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的任务
我国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实现其他教学任务的基础。所谓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科学的基本事实及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所构成的体系。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能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所谓基本技能,则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技能又分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两种。动作技能是侧重动作、技术性的,是与完成某些实际动作相联系的技能,如书法、体操等。智力技能则侧重智力和心智性的,是与正确的思维活动方式相联系的技能,如阅读、计算等。技能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自动化的程度,就是技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我国一贯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习惯地称为“双基教学”,这是我国教学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总结建国以来在双基上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无论在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样的改革,都要坚持加强双基教学而不应有所削弱,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不仅是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要求,因而这是现代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体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学生的创造才能主要指他们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它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信心的综合体现。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为核心的认识能力;不仅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体力,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有规律、有节律地学习与生活。特别是要通过发展性教学,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青少年学生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是教育的又一项重要任务。这是社会主义的要求,是青少年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教学的性质和方向。
4.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也是很重要的。在新的形势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异常复杂,人要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创造新世界,就要具备相应的心理素质。只有会生活、会学习、会创造、会思考、会做人、会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意志坚强、能吃苦耐劳、经受困难和挫折考验的人,才能适应竞争激烈、信息量倍增的社会。
以上几方面教学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有机实现,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高质量完成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