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科研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以科研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科研是学校有序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是走近教育规律、提升优质教育的“先导”,是形成学校特色、凝聚教师人心、服务学生发展的“磁力”。因此,“提高小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研究是深化“开架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是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研究。学校先后召开了五次项目研究的推进会,由各子课题负责人介绍研究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阶段的打算。

武宁路小学 孙纳新

教育科研是学校有序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是走近教育规律、提升优质教育的“先导”,是形成学校特色、凝聚教师人心、服务学生发展的“磁力”。

作为上海市中小学第一、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整体试验学校和研究基地,学校始终将“素质教育”的推进与实施作为优质办学的“主题”;将“开心、开放、开创”的核心理念作为教育科研的“主线”。学校自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评审以来的十年,依次立项了三个上海市教委规划办课题(其中一项同时被立项为教育部课题,其余两项均获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应该说,每一项科研课题都是“三开”理念的实践与创新;每一项科研课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办学层次的提升,都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化。

早在2000年,学校在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探索中,提出了“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学习”的课题研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考虑学生的需求和自主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进行学习。我校语文教师张赟在运用“问题选择教学”时无意间想起了超市的开架:从超市商品的开架——让顾客自主、自由选择时的轻松,想到了课堂的开架——让学生自主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张老师首先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开架式教学”的主张,并把这种给予学生一定选择权的教学称之为“开架”教学。年轻教师陆莉莉在此基础上,将此做法引入了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形成了以“八开放”为特色的“开架式教学”。

此后,基于学校发展与问题解决,课题组提出了“开架教育”的主张,这里特指在教育、教学中,把原来由教师主宰、本本为框、时空限制的封闭教育、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主评价的“菜单式”教育活动,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开心、开放、开创”的核心理念,以此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2005年,学校特色初见端倪。

研究基于问题、研究在传承中发展是我们科研工作的一贯主张。

我们发现:学生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业负担太重,教学时间和空间被划分成无数个小单位,每个单位都预先为学生设置了任务,在使每个学生有“轨”可寻之时,也使他们失去了童心、童真和童趣。因为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度教育(特长班、艺术班、奥数班、补习班、考级班)、过度关心、过度限制(怕不安全),孩子没有自己的时间。学校、家长成为学生个体时间的独裁者,学生的生活太单调,他们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去仔细消化和发现知识的奥秘,也没有时间精心品味人生的真谛、建构自己心灵的财富。想要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成长,就必须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提供多元、多彩的生活,使他们有时间分享这种生活,并在这种生活中成长得更加坚实。

基于上述问题,学校随着“开架式教育”的发展于2005年6月提出了“丰富学生经历,提升学生生活质量”的研究,将“开架教育”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全部领域,包括学习生活、少先队活动、班群生活、社团生活、休闲生活以及自我对话的内心生活等。七十多名教师与一千多名学生代表所撰写的研究报告、教学案例、创意设计共计六十余篇。我们从中真切地感受到这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用他们的语言生动地叙述他们的实践,在真情实感中不乏童真和童趣;在分享他们的经验中得到“童化”;这些经验在实践的磨砺中又不断升华,不断滚动生出富有创意的活动和做法,形成了独具创意的“五十个学生采访五十位校友”的自我教育活动,“题海拾贝”,“我的六一我做主”,少先队活动的“自主八动”,学生自发组织的校园“原创活动”,如校园义卖的《阳光超市》、刘济坤的《超级女生》、没大没小日、独立日、野趣活动等,还有沿用至今的“童心墙”,以及《566.COM》少先队活动课程化等,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更广阔的平台、更精彩的生活体验,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经历,改善了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推进了“开架教育”的内涵发展,从而使“三开”理念进一步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全部领域,学校在考虑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也更关注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和专业成长。师生同心、同乐、同创武宁“开架教育”新天地。

应该说,提高小学生在校生活质量的研究是以儿童的快乐、幸福、自尊、纯真、自由等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生命质量。

教育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个体生命的需要,就必须关注个体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而这种丰富的经历和体验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因此,“提高小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研究是深化“开架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是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研究。

在小学有过丰富的成长经历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一生都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如,日本现代教育家小原国芳所说:“只有在真正伟大的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中生活过的孩子,才能很快成为真正的大人。”然而,我们的学生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业负担太重,没有自己的时间。如何让学生有时间学他自己想学的,做他自己想做的,玩他自己想玩的?2010年,在上述两项研究的基础上,学校申报立项了“小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保障与利用”的研究,旨在解决之前遇到的“没时间”的瓶颈问题: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做他想做的、喜欢做的事,从而使“还学生快乐童年”的理想尽可能变为现实。

应该说,小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的课题研究既是学校“开架式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也是解决“丰富经历,快乐生活”瓶颈问题的研究,聚焦时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使学生的生活更丰富、精神更充实。

研究进程中,我们——

通过项目招标,重在全员参与

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必须全员参与。学校根据项目研究的需要,确立了若干子项目,实行子项目招标。教职员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而后经过上下结合组成子项目小组。项目组协同各子项目组完成子课题的方案设计,明确各自的分工,使课题引领、全员参与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成立了六个子课题组,全校49.4%的教师直接参与研究,他们先行一步,用事实和行动影响其他教师,从而带领大家一起实践、一起研究。学校先后召开了五次项目研究的推进会,由各子课题负责人介绍研究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阶段的打算。每一次的推进会,既是一次鼓劲会,也是一次课程培训会。推进会上有项目组老师的介绍,有研究课,有典型示范,更有互动提问、专家点评和领导对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改进的激励与期望,会议气氛好,有实效,颇受老师欢迎。

运用调查法、访谈法,理清家底

为了使研究更有针对性,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实地研究:

1.编制相关问卷进行现状调研。我们确定低、中、高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不同年段学生对“自由时间”支配的需求,编制相关问卷进行现状调研。

2.个案调查。选择二至五年级的学生(因为一年级学生刚刚学写字)为调查对象,根据学业成绩的好、中、差不同类别在每班各挑选五名学生,记录他们一个星期(包括双休日)内具体的时间分配和使用情况,然后根据真实的记录进行数据处理与事实分析,以便了解学生自由支配时间的能力与学生学业发展的关系,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的调查。

3.进行了家长对孩子业余生活和时间分配情况的问卷调查。

通过行动研究,重在实践、反思与改进

在“给学生”可支配时间的实践研究中,我们着重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没有可支配的时间怎么办?二是有了可支配的时间怎么用?首先,从优化学校管理、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作业中挤出时间给学生,解决学生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想看的、想玩的事情的问题;其次,有了可支配时间,引导家长呵护学生的可支配时间,并配合学校一起教会学生珍惜时间、用好时间。阳光体育一小时的大课间活动,去哪儿玩,怎么玩?孩子说了算,每年的六一都不一样。学生有了可支配时间可以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学生学得开心、玩得痛快。

学校的科研工作是不断改革、追求教育真谛的进程。十年来,武宁路小学先后立项一个教育部课题、三个上海市规划办课题、三个普陀区重点课题、四个上海市青年教师课题、十多个普陀区青年教师课题。从“开架式教育”的研究,到“提高小学生生活质量的实践研究”,再到如今“小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保障与利用的研究”……我们始终围绕“开心、开放、开创”的精髓不变,培育学校办学特色和品牌的意志不变,践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不变。从问题到课题,从结果到成果,我们坚持将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动力。

开展教育课题研究,已成为学校的“常态”工作、教师的“规定”动作,然而,真正的研究要有效果,必须从“常态”的局限中“突围”,从“规定”的拘泥中解放,让这样的研究“接地气”,有“生气”。

从我校的实践来看,教育课题研究要取得实效,应该注重“趋同”:

——应当与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同义”。理解、感悟教育本质,认识、遵循教育规律,是教育者的基本功,教育课题有立意,应当表现为有助于对教育本质的再理解,对教育规律的再认识。只有符合教育本质、教育规律的研究成果,才是有生命力的。

——应当与办学发展、特色提升“同步”。研究不能零敲碎打,不能心血来潮。要根据现实的问题,从整体上加以考虑,课题出于现实,破题就在实践,与办学发展、特色提升“同步”,这样的课题研究才具有可持续的力量。

——应当与学生成长、素质提升“同行”。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学生是课题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活力的所在。课题研究的成效,最终应当体现在学生的成长上,离开了学生,课题研究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重在准确定位,行在科学实践,恒在坚持不懈,课题研究就是“向前的车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