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波 杨佳秋
在以升学率论英雄的中国应试教育体制中,越是“牛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博弈增加自主招生指标的空间也越大。
6月中旬,就在2013年北京这轮真刀实枪的“小升初”竞争进入尾声之际,全国瞩目的高考成绩也恰到好处地出台了。媒体进入了新一轮高考状元比拼的热潮中。
北京的文理科状元,分别花落两个名校,北京四中和清华附中。作为‘牛校’中顶尖者的人大附中,则在去年将两个状元名号悉数收入囊中,虽然今年未有斩获,但风光仍然无二。6月20日,中国神舟十号航天飞船宇航员太空授课在全国唯一的地面课堂,即设在人大附中。这所学校在历次高考和难以计数的奥数竞赛中收获了人们的鲜花和掌声,如今更是承载各种择校狂热的终极殿堂。
人大附中招生办工作人员答复财新记者致电咨询时确认:该校今年招生达十几个班,不接受派位,招生途径只有推优和特长。招生总额和各种招录途径具体人数则一概不予透露。
财新记者从海淀教委获得数据看,人大附中今年推优名额共80人,特长生招录名额共131人。若按招生班级15个估算,每班规定班额40人,一共招录初中生600人。减去公开招录的211人,还有389个名额。这至少300多个名额并不出现在教委公开披露的指标中,它们是如何分配的?
除了名额不详的共建生、条子生和少量人大附中教工子弟,大部分的名额分配给点招生,这在业界已是公开的秘密。教育培训机构清华园教育副总裁闻风说,像人大附中这样的学校,“不抓生源,都收关系生,没两年学校就完了”,所以还得依靠奥数选拔的点招考试;关系生即便招收了,也会区别对待,一般不会分到实验班,甚至有些不计入正式学籍,以免拖升学率的后腿。
人大附中点招的载体,在禁奥风暴前,是名为北京仁华学校的培训机构。该校前身是中科院华罗庚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人大附中1989年联合创办的华罗庚数学学校,当时是人大附中的超常数学教育实验基地,后在2004年更名。仁华学校并非等闲之辈可以进入。曾晓东介绍,此类学校并不公开招生,入学主要有两个途径,自小学三年级起,一是周边“重点小学”定点向仁华学校推荐数学成绩拔尖的学生,二是通过每年举办的各种奥数竞赛,都有小学生崭露头角,被占坑班相中。此外普通孩子可以通过人大附中网校报名参加选拔考试,但若非经过专门的奥数培训,入选机会极低。至今,人大附中在保留大量自主点招名额的基础上,还拥有教育部门特别许可的“早培班”来选拔“超常儿童”进行专门教育。在人大附中,约300个入学名额仍由学校自行分配。
教育公平这面旗帜之下,制度默许的择校安排和政策倾斜难见阳光。上述这类指标分配信息,教育部门和学校均态度暧昧,秘而不宣。
北京市2010年即规定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学都必须承担“小升初”划片就近入学的任务,取消重点学校不接受电脑派位生的“特权”,并且强调“名校招收的派位生必须平均分班,不能单独编班”。但是,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研究,近几年北京市各区教委并未公开这一其招生比例和编班情况。
不仅各教委未对“小升初”录取结果进行公开,东城、西城、海淀和朝阳四区的18所重点中学和19所重点小学中,除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在校门口公示栏中张贴了六年级学生划片派位结果和学校教育收费公示,其余均未在其网站上对当年“小升初”的招生录取结果进行公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学生的来源构成、划片、学校教师的结构,财务状况等等这些信息都是保密的,“是国家机密,从不公开”。事实上,数年前北京中关村三小原校长和数名员工曾因涉择校费腐败问题被诉,但最后案件亦未公开审理。杨东平担心,阴影之下,金钱和权力的渗透把校园变成寻租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