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教育箴言
父母是孩子最早、最近、最直接的教育者和模仿者,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父母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树立学习的榜样。
父母同时是孩子最直接,影响最大的老师,这样的认识,我与父亲是相同的,既然是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自己做的,也是在教孩子。因此,在我看来,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父母能否以身作则。如果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必须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比如:生活习惯邋遢的父母很难让孩子养成整洁的习惯;懒惰的父母很难让孩子养成勤劳的习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父母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真正担负起应有的教育责任。
父母要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成为榜样,首先要以身作则。我认识这样一位父亲,他平时举止粗俗,不计礼仪,还有酗酒的恶习。可是,他对儿子却是百般呵护,百依百顺。尽管如此,儿子却不喜欢他,有时还会跟他发生顶撞。显然,这位父亲在孩子的眼中没有任何威信可言,也没有资格来管理孩子。
在教育威廉的过程中,我和妻子从不对他动粗,而是采用更加民主的方式告诉他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学习为例,孩子在父母的强迫下被动的学习,不但会影响学习效果,还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自觉地热爱学习,往往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我和霍耶斯特教授的研究对象中,有一个6岁的孩子叫布伦边亚,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把许多时间都花在游戏上,而不愿意学习任何知识,他的父母为此很苦恼。后来,他的父母给他规定了游戏时间,刚开始,他根本不愿意配合,后来慢慢学会了控制自己。
有一天,布伦迪亚的父母要外出办事,临走时,叮嘱他不要出去玩,并给他布置了一些作业还许诺回来后给他买一盒巧克力。他愉快地答应了父母的要求。
当父母回来时,看见布伦迪亚并不在家,就到处去找。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他们着急的不得了,要准备去警察局寻求帮助了。直到吃饭的时候,布伦迪亚才从外面回来。刚一进门,他的父亲就生气地问道:“你为什么不呆在家里做作业?”
布伦迪亚不服气地说:“你怎么知道我没做作业?”边说边拿练习本给父亲看。
父亲拿着练习本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布伦迪亚确实把自己安排的作业全都做完了。这位父亲虽然知道孩子被冤枉了,但还是不愿意放下威严的架子,继续责备说:“不过,你出去玩总是事实吧?”
布伦迪亚说:“我的作业做完了还不能出去玩吗?”
父亲说:“当然可以了,可你今天答应过是不出去玩的。”
听了父亲的话,布伦迪亚反问道:“爸爸,你不是答应要给我买巧克力的吗?巧克力在哪儿呢?”
这时,父亲才想起来忘记买巧克力了,最后,父亲因为自己的失信,而面对孩子哑口无言。
父母是孩子最早、最近、最直接的教育者和模仿对象,如果做父母的都像布伦迪亚的父亲一样在冤枉了儿子的情况下却不肯认错,那么,结果一定是儿子以后也会像父亲一样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养成不讲信用的不良习惯。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要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如果自己犯了错误,也要勇于承认和改正……只有从自身做起,高标准要求自己,为孩子做出表率,自身才有威信,孩子也才有榜样可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