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教育格言发展历史的检视

关于教育格言发展历史的检视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概括教育格言发展的整个历程,笔者主要形成了下列一些认识:第一,教育格言乃教育思想之精华,并具有一定的教育伦理色彩,以此来分析其历史沿革,可以得出相对客观而辩证的结论。通盘考虑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不同教育者和不同学派的不同话语接触、碰撞和争胜乃是教育格言发展的基本动力。

第五节 关于教育格言发展历史的检视

从中国的孔子,到德国的赫尔巴特;从美国的杜威,再到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回归于中国的陶行知,他们言谈话语的精髓,汇成了教育格言的浩瀚知识海洋。照实说,在开始整理它们的时候真不知从何入手,以何为线,确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笔者最终按惯例选择了时间线索,并朦朦胧胧地开展起了工作。然而当研究过半的时候,居然发现,由于教育格言本身有鲜活的教育生活做基础,有精湛的语言艺术为特征,不管如何对其进行梳理加工,总会勾勒出一幅精美的教育格言的历史图景。

教育格言比比皆是,难以穷尽,笔者在此仅仅列举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作为论述问题的基本材料,虽难免有差强人意之嫌,却也不失管中窥豹之见。概括教育格言发展的整个历程,笔者主要形成了下列一些认识:

第一,教育格言乃教育思想之精华,并具有一定的教育伦理色彩,以此来分析其历史沿革,可以得出相对客观而辩证的结论。任何抛开教育思想和教育伦理的教育格言研究思路、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都不可能具有很强的说理性和影响力。

第二,教育格言明显地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特征和历史的进步,教育格言的演进其实是教育诸因素及其相互联系矛盾发展的过程,即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教育思想的逐渐成熟,教育方法的日益更新,以及教育的社会生活日趋走向繁荣的过程。教育格言正是在各种教育观念、思想、方法和生活的复杂变化中成长和完善起来的。

第三,教育格言的演变反映了教育自身的承传关系和变化规律,具体表现为(古今)沿用、(中外)借用、(师徒)转用、(说理)引用、(异语)兼用、(缺失)补用和(变异)逆用等。此外,随着语言的演化和社会生活特征的凸显,教育格言的简洁程度越来越低,相应地,口语化特征却越来越明显。

第四,教育格言的历史演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育活动要素的矛盾发展,即对教育要素关系特别是教育和受教育双方矛盾的认识转变,促使教育活动重心的转移;二是社会背景的变迁尤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对教育所提出的相应要求。前者属于内在机制,后者属于外部条件,社会背景的变迁在渗透于教育活动要素,并转化为教育领域的内部矛盾因素后,也才推动教育格言内涵和形式的变革。通盘考虑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不同教育者和不同学派的不同话语接触、碰撞和争胜乃是教育格言发展的基本动力。

【注释】

(1)周浩波.“科学主义”与“伦理主义”的冲突与交汇[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4):15-20.

(2)(清)王先谦,刘武.庄子集注·天下第三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7:293.

(3)[美]F.迈克尔·康内利,D.琼·柯兰迪宁.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J].何敏芳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2): 5-16.

(4)[瑞士]格哈德·塞尔.什么是范畴?为什么需要范畴?[J].浙江学刊,2004(5):5-13.

(5)李全生.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46-150.

(6)[法]菲利普·柯尔库夫.新社会学[M].钱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6.

(7)“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最重要的命题,也是苏格拉底知识观和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包含了三部分紧密相关的内容,即“无人有意为恶”、“无知即恶”和“知识的可教性”。

(8)[英]塞缪尔·斯迈尔斯.品格的力量[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35.

(9)陶行知.“伪知识”阶级[M]∥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66.

(10)朱熹语.参见:《王阳明全书》卷三·传习录(下).

(11)倪乐雄.孟子变成“门修斯”——学术界的耻辱[N].中华读书报,1999-02-10.

(12)教育名言荟萃[EB/OL].(2004-03-25)[2005-10-26].http://www.chinaschool.org/jtjj/jymy/ycxjy.htm.

(13)[美]W.H.伍德沃.维多里诺和其他人文主义教育家[M].纽约版,1936:203.

(14)[法]罗曼·罗兰.卢梭传[M].陆琪译.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2:85.

(15)[法]罗曼·罗兰.卢梭传[M].陆琪译.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2:77.

(16)陆有铨.躁动的百年[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9.

(17)名人名言[EB/OL].(2004-09-08)[2005-10-20]http://chat.pep.com.cn/lb5000/printpage.

(18)寡言君子梅贻琦[EB/OL].(2005-07-05)[2005-10-20].http://forum.netbig.com/bbscs/rea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