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研究框架的几点说明

对研究框架的几点说明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确立相对合理而优化的研究框架,并规范和限定自身的研究行为,笔者首先设定了研究中的几个基本原则。其选择标准在于符合教育格言的范畴及其研究的需求。以格言研究的一般性认识为基点,依据逻辑规范给出教育格言的定义,探讨教育格言类型,并概括提炼教育格言的内在特点与外部表征。教育格言的结构形态剖析。本书研究的难点在于教育格言与其近义概念的区别、教育格言演进规律的总结以及对教育格言现实状况的判定。

第五节 对研究框架的几点说明

一、框架设定的基本原则

原则是行动的准绳。为确立相对合理而优化的研究框架,并规范和限定自身的研究行为,笔者首先设定了研究中的几个基本原则。

1.内容的选择性与关联性

教育格言所反映的内容丰富多彩、多种多样,非常容易造成形式上的杂乱无章和无序扩展,所以对研究内容进行选择和适当限制就成了十分重要的问题。其选择标准在于符合教育格言的范畴及其研究的需求。内容选定后各内容存在何种关联,自然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又一问题。本书试图把教育格言理论所涉猎的诸多内容作为一个群落,按照其内容的逻辑关联加以设计,建构内涵充实并相互依存和彼此关联的知识体系。这些内容包括教育格言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结构方式与多维功能、现实问题及其生存与发展策略等。

2.结构的完整性与独特性

教育格言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经验或知识集合,而应当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步骤凝结而成的整体系统,教育格言理论体系的结构正是通过其特定的方式整合在一起的。教育格言理论不同于一般的格言理论,它对教育者具有独特的影响并在培养人中彰显其独特的价值,应成为我们对待教育的基本思想来源和理论参照。同时,这种独特性也意味着与一般语言学说的差异,它不同于对其他语言现象的认识,而是针对具备教育特性的语言群的系统探索。研究教育格言应把它作为一个相对独特的领域,并尽量摆脱语言学学科结构的影响,以形成相对完整而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

3.学理的严谨性与规约性

一项研究学术价值的大小主要是通过其学理性程度来反映的,为了提高教育格言理论的学术价值,本书尝试将语言学和教育学的范式贯穿于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以双重标准规范教育格言的基本概念、思想线索及其逻辑关系。这是由教育格言归属的交叉性和跨学科性所决定的。当然,无论语言学还是教育学都隶属于文化现象,所以,我们又力图在文化学的视野中,把二者统一起来。

二、涉猎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本书包括引言和结语在内共有九个部分,各部分涉猎的内容及其探讨的问题均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引论:魅力呼唤研究。涵盖问题的提出、研究概况与相关文献、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研究框架的设定等诸多内容,目的是对研究的整体思路作一个基本的交代。

教育格言的基本概念解读。以格言研究的一般性认识为基点,依据逻辑规范给出教育格言的定义,探讨教育格言类型,并概括提炼教育格言的内在特点与外部表征。

教育格言的发展历史考察。以时间为主线梳理教育格言发展的历史,展示不同历史阶段教育格言的风采,从而发现教育格言演进的规律,为揭示教育格言的本质奠定基础。

教育格言的文化品质反思。选取文化的视角,从对文化的认识说起,探讨教育格言的文化成长过程、教育格言的文化风格差异、教育格言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融通问题,全方位地阐释教育格言的文化品质。

教育格言的结构形态剖析。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教育格言的修辞结构模式,如隐婉模式、精对模式、拼排模式、巧连模式,继而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探讨教育格言的逻辑结构范式,如判断式结构、推理式结构、论证式结构,最后引进多元系统理论分析教育格言的系统结构,以此作为认识教育格言功能的前提。

教育格言的多维功能审视。针对教育格言的影响域,论述教育格言对教育主体的培养和发展功能,对教育活动的引领和指导功能,对教育事业的督促和省察功能,以及对教育文化的承载与弘扬功能,同时对教育格言功能的相对性和有限性作必要的说明。

教育格言的现实问题探讨。从现实出发,组织教育格言问卷调查,收集教育格言践行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试图搞清教育者对待教育格言的态度,以及教育格言理解和应用的现实问题,申明教育格言所面临的各种时代挑战。

教育格言的生存与发展策略寻绎。解决教育格言现实问题的基本策略是以发展求生存。主要从操作层面上探讨经典教育格言的保护与传播,缺失教育格言的修整与完善问题,立足于实践,建构教育格言的创新机制,强化教育格言管理,以最终达到彰显教育格言功能的目的。

结语:让教育格言走向明天。回顾和总结全书的基本观点,反思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进一步明确后续研究的方向。

本书所涉猎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可用示意图表达,如图01所示。

img10

图01 研究框架结构图

三、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笔者将本书的重点确定为教育格言的本质、功能及对待教育格言现实问题的策略上,因为教育格言的本质与功能是贯穿研究始终的主导和核心内容,离开了对教育格言本质与功能的分析,就抛弃了研究的根本和理论的内核,而对待教育格言现实问题的策略则是本书的关键所在,是研究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的具体体现。舍去了策略研究,也就无法面对活生生的教育格言事实,至于解决现实问题就更无从谈起。

本书研究的难点在于教育格言与其近义概念的区别、教育格言演进规律的总结以及对教育格言现实状况的判定。教育格言与其近义概念存在着区别,但是经常混用,若能基本廓清其大致的不同,自然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对教育格言演进规律作相对客观的总结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中外格言的浩瀚海洋中,每一句格言只不过沧海一粟,又宛如一朵细碎的浪花,按什么线索,选取什么方式进行梳理确实难度很大。而在现实中,人们收集和创生的教育格言异常繁杂,对现实状况进行准确的判定更需要倾注大量心血和汗水。研究者的品格就是知难而进,所以,笔者准备付出艰辛的努力,竭诚进行适当的探索。

无论等待何时,教育格言理论领域这片肥沃的土壤,总要有人开发和利用,尽管该项研究工作具有极大的挑战性,笔者依然愿做垦荒者和辟路人,热切希望引领后来者对于教育格言的学术兴趣,并执著地致力于该理论的建设和发展。

【注释】

(1)张倩侠,徐启建.教师需要教育哲学资源——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石中英教授[N].中国教育报,2004-5-20(5).

(2)张倩侠,徐启建.教师需要教育哲学资源——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石中英教授[N].中国教育报,2004-5-20(5).

(3)出自《墨子·佚文》。转引自:(北宋)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4212.

(4)刘献君.理解教育·重视教师·认识特色[J].学校品牌管理,2004(10):5.

(5)[法]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该书由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作者郭守智,其内容为针对单句格言所作的解读。

(7)Cyber English. An Internet Projectby Ted Nellen[EB/OL].(1995-09-13)[2004-11-25]http://www.tnellen.com/cybereng/journal.html.

(8)Countryside Live.Theessence of Outdoor Learning[EB/OL].(2001-11-27)[2004-11-25]http://www.countrysidelive.org.

(9)Susan Glasser Educationand Outreach Division[EB/OL].(1997-03-16)[2004-11-25]http://VirginiaMuseumofFineArtsMuseumsandtheWeb:AnInternationalConferenceLosAngeles,CA.

(10)The Khmer Mentality[EB/OL].http://www.khmerinstitute.org/articles/art12.html,2003.

(11)参见:罗家湘.《逸周书》格言研究[J].殷都学刊,2001(3):95-98.

(12)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第二册[M].修订版.商务印书馆,1980:1569.

(1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中)[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2969.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424.

(15)范庆华.现代汉语辞海[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340.

(16)欧明俊.论晚明人的“小品”观[J].文学遗产,1999(5):63-73.

(17)王尽忠.“稽古”浅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52-54.

(18)本表材料来源于:顾明远.中国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141,1377,1563,1004,1555,382.特此说明。

(19)韩冬梅,孟昭泉.试论格言的分类[J].中州大学学报,1999(2):19-22.

(20)索南卓玛.藏族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岭·格萨尔王传》[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95(1):52-58.

(21)格·孟和.试论蒙古族哲学思想史的若干特点[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5(2):7-13.

(22)景海燕.图书馆学新五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3):57-58.

(23)郭齐家.儒家的教育思想传统与未来教育[J].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4):1-7.

(24)魏书生,1950年生,18岁“上山下乡”,19岁当民办教师,21岁进工厂,28岁起到中学任教至今。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先进班主任、省劳动模范、特等劳动模范、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现任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兼书记,兼盘锦市教委副主任。

(25)蔡政权.魏书生育人九诀[J].辽宁教育研究,2000(4):76-77.

(26)本表根据:于秋.谚语理解综观[D].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文本),2002:21-22编译而成,特此说明,并致谢。

(27)Richard P. Honeck,Jon G. Temple. Prover bsand the Complete Mind[J].Metaphor and Symbolic Activity,1996,11(3):217-232.

(28)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5(1):23-27.

(29)李焱.人民视点:我是人民教师,我想说……[EB/OL].(2005-09-08)[2005-09-24].http://opinion.people.com.cn/GB/40604/3679651.html.

(30)姚文珠.体验:让孩子露出笑脸——新课程背景下对教育名言的重新解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2):24-26.

(31)方建锋,何金辉,周彬.教育理论的世纪回顾与展望——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0(3):74-77.

(32)刘书文.“希望多一点学者型的中小学校长”——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谈校长素质[J].北京教育,1994(6):8-10.

(33)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

(34)[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3.

(35)梁红丽.分析教育哲学兴衰原因之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24-26.

(36)方建锋,何金辉,周彬.教育理论的世纪回顾与展望——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0(3):74-77.

(37)David Jonassen. Constructivism and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in Distance Educa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95,9(2).

(38)郭齐家.儒家的教育思想传统与未来教育[J].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4):1-7.

(39)郭元祥.元教育学:一种元理论[J].高师函授学刊,1995(1):8-10,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