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述性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陈述性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解释了迁移现象中的一些事实,对迁移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整体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即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巩固性,间接地对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影响。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较好地解释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相比于传统迁移模式更能体现人类学习的特点,该理论已被证明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与教学理论。根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问题。

第四节 陈述性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一、陈述性知识迁移的概念

知识迁移指的是一种知识学习对另一种知识学习的影响,即学生已获得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学习态度、策略和方法等对新知识新技能所发生的影响。这种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不论是顺向迁移还是逆向迁移,都有正负之分。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叫正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都称负迁移。

二、陈述性知识迁移的主要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基础是智能心理学,它主张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这一理论认为,心智是由许多不同的智能如注意、意志、记忆、知觉、想象、推理、判断等组成的整体,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的实体,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此学说认为,某些学科可能具有训练某一或某些智能的特殊价值。因此教育的目的仅在于训练和改进心理的官能,而学习内容不甚重要,重要的是所学习的东西的难度和训练价值。这一观点在欧洲盛行了200多年,但在20世纪初受到了实验研究的挑战。

(二)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提出此观点。他认为只有当两种训练机能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种机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机能的习得。也就是说,只有当两种学习的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时,才有可能进行迁移。并且,两种情境相同的因素越多,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伍得沃斯将相同要素说改为共同成分说,即认为两种学习活动有共同成分时,迁移才能发生。

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解释了迁移现象中的一些事实,对迁移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一学说未能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内在训练状况,因此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概括说

贾德提出的概括说认为,两种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他认为概括化的知识是迁移的本质,知识概括化水平越高,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越大。这一理论解释了原理、法则等概括化知识在迁移中的作用,已涉及到较高级的认知领域中的迁移问题,为迁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关系说

在迁移概括说的基础上,格式塔心理学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认为迁移的发生不在于有多少共同因素或掌握了多少原则,而在于能否突然发现两种学习情境中的要素之间或原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学生领悟学习情境中的关系才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关系说强调个体对关系的“领悟”是获得迁移的真正本质。

(五)认知结构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即同化论)发展而来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变量(也称认知结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奥苏伯尔认为,先前的学习是指学习者已拥有认知结构的整体。这种整体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即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巩固性,间接地对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影响。研究表明,概括水平越高、包容范围越广的知识越有助于同化新知识,即有助于促进迁移。此外,原有认知结构越巩固,知识层次结构组织越严密亦有助于促进新的学习。

认知心理学提出,陈述性知识在人的大脑中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并贮存的,其层次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新知识的获得。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较好地解释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相比于传统迁移模式更能体现人类学习的特点,该理论已被证明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与教学理论。根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以达到迁移的目的。

三、陈述性知识迁移的制约条件

(一)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

根据桑代克的有关理论,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关键在于发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学习材料在不同层次上的相似性在迁移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作用,两种学习在原理上的相似是最重要的,表面内容和形式上的相似并不是产生迁移的原因。如果两种学习原理相似,表面内容和形式上的相似可以产生正迁移;如果原理不相似,则表面上的相似只会带来负迁移。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或情境之间的相似性,启发学生概括总结,使学生逐渐形成寻找事物之间共同之处的习惯。

(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一般来说,真正理解了的东西,不论它如何改变,人们总能认识它。因此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有关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通过对知识之间上下位关系的认识,在认知结构适当地方找到其位置,从而达到理解。

(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在有意义学习中,原有知识的概括水平极大地制约着学生对当前事物的理解。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理解新事物的实质,从而顺利实现广泛的迁移。因此,在实际教育中应强调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学习。这些原理、概念抽象程度高,适用范围广泛,迁移效果明显,学生掌握之后可以用来解决大量的类似或同类课题。

(四)定势作用

定势也称心向,它是指“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活动对象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2)这种定势对于知识迁移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在定势作用与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致时,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促进作用,反之会产生干扰作用。因此,在教育实际中,一方面要使学生具有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新问题的迁移之能力,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善于摆脱定势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灵活运用知识。

(五)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认知结构是由人们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它的清晰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新知识学习的效果。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们大都持同化论观点,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原有知识经验或认知结构在新学习中的作用。

●反思与总结

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同化模式。

2.概念可以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两类。

3.规则以语言命题或句子来表达。规则学习包括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例-规法)和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规-例法)两种形式。

4.克服遗忘需要运用精细加工、多重编码、过度学习以及合理复习等记忆规律,以此来促进知识的保持。

5.陈述性知识迁移的制约条件包括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定势作用、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思考与练习

1.简述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及类型。

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条件有哪些?

3.试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保持策略。

4.谈谈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其促进迁移的方法。

●网络资源索引

1.http://jpkc.ecnu.edu.cn/jyxlx/stu/ygg02/ygg02.htm

2.http://www.acumox.org/blogs/xp/2005/10/29/

3.http://www.ywdx.net/runwen/yanjiuxuexi02.htm

4.http://jpkc.sxnu.edu.cn/link/ggxlx/kczy/dzjc9.htm

【注释】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2页。

(2)张大均:《教学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