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思考,是人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一个擅于独立思考的孩子,才能品尝到成功的琼浆玉液,享受到思考带来的丰收与喜悦。
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哲学家穆尔:“您的学生中谁最优秀?”
穆尔说是维特根斯坦。
“为什么是他呢?我听说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家伙。”
“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他是最喜欢思考的人,而且老有一大堆问题。”
不久,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
于是有人问维特根斯坦:“为什么罗素落伍了?”
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已经没有问题了。”
学起于疑,行成于思,思成于惑。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是创新的萌芽和基础。大文学家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只一问。”任何一项成果的创造,都是从酝酿、提出新课题起步的,直到有所发现。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也说过:“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与对问题解决的历史。”由此可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决问题,对一个人的学问的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德国数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人之一,在历史上影响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有“数学王子”之称。高斯非常善于思考,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他小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
高斯的父亲是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都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3岁时,有一次当父母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计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高斯10岁时,有一次他的数学老师要他们全班解答一道习题:立即计算出1+2+3+4……+100的结果是多少?这个题目在今天早已家喻户晓,可是在那个时候、那个场合,对于一群小学生来说,还真不容易。
延伸阅读: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也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他还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要算出这么长的算术题耗时不少,孩子们都想争取第一个算出来,立刻在草稿纸上做了起来。
只有小高斯还没有开始动手,不是他想偷懒,也不是发呆,他在想,难道一定得经过这么复杂的计算过程吗?从客观上说,他在思考,目的是要找一种能够成倍提高计算效率的策略,这个过程花去了相当于其他同学进行加法计算的二分之一的时间。这时候,老师看见了他,走上前来问他怎么了,为何还不开始计算。小高斯说他已经知道答案了,是5050。老师十分诧异,问他是否提前做过这道题。高斯于是告诉老师,他通过观察发现这一组数字中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子101……这样的等式一共有50个,因此这道题可以化简为“101×50=5050”。
“真是太精彩了!”老师赞扬他。
这种“精彩”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智商。事实上,一个人的智力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系数并没有直接关系,成功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思维习惯,使智力的潜在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认真的思考虽然为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加了一个环节,却使解决问题的时间缩短了很多倍,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小高斯进行思考花去了相当于别人解题所耗时间的一半,然而计算出“101×50=?”只需要1秒钟。从这里边,你难道还看不出善于思考的优势吗?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能下决心养成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
我们再来看一看贝聿铭的故事。
贝聿铭从小就十分喜欢做实验性游戏,当听爸爸妈妈说要做有趣的实验游戏时,他就会非常高兴。
与往常一样,有一天,由爸爸说,他动手,父子俩开始一场新游戏。
“聿铭,从你的玩具中,找出两个同样大的杯子,一个比杯子大的碗或者是锅都行。”
小聿铭将三样东西拿来了:“爸爸,你看行吗?”
爸爸满意地说:“行,你用锅装些水来,并将水分别倒进两个杯子,要求两个杯子的水一样多。”
小聿铭按示意进行完成后,然后爸爸问小聿铭:“你看两个杯子的水,是不是一样多呀?”
小聿铭左看看右瞧瞧,说:“啊,是一样多。”
“你将一个杯子的水倒进锅里,你再看看,是锅里的水多呀,还是杯子里的水多?”谁知小聿铭不假思索地给了爸爸满意的答复:“一样多。”
“为什么?你看锅里的水这么少,杯子的水那么多,怎么是一样多呢?”
小聿铭从容地说:“爸爸你看,这是两个同样大的杯子,我倒进的是同样多的水,然后再把这个杯子装的同样多的水倒进了锅里,因为锅比杯子大,所以看起来锅里的水好像少些,其实它们一样多。”
谁能相信,这是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对液体容量守恒定律如此肯定的回答,而且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准确、完整。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数学教学正进入直式运算阶段,学生们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从低位向高位顺序运算,唯独小聿铭别出心裁从高位到低位进行逆向运算,经老师指出后,他仍旧一意孤行。
爸爸妈妈问他时,小聿铭振振有词:“从左边算到右边是我想出来的窍门。”
正是由于小聿铭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小聿铭的思维、判断和推理能力,才造就了日后的一代建筑大师。
学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经过思考的学习,一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学习。我们可能有这种体验。没经过思考的东西,即使学了,也会很快忘得一干二净。理解了再加上自己思考后的东西记得最牢,往往会一生受用无穷。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把散落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质量。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对书本知识的有利吸收,可以防止“死读书”,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还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