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产品的均衡
如图5-8所示,假定一个经济有三个消费者A、B、C,而DA、DB、DC分别代表A、B、C三人的公共产品需求曲线,P代表公共产品价格或成本,Q代表公共产品产量,那么,在DA、DB、DC上的每一点,都分别表示A、B、C愿意在某一公共产品产出水平上所支付的成本,且在这里不存在“搭便车”的投机者。由于消费者是公共产品产量的接受者和价格的调节者(这与消费者是私人产品价格的接受者和产量的调节者完全不同),因此,只要假定三个消费者A、B、C都能准确地说出它们愿意在公共产品产出水平为Q*时所支付的成本,那么公共产品的总需求曲线D就可以通过对A、B、C三人公共产品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来得到,即D= DA+DB+DC。它与公共产品供给曲线S相交于m点,在该点上,有公共产品均衡价格P*,且有这表明,某一公共产品均衡价格就是该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
图5-8 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
公共产品产出效果的最大化,类似于垄断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根据帕累托最优边际条件,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即MC=MR时,垄断者最大化自己的利润。由于公共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果A、B、C三人中有一人不愿意为公共产品支付成本,那么其他二人谁也不可能阻止和减少他对该公共产品的消费。
如图5-9所示,在A、B、C三个消费者中,假定C在公共产品支出上“搭便车”,用虚线表示的公共产品需求曲线DC将不对公共产品价格做出反应,即Pc= 0,使得供给曲线由S移到S',S'与p*相交于n点,该点不在需求曲线D上。这意味着市场不能实现该公共产品供求的均衡。
此时,由公式5-9可知:
这时便有:
所以,公式5-10和5-11不满足公共产品产出效果最大化条件MC=MR。可见,市场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公共产品定价规则。
由此可见,在自愿出资组织公共产品供给的条件下,这种不愿意为公共产品支付成本的“搭便车”行为将使市场失灵,从而使这个群体对公共产品的支出无法满足帕累托最优所需条件。税收可以强行让那些不愿意为公共产品支付成本的“搭便车”者履行自己对公共产品生产应尽的帕累托改进职能。
图5-9 公共产品需求曲线供给与公共产品价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