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它将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2002年在马德里举行了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并通过了《2002年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建议各国在三方面优先行动,即老年人与发展、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和福祉以及确保有利的和支助性环境[1],以建立一个人人共享成果的社会。我国于20世纪末进入老龄社会,而且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各地政府不断探索新的政策和措施以适应老龄社会的到来。澳门作为一个移民城市,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的挑战。有着浓厚敬老文化的澳门习惯使用“长者”一词来指代老年人。澳门立足于本土发展实践不断完善长者生活保障制度,改进长者服务模式,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长者的生活质量,发动个人、家庭、社会力量以实现“家庭照顾,原居安老;积极参与,跃动耆年”的发展目标。
由于澳门是个移民城市,其人口迁移效应使其人口结构变化更加复杂,其老龄化的进程也具有自身的特点。与世界人口老龄化渐进发展的特点不同,澳门的人口老龄化不是一路高涨,而是呈现波动性特征。1960年,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高峰,为8.25%,而在1970年降到谷底,跌至7.26%。随后人口日趋老化,在1980年又升至波峰,高达11.46%,超过国际上10%的老龄化标准。[2]因此,20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澳门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转变的过渡阶段。进入90年代后,澳门老龄化程度日趋加剧[3],到1993年,澳门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真正进入老年型社会。1998年,65岁或以上人口占澳门总人口的7.58%。200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澳门人口比例上升至7.99%[4],具体如图3-1所示。
图3-1 2000—2013年澳门地区老龄化情况
进入21世纪后,由于大量外地年轻人进入澳门就业,澳门老龄化发展趋缓。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澳门人口共582000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4600人,占总人口的7.7%。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的人口预测,未来澳门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深。到2036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将增加至157300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20.7%,如图3-2所示。可见,未来澳门的长者服务需求较大。
图3-2 2011—2036年澳门老龄化预测趋势
数据来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2012)。
从老年人口扶养比来看,人口老龄化将为澳门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挑战。老年人口扶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例,这个指标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扶养比越低,越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扶养比上升,则表明被扶养人口增加,负担加重。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的数据显示,澳门的扶养比将由2011年的9.1%增加到2036年的31.2%,如图3-3所示。这意味着在人口逐步老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长者需要提供照顾和服务,而承担赡养寿命不断增加的老年人的年轻劳动人口却越来越少。年轻劳动力将会面临较大的压力,这也将给政府带来更为严重的财政负担,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
图3-3 2011—2036澳门老年人口扶养比发展趋势
由于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居民寿命不断增加,澳门的老龄化还呈现高龄化趋势。2011年,80岁及以上人口为10700人,到2036年,将增加到43500人。在澳门长寿者更多为女性,澳门65岁或以上女性长者预期会从2011年的22400人上升至2036年的93500人(见表3-1)。[5]
表3-1 2011—2036年澳门老龄化程度预测
另外,澳门居家老人中有八成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疾病,同时患有3种或以上疾病的就有37.4%,有四分之一的居家老人存在认知障碍,独居老人占老人总数的15%,因此,未来澳门面临较重的养老服务负担。为应对老龄化的巨大挑战,澳门已在安老服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服务体系和政策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