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倡导与建构教育格言的创新机制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两条腿;不要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不要坐在别人的背上和头上。”(11)为了继承教育格言的精华,彰显教育格言的功能,我们不应采取一种被动静止的态度,而必须积极实践和主动创新,真正在教育格言问题上做到以发展求生存。
一、教育者须具备的教育格言创新素质
教育格言可以随意创造吗?显然不能。教育者开展教育格言创新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条件,笔者以为,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1.渊博的文化知识
同一般教育者相比,能够创造教育格言的教育者无论在知识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更胜一筹,他们见多识广,治学谨严,知识丰厚。事实就是如此,孤陋寡闻甚至一无所知的教育者做到称职都很难,何谈创造教育格言?
2.独特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独特的教育者往往选择科学的和先进的思维方式,如超前思维、逆向思维、线性思维、系统思维等,因而能突破定势,显示出常人不及的创造能力。他既不盲从于以前的和别人的观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又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深刻的层次上悉心分析、潜心研究,还能根据本人实际灵活地运用已知原理,创造出奇妙的教育构想和独特的教育模式。只有具备独特的思维品质,才容易在教育上高人一筹,别具一格,匠心独运地创造教育格言。
3.丰厚的教育经验
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受教育者,优秀的教育者由于具备丰厚的经验,尤其具备教育生活的经验,总是明确发展目标、熟悉业务内容、了解创新方法、知晓受教育者的需要、长于互动式交往,并拥有一定的教育成就,因此他们善于汇聚和获取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到现实工作中,积极开展创造性的活动,从而具备了展示自我、形成权威、创造教育格言的基本条件。
4.突出的表现能力
教育格言创新的指导思想在于表现生活,教育者的生活就在教育者身边,教育者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教育生活,创造教育生活。真爱教育的人处处都能享受到教育的温馨与欢乐,都能深切感受教育生活的乐趣与美好。但是他必须能通过绝妙的语言表现出来。这就要具备三种能力:正视并敏锐地把握教育现实的解析能力,描写理想教育愿景或未来应有状态的创想能力,填筑教育现实和教育理想的差距的行动能力。
5.完善的个性特征
教育格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育者的个性。优秀的教育者具备情绪稳定、心胸豁达、主导性强、适应性好、具有乐天性等品质。这些个性特征会产生多种多样的组合状态,因而在不同的教育者个体身上有不尽相同的特点。教育格言的创造者总是既具备这些特征而又表现得不同凡响。平平庸庸、缺乏个性的人,或者个性突出却不够完善的人,都不可能创造出流芳百世的教育格言来。
6.成熟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融教育者的哲学思想、教育观念、教学主张、品德修养、工作作风、治学经验和成就意识于一体,教育思想成熟的教育者能切实认识教育规律,探索教育艺术,并善于围绕教育思想,发掘和利用教育优势,执著地开展教育实践。陶行知之所以给我们留下众多的教育格言,其根本在于“生活教育”思想的成熟;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格言之所以世界传诵,其关键在于“个性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成熟。一般来说,教育者的发展分为幼稚、适应、称职、成熟和衰退几个阶段,越是临近成熟阶段,教育思想越成熟。当然,也有例外。理论修养深厚的科学家,由于其思想带有一定的迁移性,初任教育者时教育思想亦可能是成熟的。但不管怎样,教育思想愈成熟,愈有利于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教育格言来。
应当指出,影响教育格言创造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如良好的人际关系、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必要的物资设备等,这些因素均不可忽视,特殊情况下,其中的某一点还可能会相当重要。但是从总体来看,教育者主体的素质依然是最根本的条件。
二、教育格言创新的程序
1.大胆质疑,发现已有教育生活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是在构成教育情境的各种资料中去发现问题;第二是针对教育内容设计、形成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第三是通过观察从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前两种在当前教育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它增强了问题的有效性并能节省时间,后者虽然可能走的弯路要多一些,花费的时间也长一些,但能使自己养成注意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2.开展探究,分析具体教育问题的症结
问题明确后,教育者可根据构成教育格言的各种素材,或自己搜集研究材料,展开探究。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辨,在自我否定与肯定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步走向问题的实质。探究的过程是知识量扩大的过程,是各种思维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科学态度、科学方法逐步养成的过程: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假设;二是要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努力扩大知识面,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三要善于幻想,敢于突破常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真正领悟问题的实质,确立问题的症结所在。
3.深刻领悟,找寻创新教育话语的思路
教育者在相对独立的探究中会遇到一些凭借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困难,要对重点和难点问题作必要反思。在研究过程中,应联系已有教育格言知识中的有关信息,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进行有理有据的猜想、推理,并不断变换角度、背景进行重新审视、修正甚至否定。适当开展横向拓宽研究,通过陈述、辩论、演练、演绎、归纳,成功地实现旧知识话语到新知识话语的过渡和转化。要结合教育者自身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个性差异,看准时机,把握火候,掌握技巧,控制分寸。这是借助思维创新实现话语创新的关键。
4.准确表述,提炼出自己独特的教育格言
教育格言是一种概括性极高、哲理性极强的语言,只有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这样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才能将自己的智慧和思想准确地传达给受众。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对教师、学生、教育事理和教育过程有着准确而独到的认识,准确反映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和个人的教育行为;必须浓缩提炼历史经验和个人实践,表述严密,简明扼要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必须运用令人信服的辩证思维,以形象化的语言具体完整地揭示感情、理智在认知教育生活中的价值,保证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如吴江市高级中学朱永元老师创造的教育格言是:“教师从教训中得到的启发要比在经验中得到的多得多,也重要得多!”“当学生的需要变得和自己同样重要的时候,教育中爱就存在了!”凌龙华老师创造的教育格言是:“教育不是做梦,但教育不能无梦。”“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自然的、健康的、睿智的、诗意的生活。”(12)这些都是很好的例证,都是符合上述这些提炼要求的。
5.评价反馈,验证教育格言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一则教育格言创生以后,必须进行评价和反馈,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判定其是否真正符合教育规律,是否能够指导他人的教育实践。具体的做法是拓展教育内容、拓展教育主体、拓展教育范围、拓展教育时间和空间,看其是否依然有效。优秀的教育者在完成一则教育格言的表达之后,常常有意设置疑障,制造麻烦进一步去思维,去探索,不断积累自己的教育经验,反复整理自己的教育认识,并借助档案、调查、讨论、日志,通过课内与课外的沟通、学科与学科的交流等,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作出恰当的自我判断,以使获得的信息更具体丰富,思路更清晰条理,思想更全面深刻。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格言带给教育的绝不只是方法手段的变革,它对于整个教育系统从观念、目标、内容、过程、评价到师生关系等都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对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教育格言创新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如陈旧的教育观、狭隘的课程观、被动的学习观以及僵化的教育管理体制等的束缚。只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理论研究者、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教育者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才能为教育者的教育格言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教育格言创新的艺术手法
关于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方法,如有人根据人的思维特点提出了组合法、焦点法、辐射法、信息交合法等;(13)有人依照创新与学习的联系提出了“心得+中心发言”、“辅导讲座+心得”、“先进人物事迹+实践”和“实践+体会”等方法;(14)有人结合小学教育的实际,总结出创造教育十二技法(也称和田十二法),即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搬一搬、缩一缩、连一连、仿一仿、变一变、改一改、代一代、反一反、定一定。(15)联系教育格言的特点和创新的可操作性,我们提出下列几种方法。
1.学习历史,借鉴发展的方法
恩格斯指出:“现代自然科学……由于它承认了获得性遗传,它便把经验的主体从个体扩大到类,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经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它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它的历史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16)教育科学的规律亦复如此。对于任何一个教师或是家长来说,他的确没有必要在方方面面去经验,事实上,即使是经验了,也是局部范围的和个别现象上的。因此教育者的一个任务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尽量多的人类的教育格言成就,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快速成长为相对内行的教育专家,并不断创造更多的教育格言。学习借鉴既可表现在形式上,也可以体现在内容上。例如,孟子曾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1912年,马相伯在严复辞职后,代理北京大学校长,其就任演说中也有类似的话语:“诸君皆系大学生,然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17)教育家梅贻琦也仿照该句法评论清华大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至理名言对清华大学乃至中国大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在形式上的学习借鉴。再如,“逸而功倍”这是古代教育家的主张,《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优秀语文教师张国生依此道理,反转发展了该思想,创造了“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劳而功半”(18)的格言。这是对教育格言内容上的学习借鉴。可见,学习和借鉴是教育格言创新的基本方法。
古人云,学贵有悟,守旧无功。学习和借鉴教育格言,关键是在含英咀华之余,做到“师其意,不泥其迹”,力图进行独特性的诠释与发展。这一点无论如何都不可忽视。
2.主动探索,行动感悟的方法
教育格言属于教育的行动伦理和价值追求,它可以在教育行动中得以验证,并通过教育行动逐渐由烦琐走向简约。钱钟书曾说:“通常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你教得会的——他多半靠‘灌输’,对于他来说,老师就是全部,除了一二三四、ABCD的听课笔记外,不知其余;一类是你教不会的——他多半靠自学,对于他来说,老师不足还有图书馆,书籍之外还有生活。他兴趣广泛,广采博纳有如酿蜜的蜜蜂,必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19)其实,对于学习内容也是如此。有些东西可以学得来,有些则无论如何也学不来,这些学不来的就要通过行动来获取。一方面是因为,出自于别人的教育格言,经历了哪些教育者、何种形式及多大范围的教育生活验证不得而知,对自己也许是一个错误的暗示;另一方面还因为,只有来自于自己的才算得上真正有实际价值的。所以,行动是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和渴望。大教育家从自己的行动和体验中,生产了带有结论性的教育格言,如陶行知“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20)。平凡的教师同样可以借助于行动和体验,创造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格言。下面就是一组源于小学教师智慧的教育格言,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老师们的主动探索精神和他们在教育行动中的思想感悟。
青岛市四方区平安路第二小学的教育格言(21)
成功的教育,是精神给精神的启迪,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沙飒
考试的分数是一时的闪光,做人的品质才是一生的支柱。
——王丽敏
教海中也许不能掀起滔天的巨浪,但总会撩拨起学生心田中的圈圈涟漪。
——蔡新虹
衡量一所学校的成功与否,要看它是否着力构建一个能让全校师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平台。
——陈忠明
当师生能在教学中共同体验到愉悦时,课堂教学才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
——陈忠明
运动是一种参与,教学也是一种参与。能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教学,才是优等的教学。
——孙蓓燕
和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是成长中的一种快乐。
——王华珍
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能照亮道路,但如果没有师爱,学生的一切就不可能灿烂。
——石安莉
教海无涯,探航有路。
——曾诗海
上课就像放风筝,无论学生放飞得多远,永远围着中心转。
——薛燕玉
教育如育儿,扶,放,导。
——薛燕玉
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从心灵走向心灵。
——马悦
……
3.归纳经验,总结提炼的方法
《学习的革命》一书曾指出:“最伟大的真理是最简单的,最伟大的训诫是易于理解的。”(22)教育格言在一定程度上,是伟大的教育真理的化身,是伟大的教育训诫的浓缩,因此,它们不仅简单,而且易于理解。这种简单而易于理解的真理可以通过归纳教育经验、总结提炼教育思想的方法来求得。特级教师于永正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每个人都要敢于否定自己,否定我们的昨天,批判自己解剖自己,按教育规律成长起来。”“不要指望别人培养你,要自己培养自己。”他告诫青年教师:“不要懒惰,不要强调自己忙,一定要拿起笔来写东西,从一节课写起,从点滴小事写起。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札记,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23)早年,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是这样走出来的,确实属于成功的经验,他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24)教育生活中,有不少教师就是在不断地坚持写教育随笔、教育散文、教育手记中成长起来的。当我们听一些著名特级教师的课时,就会发现,他们的语言有诗歌语言的精练、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语言的雄辩,事实上,他们在平时,都是写手记的能手。因为“写作”是积累、归纳和提炼经验的途径,通过写作可以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所以善写实在应该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总之,归纳经验、总结提炼乃是教育格言创生的重要源泉和有效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刚刚创生出来的教育格言往往相对幼稚甚至十分可笑,它正如一切传统的教育格言一样需要一个成长成熟、发展完善的过程。道理非常浅显,个体的生命复演了人类的整个历史进程。一个新的教育格言也如此。其面貌特征,有的像是流行语,有的就是脱口秀,有的还可能是调侃话,只要它富有鲜明的教育思想并基本符合教育格言概念的话语要件,就无妨大碍,随着时间的流逝、实践的洗礼、教育效能的检验,它要么会逐渐被人接纳、传诵乃至信仰,要么会为人非议、奚落直至舍弃。历史上的任何教育格言无不经历这样的长期考验。关键的问题是在创生教育格言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教育思想内涵上的创生,其次才是形式上的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