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制度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制度的发展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晋短期的统一,学校还有发展。西晋国子学是我国古代于太学之外专为世族子弟设学之始,这是门阀世族享有特权在教育上的反映。史籍多认为中国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自北魏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处于变革和动乱时期,学校教育衰退,但私人讲学之风并未衰颓,私学不仅有了宽松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成为各家宣传其思想所必需的舆论阵地。其中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原则等有许多精辟见解。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西晋初立国子学

西晋短期的统一,学校还有发展。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太学生曾达7000人,下诏将已试经的留下,其余遣还郡国,结果还有太学生3000人。这个时期,在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一个贵族阶层——门阀世族,为了保证他们受教育的特权,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在太学之外又另立国子学,四年(278年)于国子学设置国子祭酒、博士各1人,助教15人,管理和教授生徒。惠帝元康元年(291年)明确规定五品官以上子弟入国子学,六品以下子弟入太学。此后,各朝中央官学都是国子学与太学并立,以体现“贵族士庶皆需教”的原则。西晋国子学是我国古代于太学之外专为世族子弟设学之始,这是门阀世族享有特权在教育上的反映。国子学和太学的祭酒是一人,博士有国子、太学之分,选择国子博士的标准,是“履行清淳,通明典义”,并且必须是高级世族的人才有资格被召试。

二、北魏建立郡国学校制度

建立郡国学校制度是在北魏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政局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学校比南朝发达,北魏重视经学,设有国子学和太学。献文帝天安元年(466年)普遍设置了州郡学,并建立了郡国学校教育制度。按郡的大小规定了博土、助教的编制以及和学生的比例,实际上是确定了学校的规格。据《北史·高允传》记载,当时规定:大郡立博士2人,助教4人,学生100人;次郡立博士2人,助教2人,学生80人;中郡立博士1人,助教2人,学生60人;下郡立博士1人,助教1人,学生40人。实际上是确定了学校的规格。史籍多认为中国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自北魏开始。

三、专门学校的产生

三国魏明帝时(227年)置律博士,教授刑律,招收律学弟子。这是我国古代法律分科设学之始。后秦姚兴、梁朝梁武帝也设置律学。

晋武帝立书博士设弟子员,教习书法。这是我国古代书法专科学校的开始。

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年(443年)开设医学,这是我国医学专科教育之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专科学校。北魏也曾设医学博士以教授弟子。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438年),下令在京师开设单科性的“四学”。据《文献通考·学校考二》载:文帝“雅好艺文,使丹阳尹庐江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散骑常侍雷次宗立儒学,为四馆”。这“四馆”,即玄学、史学、文学、儒学“四学”,是我国最早的分专业的综合学校。

四、私学和家庭教育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处于变革和动乱时期,学校教育衰退,但私人讲学之风并未衰颓,私学不仅有了宽松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成为各家宣传其思想所必需的舆论阵地。一些绝意仕途或潜心学术、热衷于授徒讲学的学者也多隐居山林,聚徒讲学,玄学家等也和经学家一样教授门徒。因而,这一时期私人讲学之风十分盛行,私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私学的教材也得到很大发展,如梁武帝时周兴嗣编成《千字文》,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动植物、农业和封建道德等,是一本颇有影响的蒙学课本。

宗族和家庭教育在这个时期也有所发展。尽人皆知的历史人物王羲之、祖冲之等人的家庭教育都很有名。当时,家族的学术传授很普遍,许多儒学家、玄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是通过这种形式培养起来的。

这个时期,还产生了专门论述家庭教育的著作——《颜氏家训》。该书作者是颜之推,他曾经历梁、齐和北周“三代之悲”,深感世态炎凉,故结合自己立身、处世、治家的经验写成此书,以教诫子孙。其中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原则等有许多精辟见解。如,他提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最好从胎教开始。如果不具备胎教的条件,也应该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尽早地进行教育,即“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家庭教育中要注意给孩子养成令行禁止的习惯,“使为则为,使止则止”。他特别反对溺爱,主张慈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等。这是我国第一部专论家庭教育的著作。此后,才不断有唐无名氏的《太公家教》、宋代司马光的《家范》、清代孙奇逢的《教子家训》和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等著名家教著作问世。

五、国内外文化教育的交流

国内各民族的文化教育在这个时期进行了大交流,北方诸民族进一步加速了融合的过程。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开始有更多的交流活动。《五经》、《论语》、《千字文》这时期传到日本和朝鲜去了。日本开始采用中国汉字,并派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