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作技能的形成

动作技能的形成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作技能形成后,相应的动作越来越准确,多余动作越来越少。一种动作技能形成后,其概括化程度较高,具有比较普遍的适应性。动作技能的形成是指通过练习从而逐渐掌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动作的协调和技能的完善阶段。熟练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动作技能一经形成,便不易遗忘。

第四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

一、什么是动作技能

(一)动作技能的含义

个体要适应环境,高效学习和工作,不但需要丰富的知识、高度发展的智力技能、灵活的认知策略,还需要掌握熟练的动作技能。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动作技能,掌握动作技能就是形成顺利地完成这些活动的熟练的操作方式。因此,动作技能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动作技能是指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操作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驾车、打字等都是运动技能。动作技能体现为按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的成套实际动作,是动作的连锁化和自动化。即动作技能一旦形成,只要动作刺激出现,就能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反应,表现出迅速、准确和流畅等特点。

(二)动作技能的特点

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准确性。准确是动作技能的前提,不够准确的动作是不能看作技能的。动作技能形成后,相应的动作越来越准确,多余动作越来越少。

第二,灵活性。一种动作技能形成后,其概括化程度较高,具有比较普遍的适应性。在不同的条件下,既能保持动作的一致性,也能根据外部要求进行灵活调整。

第三,协调性。动作技能形成后,不仅各动作成分之间形成了协调、流畅的配合关系,视觉、听觉、触觉和动觉各种认知因素之间,以及认知和动作之间也都构成了一种协调、顺畅的关系。

第四,速度快。动作技能形成后,相应动作技能的速度越来越快。

(三)动作技能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动作技能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动作技能操作时调节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动作技能分为连续的动作技能和不连续的动作技能两种。连续的动作技能是指需要完成的动作序列较长,需要根据内外部的刺激信息不断地调整和校正的动作技能,如开车、弹琴、游泳等。这类技能的特点是动作的延续时间较长,动作序列没有明显的起点和终点,难于精确计数。不连续的动作技能是指对一个特定的外部刺激做出一个特定的反应的动作技能,通常只包括较短的动作序列,其精确性可以计数,如射箭、投篮、举重等。其特点是动作的延续时间较短,动作序列有明显的起点和终点,动作具有突然暴发的特点。

根据主体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可以把动作技能分为封闭性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封闭性动作技能是指完全依赖肌肉的内部反馈信息指导的动作技能,如跳水、投掷标枪等。其特点是不需要外部环境因素作为参照,具有固定的动作模式。开放性动作技能指必须根据外部刺激的变化来调节自己动作的动作技能,如摔跤、击剑、拳击等。其特点是必须参照外部环境信息来调整动作,没有相对固定的动作模式。

对不同类型的动作技能来说,动作控制的性质不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和策略也有差异。比如跳水运动员和拳击运动员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和策略就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的人可能适合完成不同的动作技能。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与标志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指通过练习从而逐渐掌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费茨和波斯纳将较为成熟的学习者获得动作技能的一般心理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

认知阶段也叫知觉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初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学习任务,形成目标意象和目标期望。目标意象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对所要完成任务的动作反应模式的表象,以作为实际操作时的参照。要形成这样的意象,学习者需要相关线索和信息进行适当的编码,编码可以是形象化视觉表象,也可以是抽象化的符号表征,不同的学习者可能运用不同的编码策略和方式来形成目标意象。目标期望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成败经验、对自己能力与当前任务难度的认知,对自己动作水平的评价和期望,即对所完成动作的质与量的期望。

2.联系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使特定的刺激与适当的动作反应形成联系。通过练习把已掌握的局部的、个别的动作联系起来,形成较为连贯的动作系统,同时排除过去经验中习惯的干扰。联系形成阶段常常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因为即使一个简单动作,所包含的刺激和反应也非常复杂,初步动作系统的形成比想象中的要复杂、缓慢得多。

3.自动化阶段

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动作的协调和技能的完善阶段。技能学习进入这一阶段,一连串的动作序列能够以连锁反应的方式自动地连续下来,成为一个自动化的完整的动作系统。这时,技能逐步由脑的高级中枢控制转入由较低级中枢控制,意识控制程度减小,注意范围扩大。人们可以边从事熟练的活动,边考虑其他的事情。

总之,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从形成动作意象和目标期望开始,通过掌握局部动作、建立动作之间的有机联系,直到最后达到动作序列自动化水平的过程。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熟练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所谓熟练就是指动作已达到高速、准确、流畅和灵活,并且动作控制从意识转为无意识的状态。研究表明,熟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意识控制减弱,动作自动化。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初期,各种动作的进行都受意识的支配。经过反复练习,当动作达到熟练水平,动作可以自动涌现,无需意识参与或只需要很少的注意就能顺畅完成。

(2)动觉反馈作用加强。动作技能的反馈包括两种,外部反馈和内部反馈,前者是对反馈结果的觉知,后者是以肌肉活动本身的动觉刺激形式出现的。在动作技能学习的初期,学习者主要根据外部反馈调整自己的动作,当动作技能达到熟练程度时,学习者主要依靠内部反馈调节自己的动作。

(3)能利用细微线索。在学习动作技能的初期,学习者只能对那些明显的线索做出反应,不能觉察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动作一旦熟练后,学习者能够觉察到动作的细微差别,凭借细微的线索就能调整自己的动作,做出准确的反应。

(4)在不利条件下表现正常。动作技能达到熟练程度时,学习者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正常水平。因此,考察学习者能否在不利条件下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是检验动作熟练程度的有效方法。

(三)动作技能的保持与迁移

1.动作技能的保持

动作技能一经形成,便不易遗忘。如学会了开车,虽然几年内未经练习,但其驾车技术基本能保持如故。许尚侠对动作技能遗忘进程的实验研究发现,动作技能的遗忘进程与艾宾浩斯所发现的遗忘曲线有很大不同。和知识学习的保持相比,动作技能的保持更牢固。一般来讲,越是复杂的动作技能,保持时间越长;越是简单的动作技能,保持时间越短。

动作技能为什么不易遗忘呢?已有研究表明,动作技能保持牢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动作技能的学习是过度学习。一般来说,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大量、反复练习的过程,大量的练习意味着过度学习,经过过度学习的任务是不容易遗忘的。第二,动作技能不同于言语知识,其保持更多地依赖于小脑的低级中枢,这些中枢可能比言语知识的保持中枢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第三,许多动作技能是以连续的动作序列为基础的,在连续的动作序列的操作中,只要出现某一动作成分,动作的其他成分就会形成连锁反应而相继出现。

2.动作技能的迁移

和知识的学习一样,动作技能的学习也存在迁移现象。学习迁移的一般规律同样适用于动作技能的迁移,但动作技能迁移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依据动作技能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把动作技能的迁移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双侧性迁移。又称交叉迁移,是指在身体一侧器官形成的技能迁移到身体另一侧的器官。如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双侧性迁移对于需要双手或四肢协调的动作技能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二是动作—动作迁移。这类迁移是指已形成的一种动作技能对另一种动作技能的迁移,既可以是正迁移也可以是负迁移。前者如学会骑自行车就容易掌握骑摩托车的技术,后者如习惯于从自行车左边上车的人再学习从自行车右边上车就会觉得很困难。三是语言—动作迁移。这是指动作练习前的语言训练对动作技能的影响作用。当语言反应不干扰学习者的动作时,语言训练才能对动作技能产生正迁移。

三、动作技能的培养

(一)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只有充分了解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才能为提高动作技能学习的效率提供有效的促进策略。一般来讲,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

1.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内部因素

(1)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动作技能的动机是在学习者产生学习动作技能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适度的动机水平对学习者顺利掌握动作技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生理成熟水平。生理成熟是动作技能学习的基础,学习者的生理成熟水平越高,动作技能的学习效果就越好。

(3)智力水平。一般来说,当学习者智力水平正常时,动作技能的学习与智力水平只有较低的正相关;但当学习者的智力水平低于常态时,动作技能的学习与智力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智力水平越低,学习速度越慢,动作技能的获得越困难。

(4)人格特征。动作技能的学习与个性特征也存在着密切关系。良好的个性特征能够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奥吉利夫和塔特科的研究表明,与能够出色完成竞赛活动有关的个性特征包括:较高的成就动机、忍耐力与坚持性、抗干扰和注意稳定的能力、控制能力强、努力和吃苦精神,以及自信、大胆和心胸开阔等。

2.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外部因素

(1)讲解与示范。结合动作技能的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会有效地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讲解是以口头方式或借助文字模型、图示等说明动作技能学习的目标、所学动作技能的性质以及学习的程序和步骤,讲解的目的是突出动作要领、提示难点和常见错误,以提高学习者对动作技能的认识水平。示范是教师通过动作和言语活动把动作技能演示给学习者。教师直接以动作方式演示,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动作也能获得相应的动作技能。实验研究表明,有示范比无示范的学习效果好。

(2)练习。练习是以掌握一定技能为目标而进行反复操作的过程,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练习的结果可以用练习曲线来表示,练习曲线是描述动作技能随练习次数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形,借助练习曲线可以分析动作技能随练习量的增加而改进的一般趋势。

动作技能的形成具有一般的发展趋势。

练习成绩逐步提高。这种趋势既表现在速度加快也表现在准确性提高方面。不同类型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也会有所不同,概括地说,练习成绩逐步提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快后慢,练习初期进步较快,以后逐渐变得缓慢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构成动作技能的局部动作较为简单,比较容易掌握,所以学习初期进步较快;动作技能学习后期的主要任务是达到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动作之间的协调并非个别动作的简单相加,它比简单动作复杂得多,因此进步就会变慢。比如学习跳高的过程大致如此。二是先慢后快,练习初期的进步缓慢,以后逐渐加快。有些动作技能学习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一般进步较慢。但经过练习一旦掌握基本技能后,进步会明显加快。比如学习游泳的过程就是这样。

高原现象。在动作技能形成当中,练习中期常常会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这种现象可以在练习曲线上看到。其主要表现是在这段时间里曲线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不再上升,但在高原期过后,就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

(3)反馈。反馈是指在练习活动中,将有关练习结果的信息告诉学习者,让学习者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一般来说,有反馈进步快,无反馈进步慢。因为学习者只有及时了解有关自己动作结果的反馈信息,才能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要求,通过练习把正确的动作巩固下来,不断排除错误动作,从而提高练习效果、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

(二)促进动作技能形成的教学策略

1.准确地讲解与示范

动作技能形成一般会经过认知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学习者对所学技能有一定的认识,讲解和示范是教师常用的方法。准确的讲解和示范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对动作技能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定向效应。

2.合理地安排练习

练习是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通过不同形式的适量练习,学习者才能掌握某种动作技能。教师对练习的指导应从练习量和练习方式两方面进行。

过度学习对于动作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过度学习是指实际练习时间或次数超过达到某一操作标准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在过度练习中需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一是要了解达到某一操作标准所需要的基本练习次数或时间,依此确定过度学习的次数。二是过度学习的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过度学习达到什么程度最好并无定论,一般认为达到100%的过度学习为好。

不同练习方式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有重要影响。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练习方式进行不同的划分,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练习方式可以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不同,可将练习方式分为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根据练习途径不同,练习方式可分为身体练习和心理练习。

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集中练习是指练习时段安排得很接近,中间没有休息或只有短暂的休息;分散练习是指用较长的休息时段把练习时段分开。研究表明,对于连续性动作技能来说,分散练习的效果好于集中练习;而对于非连续性动作技能而言,集中练习的效果优于分散练习。

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一种动作技能是由局部技能按一定方式构成的。那么,学习动作技能时,是应该先从整体开始还是先从局部开始?哪一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更好呢?一般来说,要根据动作技能的性质来做出不同的安排。当操作任务不太复杂并且动作成分的内在组织性较强时,运用整体练习的效果较好;当动作技能比较复杂且内部组织性较弱时,采用部分练习会产生良好的练习效果。

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身体练习是肢体实际进行活动的练习,心理练习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反复想象和思考动作技能操作过程的练习。研究表明,仅仅进行心理练习效果不如身体练习,将心理练习与身体练习结合起来进行练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保持与迁移。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运动中的反馈信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就是学习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二是外部反馈,指学习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前者是个体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动觉等获取的反馈信息,后者是教师、示范者、录像等外部信息源对学习者的操作结果和过程的反馈。反馈在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仅次于练习。大量研究表明,并不是任何练习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练习中给予适当的反馈是提高练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运用动作反馈信息提高学习效果时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是反馈的内容。有效的反馈信息能使学习者注意到应改进的动作方面。反馈信息的详略程度应由动作技能形成的性质与阶段、学习者的理解能力等因素来确定。二是反馈的频率。研究表明,在练习期间频繁提供有关练习结果的反馈信息,往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为这样做会增加学习者工作记忆的负担,容易导致过分依赖外部信息,不利于内部动觉体验的形成。三是反馈的方式。在练习中提供何种反馈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讲,在动作技能学习的初期,提供外部反馈的作用较大,因为这时学习者不能从运动分析器中获取必要的内部反馈信息。在学习的中后期,学习者已积累了一定的动觉体验,这时强调内部反馈,可以提高学习者对动作的自我调控能力。

●反思与总结

1.广义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从人们的认知技能、动作技能和认知策略中推测出来的。技能的本质是程序性知识。

2.现代认知心理学把技能看做是支配了人的行为的一系列条件和行动规则,技能和程序性知识这两个术语是等价的;广义的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对外办事的智力技能和对内调控的认知策略三种类型。

3.根据加涅的智力技能层次理论,智力技能是由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构成的,所以要说明智力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条件就需要分别说明这四种子智力技能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4.认知策略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程序性知识,可以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但其教学难度高于智力技能的教学,需要更多的变式练习才能达到较高的策略运用水平。

●思考与练习

1.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程序性知识”概念与传统教育心理学中的“技能”的关系是什么?

2.技能可分哪些种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3.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是什么?

4.智力技能中的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是什么?

5.什么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学习的过程和条件是什么?

6.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经过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网络资源索引

1.http://jpkc.ecnu.edu.cn/jyxlx/

2.http://202.116.33.235/pe/

3.http://www.psych.gov.cn/

【注释】

(1)皮连生:《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0~42页。

(2)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

(3)李伯黍等:《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8页。

(4)加涅:《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