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主义与历史教材

民族主义与历史教材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国史之教育的价值,本来一大部分在启发民族意识上,即外国史也可用“借喻”的方法,启发民族意识。历史一科与民族主义之密切关系,本是不待讨论的。容纳民族思想于历史教材中,但当以事实启发,不当以言辞耳提面命。常常有很足以启发民族意识的事,或为教历史一科者所忽略。韩宋建国,虽托弥勒佛,终以恢复宋统为最大口号。然此等事迹,实民族奋斗史中第一等重要材料,决不在太平天国革命之意义以下。

本国史之教育的价值,本来一大部分在启发民族意识上,即外国史也可用“借喻”的方法,启发民族意识。历史一科与民族主义之密切关系,本是不待讨论的。当前的问题,只在用何方法使历史教育有效的、有益的启发民族思想。我觉得下列几条似乎人人都知道采用,如用得小心,也并无毛病。

(1)说明中国人对世界文化上的贡献。

(2)亲切的叙述历代与外夷奋斗之艰难。

(3)亲切的叙述国衰、国亡时之耻辱与人民死亡。

(4)详述民族英雄之生平。

(5)详述兴隆时代之远略。

不过,若是说过了火,既害真实,亦失作用。对青年是不应该欺骗的,治史学是绝不当说谎的。譬如造纸、印刷诸事,诚当大书特书,然若以为价值与发明蒸汽机相等,则近于妄。又如张衡的测地震器,固是一段佳话,然若与盖理律之发明并论,尤近于诬。好在中国历史本有其大光荣,爱国者不必言过其实,只说实话,即足以达到它的目的,又何苦在那里无中生有,说些不相干,培养国民的夸大狂呢?我们应该借历史锻炼国民的自重心(不是自大心),启发强固的民族意识,以便准备为国家之独立与自由而奋斗。同时我们也应该借历史陶冶文化大同思想,使中国人为世界文化之继承者、促进者。如此乃是泱泱大国之风,不为岛夷,不为索虏。

容纳民族思想于历史教材中,但当以事实启发,不当以言辞耳提面命。历史之用,本在借喻于行事,又何必于其中“托诸空言”。常常有很足以启发民族意识的事,或为教历史一科者所忽略。姑举几例。靳准、冉闵之品格本不足道,然其屠戮胡虏之行为,极足以形容西晋亡后胡晋相仇之情景,晋人民族意识之深刻化。作高中教科书者,对此等事皆一字不提。此犹可曰事属微细,请言其较大者。晋南渡后,自桓氏起,几以做皇帝为规复中原之酬劳品,而刘裕之功烈,实不在东罗马帝茹斯丁下。当时士人心中此一极重要之思想(规复中原),我一时所查到之教科书中似皆未充分叙述出来。此犹可曰其中支节太多,请言其更大者。明祖建国,本附韩宋。韩宋建国,虽托弥勒佛,终以恢复宋统为最大口号。虽世人皆知其非赵氏之裔,然建号承统,人心归附,本是一场民族革命。此中意义,绝不在清道咸中天德太平一派人运动之下。而且,韩宋兵力所及,亦有可观,在大都未下时,先打破了上京(多伦)。这一派是不当与张士诚、方国珍齐看的。郭子兴、明太祖原都是此一派中的将领,明太祖奉其朔十余年,虽王业已隆,犹于其国中发号施令时,用“皇帝圣旨吴王令旨”之公式。及韩氏沉于瓜步,朱氏仍吴王之称,未建国号,“事等于监国”,其曰吴元年者,犹是“古者诸侯各于其国称元年”之义。元之二臣降朱氏者,始教以不拜军中所设宋帝御位,以后此等二臣,恰是明初年立制修史之人,乃尽泯此民族革命的踪迹,而朱氏亦渐忘其革命的立场,自居于胡元之继承人矣。然此等事迹,实民族奋斗史中第一等重要材料,决不在太平天国革命之意义以下。今之作历史教科书者,竟于此一字不提,远袭元二臣降明者之自损尊荣,近取清人著述之帝胡寇汉。王鸿绪曰:“元为正统,明为龙兴”,未免缺少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