(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职业农民研究侧重于两个方面: 一是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国外的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分为东亚、西欧和北美三种:东亚模式是指适应于人均耕地面积少、难形成较大土地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特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国家立法为保障,以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主体对农民进行多层次、多方向、多目标的教育培训; 西欧模式是指体现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农业经营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的特点,以政府、学校、科研单位、农业培训网四者有机结合,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 北美模式是指适应以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为主要特点的农业生产,通过构建完善的以农学院为主导的农业科教体系,实现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欣然,2012)。这几种模式各有千秋,但共同特点是管理法制化、主体多元化、投入规范化。二是职业农民的培育立法。2010年日本在新修改的《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法》中规定,国家积极扶持农业技术教育,对农业学校进行财政补助。韩国1980年到1990年先后制定了《农渔民后继者育成基金法》和《农渔民发展特别措施法》,2004年提出了培养能够引领未来农业的年轻人计划[1](杨慧芬,2012)。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研究思路。
(二)国内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一是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李文学(2012)指出,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生计,是与市民身份相对应的群体; 而职业农民则是充分地进入市场,将务农作为商品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同时结合当今我国农民职业化演进的实际,提出职业农民的内涵应有四个特质: 全职务农、高素质、高收入、获得社会尊重[2]。二是粮食安全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关系。习近平(2014)谈粮食安全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时指出,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陆燕春等(2011)认为,保障粮食安全须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壮大农业人才队伍。三是职业教育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关系[4]。郭智奇等(2012)认为,培养大批职业化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要科学确定职业农民的培养目标和任务,遵循职业农民成长规律和特点[5]。四是现代农业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关系。齐国等(2012)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张晓山等(2012)认为,建立职业农民的注册登记制度,培养从事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五是新型职业农民与特定环境的关系。朱启臻等(2012)认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需要特定社会环境,包括确立土地流转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制度,充分的社会尊重,良好的学习氖围,城乡一体化要素流动的环境。
(三)研究现状评析
综合来看,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从定性层面研究职业农民的含义,培养职业农民的必要性、存在的障碍因素,职业农民培养的基本思路、模式、途径、政策,以及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启示等方面,而很少从定量层面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策,因而在实践中难以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更不利于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基于此,本研究力求在这方面取得突破,通过个案分析和样本抽样调查的手段,与新型职业农民面对面地交流掌握到第一手资料,根据调查情况和理论知识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期望能为政府决策采纳,实现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为谁种地”的目标。
[1] 杨慧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日韩经验及对我国的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12, (4): 94.
[2] 李文学.新型职业农民须具有四大特质.农村工作通讯,2012,(7): 35.
[3] 习近平.谈粮食安全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农民科技培训,2014,(1): 1.
[4] 陆燕春.保障粮食安全须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 (12): 5.
[5] 郭智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 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