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资源配置的含义
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是指一切可利用的稀缺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太阳发出的光和热是可利用的,而太阳之外的其他恒星发出的光和热目前还不可利用,这样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但不是都可利用的。可利用的稀缺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土地、水、大气、矿产、燃料、环境。可利用的稀缺的社会资源主要有人力资源、资本(有形和无形)和技术。可利用性和稀缺性是经济学意义上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具有这两个特性的资源是经济资源。教育资源是教育部门所利用的一切经济资源,它具有可利用性和稀缺性。理解教育资源必须注意三点:一是不能把教育资源理解为非经济资源。一些非经济资源,如教育制度资源、教育政策资源等,就不是稀缺资源,不能作为教育资源来对待。二是不能把教育部门等同于教育领域。教育部门是经济学概念,指的是生产教育的各个专门机构的总称。教育领域是教育学概念。一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的发展施加影响的活动,其中包括宗教活动、文化活动和其他更为广泛的意识形态宣传活动,都在教育领域之中,教育领域的外延比教育部门的外延要宽泛得多,教育领域所获得的资源涵盖了部分文化生产部门所获得的资源,它在外延上超出了经济学意义上教育资源。三是不为教育部门所利用的一切经济资源,都不能作为教育资源来对待。
教育资源配置是指一定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的增长、使用和流动。它包括资源向教育部门的流入配置和存量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投入和产出相联系。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每个社会必须就经济的教育投入和产出作出选择。教育投入是指生产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商品和劳务。教育产出是凝结在毕业生身心发展上的服务。经济的教育投入和产出就是以最少教育投入获取最大教育产出,这称为教育管理效率或教育投入和产出效率,它的评价指标是教育投入产出比。教育经济学意义上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指一定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的合理增长、使用和流动。教育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它的评价指标是教育投资收益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社会团体、个人这三大教育投资主体追求教育投资收益最大化,并通过博弈和市场竞争来使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与个人收益相协调。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没有人能够提高自己的效用水平而不以降低他人的效用水平为代价。如果资源配置可以使一个人提高自己的效用水平而又不降低他人的效用水平,这时意味着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进一步改进来增加产量,提高效用水平,这被称为帕累托无效率或经济无效率。改变资源配置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种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可视为帕累托状态,它是衡量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