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格言让你感悟最深的一句话

教育格言让你感悟最深的一句话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选择对教育格言问题进行研究,是笔者经过一番慎思和择优论证而后确定下来的课题。结合教育理论的状况和其研究的现实,构建一个相对实用而又比较完整的教育格言理论体系,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客观的要求。学习和研究教育格言,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张力,不失为有效路径之一。因此应当让教育格言成为提高教师心智水平的一个重要精神资源。学习前人教育经验的方法之一,就是分析和研究教育格言,以延长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文化生命。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的缘由

选择对教育格言问题进行研究,是笔者经过一番慎思和择优论证而后确定下来的课题。之所以将此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出于下列三方面的诱因。

1.教育格言乃教育理论研究之必要

教育格言是教育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教育术语,是客观的教育存在。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传诵着无比丰富而又异彩纷呈的教育格言。它们一直备受社会公众所关注和青睐,也吸引着那些心系未来的人们去咀嚼和品味。令人遗憾的是,在教育学术领域其理论研究明显不足,甚至可以说,至今尚没有人在理论上作过相对系统完整的研究。虽然近几年在教育杂志和科普期刊上时常可以看到选登部分教育格言的做法,也有了几本教育格言汇编问世,但毕竟比较零散,缺乏系统化的梳理和整合性理念,更没有在理论上进行较高程度的提炼和探讨,致使人们对许多问题仍然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尤其是在对教育格言的本质与功能问题上更缺乏理性的审视,亟待予以澄清和明证。

教育格言可以提高教育理论的哲学涵养,然而学界对它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目前,教育学理论体系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然则,“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很多基本理论问题、实践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具体操作层面的东西不解渴、不透彻、不深刻,他们开始寻求一种更深层的东西。这种深层探索的主要工具或者说手段就是教育哲学”(1)。而教育哲学是人们关乎教育观念的学问,是关于教育关系的学科,它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如教育元素、教育架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维、教育动力、教育规范、教育效能等,教育格言则是对教育哲学思想的综合反映。尽管“把教育哲学定位为教育格言的汇编”属于误解,但是由于哲学的本原之一即是格言,所以,通过教育格言的研究和提炼,确实可以提升其理论的整体水平,增强其哲学色彩,从而增进教育理论的影响力。结合教育理论的状况和其研究的现实,构建一个相对实用而又比较完整的教育格言理论体系,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客观的要求。

2.教育格言乃教师教育之必需

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教育者需要回答的问题很多,涉及教育目的、教育价值、学生观、教师观、课程问题、教学问题、德育问题、教育管理问题……总体来看,由于相当一部分教育者隐性素养不足,其行为偏于机械而缺乏思考,“教师失去反思意识,成为纯粹的教育的工具,成为一个被动地、消极地、执行命令的教育者,而这样的教育者注定是成不了一个好的教育者的”(2),所以面对这些问题,往往难以用简短精悍的语言作答。针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们又不可能短期内把所有的教育者都变成哲学家和思想家。怎么办?学习和研究教育格言,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张力,不失为有效路径之一。因为教育格言的特点说白了就是删繁就简、以一驭万。一个真正有思想和智慧的教师,往往能够在复杂中把握那种简单,很快在多样性教育中把握住那个“一”,然后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应当让教育格言成为提高教师心智水平的一个重要精神资源。然而,目前的教师教育可以说劳神、耗时、费力,烦琐又缺乏实效,受训教师和准教师们反感而疲于应付,这是一种非常尴尬的现实。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舌干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乎?”(3)殊不知,一句格言往往胜过半天的说教。毋庸置疑,提倡格言式教育可以大大改进我们的教师教育工作。

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援引美国学者劳厄的话说:“‘教育无非是将学过的东西遗忘以后所剩下的东西。’剩下的是什么?是素质,教育就是素质教育。”(4)笔者以为,这话主要是对学生来说的,对于教师来说亦复如此。在漫长的教育历史中,前代教师们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是那些关于教育生活的成功经验,而教育格言正是对诸多教育生活经验的精心提炼。在一定意义上,教师教育应当成为关于教育格言的教育,至少是不能忽视教育格言的教育。

3.教育格言乃教育实践行为之必然

教育格言作为教育者成长的动力之一,对实践着的个人教育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应当重视发挥其功能。对于学生,教育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的引导。至于教师凭借什么进行引导,则属于更深层的问题。笔者以为:初为人师,靠的是从教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继为人师,靠的是平凡的心态和奉献的精神;持为人师,靠的是创新的理念和执著的追求。然而,不管是“初为人师”者、“继为人师”者,还是“持为人师”者,似乎都一直在把学生当做试验品。其实,作为教育者,在其内心深处,往往不时地会提醒自己,绝不能以牺牲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为代价啊!那么,教师生涯中能不能更多地思考一下怎样才能“善为人师”呢?这是古人在《学记》中早就提出而当代人也一直思考的教育核心问题。笔者从教20余载,曾作过许多促进自我发展的尝试。通过阅读历代教育文献,我深切地领略到教育格言的无限魅力,那是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成长历程的浓缩和提炼,是对一次又一次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升华,理应成为我们“善为人师”的基本参照。对教育格言,不仅我个人感兴趣,经常收集整理,而且也不时地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和分享,借以吸引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望,常常得到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使我不断地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正是在此基础上,才有了研究的热情和在课堂上因灵活地加以运用而取得的效果。可以说,善为人师,靠的是反思的品质和权变的才能。因为反思使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更多地借鉴前人的成熟经验(包括教育格言,但不仅仅是教育格言),权变使我们在实践那些经验的行动体验中更多地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个人的教育实践证明,学习和研究教育格言不仅可以使自己长知识,而且可以增智慧。卢梭在《爱弥儿》一书的开头说:“天生诸物……有一句反讽的格言说得好:人类唯一能够记取的历史教训,便是人类永远无法记取历史的教训。”(5)这告诉我们一个易于被人们忽视的道理,那就是:我们必须学习前人,善于借教训成长。教育者尤应如此。学习前人教育经验的方法之一,就是分析和研究教育格言,以延长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文化生命。开展教育格言理论和实践研究,很难说是笔者的长项,但恰恰处在笔者所学习的中文和教育两专业知识的结合点上,乃是个人兴趣所在,也是教育工作使命的要求。但愿通过笔者的研究,我们的教育者能够善待教育格言,适当地记取教育的历史教训,并以此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的问题

从学术的角度看,教育格言研究既涉及对其历史与本质的认识,也涉及对其结构与功能的把握,更涉及其在教育教学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和策略。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将主要研究和解决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

1.揭示教育格言的本质

对于任何课题来说,“是什么”都是研究者首先必须严谨作答的问题。教育格言是什么?对其应当有一个相对明晰的界定,这是研究教育格言的基本前提,也是揭示教育格言本质的重要手段。不过,本质深藏于现象之中,要很好地解读教育格言,还需深入考察教育格言的历史发展和演进历程。同时,也应当认识到,本质蕴涵在各种复杂的联系中,并透过联系来反映和影现,作为教育生活实践积淀的教育格言与教育文化存在什么关系,尤其要做积极而透彻的探寻和分析。出于上述思考,可将揭示教育格言的本质问题分解为三个具体问题,即教育格言是什么?教育格言是如何发展的?教育格言与教育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2.申明教育格言的功能

教育格言究竟“为什么”存在,这是紧紧围绕其功能所进行的一种善意的质问。由于功能与结构相对,所以了解教育格言的构成要素,分析教育格言的结构范式——包括语言结构和逻辑结构范式,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方面,由此,才能进而阐明教育格言对于人类及其教育生活的各种功能。换言之,申明教育格言功能的问题,依托剖析教育格言结构的问题,应当把这两个具体问题捆绑起来加以探讨。教育格言的结构怎样?功能何在?也是我们必须认真回答的基本问题。

3.研究教育格言的现实境况,探讨彰显其功能的措施

究竟“怎样对待”教育格言,这是我们研究教育格言的现实责任和客观义务。研究教育格言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思辨上,而需要走向教育者,走向教育者的实践,走向教育者教育实践的现实问题。调查和访谈资料分析是研究现实的可靠方式,为此,我们拟借助这两种方式,把握现实中教育者对教育格言的态度和行为状况,在分析现实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探讨对待教育格言的策略,以此为更好地应用教育格言创造条件,促进教育格言的有效运作,这是彰显教育格言功能的必然选择。究竟现实中的教育者对待教育格言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同样成为我们所必须正视和关切的主要问题和研究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