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时代需求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高校招生的主要模式是自主招生,考生需要到不同的高校参加考试,高校的招生范围涉及不同区域的考生。这样的考试不仅有利于考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校,也有利于高校选择需要的学生。如此好的考试政策为什么会被后来的高校联招和全国统一高考取代呢?随着考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考生的考试成本和高校的组织成本也越来越大,同时出现了优秀高校生源充足而有些高校生源短缺的现象,于是为降低考试成本,也为了促进全国高校的协调发展,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工作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然而在时隔半个世纪后,高校招生又开始呼唤自主招生政策,其中的原因何在?
一、多元人才需求对高校培养体制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巨大变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教育政策的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对高等学校的招生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唯分数至上”、“一次考试定终身”、统一规划的全国统招模式、一元化的考核方式和录取标准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的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与经济建设相适应,人才观和教育观应从单一逐步转向多元,同时,也要求有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人才选拔新机制。”[1]但在目前,高校招生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不仅制约了高校办学改革的力度,还暴露出传统的高校办学模式对社会发展诸多地方不适应的问题。因此,高校探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开放多元的人才选拔新机制,并由此形成能促进创新型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模式迫在眉睫。
二、教育行政部门在职能转型上的表现
教育行政部门授权高校进行自主招生,是教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型的表现之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高校的举办者、行政管理者和事实上的办学者,一切事务由政府包办,高校自身缺乏最起码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政府在高校办学中的多重角色和所拥有的主导地位,导致政校不分的局面,政府担负教育重任,高校又因为没有自主办学权而寸步难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矛盾日渐突出,迫切需要政府能够下放决策权和管理权,给予高校自主招生和自主办学的权利,既使政府从办学和教育的重任中解脱出来,也使得高校在增权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办学。于是,政府职能的改革力度加大,推动从“大政府”向“小政府”的职能转变,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也从以往的“集权式”转而逐步分权给高校,使高校能按照以人为本的目标,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依法让高校自主办学,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前行,较少受政府的控制和干预,自由自主地发展。[2]但是,从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来看,虽然高校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其权力仍处于政府权力之下。为此,有学者提出“和教育体制改革配套的政府行为的调整,从供给主导变迁到需求诱导,从行政约束到竞争约束,从政府改革到改革政府”。[3]在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问题上,政府的角色转换至关重要。
三、高校招生对深化素质教育的回应
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教育价值理念上,素质教育重在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每个人的素质有差异,需要用不同的评价手段来客观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因此,改变单一的评价体制势在必行,这也是推动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动力。[4]长期以来,“自古华山一条道,万人争抢独木桥”常被用来形容高考。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使得基础教育的所有内容都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升学率和高考成绩成了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学校评价教师、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这种统一高考模式下“分数说了算,素质靠边站”的录取原则,使得教师的教学目标偏向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埋没了不少有特长的学生,他们以牺牲综合素质的养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为代价,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众多的考试科目中。这种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改进与激励的现象完全有悖素质教育的思想,导致提倡多年的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实施。社会企盼多元化的评价与招生模式,期待从各方面考查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高考“唯分是从”的局面。
讨论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最常听到的说法就是“与国际接轨”,受到国内青睐的有欧美高校招生的综合评定入学制以及我国台湾、日本的推荐甄选入学制。美国高校招生采取综合评价的方法选拔人才,即“三合一”式的高考,包括高考(SAT或ACT)成绩、高中平时成绩,还有学生的社会活动、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公益义工、工作经历等。简单来说,就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录取标准既体现文化素质,也体现能力和特长,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也让学生双向选择,确保不同层次的考生进入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我国在这方面也吸收和借鉴了国外一些大学的入学考试制度,但重要的是,必须结合我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综合评定考生各项能力和素质的高校招生制度,从而真正实现以科学的考试评价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
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内在诉求
当社会发展对多元人才提出需求时,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和特色发展就势在必行。任何社会都需要精英人才,但一个国家只有少数大学能够在主要学科上培养精英人才,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讲,只有走特色化的人才培养之路才可能保持学校的竞争力。高校致力于培养特色化人才,就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自主招录学生。因此,改变现行单一的以高考为主要依据的招生制度,建立一套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培养模式的高校招生制度,既是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要求,也是高校特色办学的需要。自主招生是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选拔人才的新探索。
推动试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校竞争,尤其是生源竞争。“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供求市场也由‘买方市场’逐渐向‘卖方市场’过渡,高校招生开始成为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市场成分日益浓重的形势下,高校之间的教学水平、办学条件和实力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格局初见端倪。”[5]这种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生源竞争,生源是高校发展的持续动力,各高校为争夺优秀生源想方设法,纷纷采取独特的策略。其中,自主招生政策受到高校的极力推崇,各高校可根据需要挑选优秀的学生,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选择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