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元劳动力市场与教育投资激励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倡导者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证明在劳动力市场上,市场经济均衡模型,即同等劳动能力的劳动得到相同的工资,并没有变成现实,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区分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工资的高低,但对教育投资激励有重大影响的,则是两个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机制的不同。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上,工资与劳动能力相对应,工资至少起始工资和劳动力市场信号相对应,于是,就像人力资本理论所说的那样,劳动者通过教育来提高自身的劳动能力而获得较高的工资,同时,就像劳动力市场信号理论所说的那样,劳动者通过教育来获得劳动力市场信号而获得较高的工资。这样教育的经济价值便得以实现。但是,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工资与工作相对应,不同劳动能力的人从事相同的工作而获得相同的工资,这样,提高劳动者劳动能力的教育,就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人力资本理论的投资与收益模型受到了挑战。同样,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工资与劳动力市场信号无关,教育作为劳动力市场信号投资的经济价值便无法得以实现,劳动力市场信号投资与收益模型也受到了挑战。不管怎样,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说明: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机制有利于对教育投资形成有效激励,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机制则不利于对教育投资形成有效激励。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价格扭曲,也是对教育投资积极性的一种制约。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主要表现为制度性就业歧视限制了次要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向主要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流动,大量农业劳动力、少数种族劳动力、外来劳动力等,被束缚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从事同样的工作,受制度性保护的来自城市的不熟练工人获得的工资,高于不受制度性保护的来自农村的熟练工人所获得的工资。制度性就业歧视使得劳动力市场价格不能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达到均衡,劳动力市场价格出现扭曲。这种价格扭曲,既是人力资本理论的投资与收益模型无法解释的,也是劳动力市场信号理论无法解释的。大量遭受制度性就业歧视的劳动者,无法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进而无法通过提高劳动能力来获得较高的工资,无法实现教育在提高劳动能力上的经济价值,他们的教育投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