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过一段精彩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学科的知识都能相应地提升我们的某种能力,启迪我们的智慧。
智慧能够决定好的命运,它是获得快乐和成功的源泉。人生如果没有智慧,就会活得窝囊和贫困。
古语云:“开卷有益。”小时候,我们的头脑如一张白纸,学什么就成什么。少年时期,看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课外活动和简单的劳动,对全面挖掘我们的潜能是大有裨益的。
课余时间,我们可以看看百科全书、科普读物、名人传记以及其他古今中外的优秀图书,也可以参观一些科普展,如航天展等。
课外学习能够弥补学校教育时空的限制,对于丰富我们的知识,滋养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将是十分有益的。
周恩来上小学时,进步教员高戈看到他是个聪明、勤奋、求上进的学生,便经常找他谈心,介绍各种进步书刊给他看,如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等。受这些书刊的影响和启发,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别人蒙蔽的人。”一个人,获得智慧,感悟人生,决不能只靠个人的经历和实践,而须利用前人已积累的经验。而要学习前人的经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读书。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我们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一切都飞速地发展着。倘若一个人在这信息时代中不读书,不学习,脑子中只保留那仅有的一点小聪明,我想,即使这个人天资聪明,很快也会被人们所抛弃,被社会所淘汰,被时代所遗弃。
延伸阅读:
陈天华(1875~1905),著名的爱国志士。幼年家境贫寒仍坚持好学不辍,常向人借阅史籍之类的书籍,尤喜读传奇小说,亦爱民间说唱弹词。先后撰写《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以血泪之声,深刻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清廷卖国投降的种种罪行,影响甚大。1905年12月4日,陈天华在东京参加了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的斗争,11日写绝命书,决心以死来激励国人“共讲爱国”。12日,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以死报国,时年三十岁。
延伸阅读: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一生从不著述,影响却非常巨大,他拥有众多弟子,柏拉图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晚年被当局以“散布邪说”罪处死。在收监期间,他的朋友买通狱卒,劝他逃生,但他决心服从国家的法律,拒不逃走。
许仲琳(约1567~1620),也叫陈仲琳,明朝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活动于于隆庆、万历年间,生平事迹不详。
明朝的许仲琳说过:“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不读书,不知道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式,不知道国家的政事,岂不是“萤火之光,其亮不远”?
古人云:“读书学礼。”读书的另一个好处呢,就是为了培养人们品德高尚,知书达礼。培根曾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古代名人们的优良传统思想,如敬老爱幼、珍惜时间、不耻下问等,都被后人记载在书中,自然,读了它,领悟其中的道理,能应用,就将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都出过不少名人,而这些名人的故事,他们的勤奋、刻苦,读一读,多少也对自己有所影响,让我们能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虽说读书的好处数不完,但再好,世上不爱读书的人还有很多。如我身边的某些人,自幼厌学,如今到了工作年龄,却由于书读得很少,四处碰壁,找不到工作,后悔也来不及了。真是“书到用是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