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新动向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新动向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心理学独立于20世纪初期,其标志是美国著名学者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实际上是心理学与教育紧密结合并逐步形成一个独立分支的历史。学术界公认的是,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才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真正标志。在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书籍,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学者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新动向

教育心理学独立于20世纪初期,其标志是美国著名学者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建立只有百余年时间,但孕育这门学科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却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长期积累。学科的独立是衡量某一学科是否诞生和发展的视角,人们一般是从“前学科”“学科体系化”和“学科深化”这几个阶段来进行考察的。教育心理学也是如此,这一学科的体系化(科学化)和深化之发展历程如下。

一、教育心理学的历史沿革

(一)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前学科积累时期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实际上是心理学与教育紧密结合并逐步形成一个独立分支的历史。教育心理学的思想观点起源于两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罗马时代。近代西方教育思潮、政策以及新科学建设运动的高涨,为促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条件。

在古代,中国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等在论述教育问题时,便提出了具有丰富而深刻内涵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其中所总结出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就闪耀着光辉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古希腊时期涌现出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他们的思想和著作更是成为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西方中世纪的宗教文化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思想,均对近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8世纪以后,近代西方教育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如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人,均十分强调将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夸美纽斯提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明确指出教育中必须尊重人,按照人的自然天性塑造人。赫尔巴特更是强调,教育、教学的科学基础是心理学。他所建立的“四段论”教学体系(即将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实际上已把教育学和心理学结合成为了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体。赫尔巴特还率先提出,教师是人类的一种神圣职业,而教师要从事这种神圣的职业必须具备两门基本的知识:一门是伦理学,另一门是心理学。即要求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要高于其他人,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心理。正因为如此,1792年,世界上第一所培养教师的专门学校——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成立时,在课程设置上建立了心理学门类。另外许多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如裴斯泰洛齐、卢梭等人也非常重视在教育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

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技术革命的完成和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西方掀起了一场“新科学建设”运动,以生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为代表的一批新科学的诞生,为教育心理学的独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879年,被誉为“19世纪的亚里士多德”的德国学者冯特,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这门实验新科学的正式创立。冯特本人虽然没有直接研究教育心理学问题,但是他培养的许多著名学生中却有几人为创立教育心理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像德国的梅伊曼,美国的霍尔卡特尔和贾德等人,以及我国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和《实验教学论》这两本著作,几乎囊括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全部内容。美国心理学会的第一任主席霍尔,创办了《教育心理学》杂志,并从儿童心理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对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化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第一位心理学院士卡特尔,从心理统计和测量领域开创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另外一些美国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领导人,像詹姆斯、杜威等名流,更是为心理学原理转化为教学原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是世界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二)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发展时期——学科的体系化阶段

20世纪初期至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专门化发展时期。虽然俄国学者卡普捷烈夫1877年出版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籍《教育心理学》,但是由于内容上比较陈旧,延续了哲学、教育学的思想,因此在世界上影响不大。学术界公认的是,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才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真正标志。有人在评价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时指出:“动物学习的心理学——更不必说儿童学习心理学,过去与现在首要的问题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桑代克的观点,或者是对他的理论稍作修改的问题。我们所有的美国心理学家,似乎都或明或暗地将他的理论作为我们开展研究的起点。”桑代克的观点支配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研究长达半个世纪。

桑代克(1874—1949),既是实验心理学家,又是教育测量学家,同时也是教育管理学家。他一生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语言行为、比较心理学、智力测验、学习理论和动物智慧、教育行政等内容。在教育心理学上,桑代克主要致力于学习心理学的实验室研究,并建立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联结主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中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划分为“人性问题、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这样四大块。

独立之初的教育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是自然科学化,就是把教育心理学建设成为一门自然科学,并且要在“硬科学”中取得一席之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心理学家纷纷走进实验室,发展了各种实验技术,更多考虑的是为理论研究服务。”(9)自20世纪20年代起,研究者从动物实验和人的学习研究中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形成了不少像联结主义、强化理论、完形主义、机器教学等理论学派。同时,教育心理学广泛吸收了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相关教育内容,特别是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验、教育测量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扩充了它的内容。在三、四十年代,一批教育心理学家走出实验室,投身于教育实践,将教育心理学的实验原理运用推广到教育实际部门。像杜威的“芝加哥实验”、美国教育心理学会组织的“八年计划”等项目,在教育工作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

受当时西方的影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也有了相当的发展,涌现出了以维果斯基、聂恰耶夫等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级学者。在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书籍,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学者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商务印书馆于1926年出版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一书(由陆志韦翻译,中文译名为《教育心理学简编》)。潘菽、肖孝嵘也先后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教材。我国学者在汉字识字、数学等学科教学心理和心理测量方面,进行了不少享有一定声誉的科学研究。

(三)成熟、繁荣时期——学科的深化

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教育心理学的成熟繁荣时期,也是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一方面,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外部社会环境、国际社会竞争、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1957年10月26日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之后,各国纷纷开展了以新三艺为代表的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日本等国进入了一个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另一方面,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部产生了各种精彩纷呈的理论学术流派、教育实验模式和教学技术模式,以斯金纳、布鲁纳、罗杰斯、赞科夫等为杰出代表的许多教育心理学家,发起了教育教学改革运动,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体系出现了很多新的进步。其主要标志是:

(1)研究内容日益集中,学科体系逐步稳定。目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十分明确,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以学习和教学心理学为主体的学科体系。

(2)理论观点之间分歧冲突日趋缩小,相互融合吸收。联结主义逐渐上升发展为强劲的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乔姆斯基所领导的认知革命运动,虽然以新的视角来理解学习的发生,但是,认知心理学也延续和发展了行为主义的许多内容。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出现了一个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双峰对峙的发展格局。

(3)更加重视结合教育实际,积极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4)教育教学技术心理学的研究异军突起。

在20世纪60年代,机器教学、程序教学为教育心理学的技术化提供了时代性的机遇。进入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知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基于新技术的人性化学习与教学活动技术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所有学科的发展,迫切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教学方法与研究手段的最新动态,同时出现了远程教育方面的心理技术研究。

二、当前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新动向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心理学又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教育心理学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从研究主题来看,在1994年,布鲁纳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曾精辟地总结了90年代初期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四个重点发展趋势:①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②反思性研究;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

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范式来看,认知心理学是当前世界心理学发展的前沿性主战场,是衡量一个国家心理学科发展水准的重要指标。在9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研究的需要,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把心理学的重心带进了更深、更新的对认知活动的重视阶段”。20世纪50到60年代的认知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主要是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来研究教材的选用和课程的安排,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行为主义的影响,70年代以前的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学科和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这些理论和方法在能力主义教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要的影响。80年代以后认知心理学的教育观点出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逐渐被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所代替,而奥苏伯尔的理论则又被维特罗克和梅耶等人的“学习生成过程模式”所发展。世纪之交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又对认知结构观点进行了新的拓展。

从研究重点来讲,从实验室研究到教育现场实验研究,以及教育促进研究是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又一特点。当前的认知心理学更注重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加工过程和学习策略的研究,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研究的重点主题是元认知、社会认知、各种认知策略、认知风格、认知技能的获得、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等,而揭示认知结构变化规律、探索学习者知识和技能获得的内在心理机制,则又成为新的研究重心。同时,关注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

(二)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同心理学的发展一样,度过了恢复发展时期。9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走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心理学虽未摆脱其在国内众多学科群中“小学科”地位的角色定位,但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心理学工作者的艰辛重建和努力探索,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长足进步和斐然成绩,还曾在神州大地上掀起过一场不小的“心理学热”。近20年来,中国心理学不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日益缩小着与国际心理学研究水平的距离,而且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教育发展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界长期活跃的学术研究领域,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在这些领域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国内的研究工作登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