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推动 常规渗透——原州区师资培训中心网络教研工作介绍
原州区教研室 牛文明
原州区网络教研从2007年4月开始实施以来,在自治区教研室正确引导下,在原州区教育局大力支持下,原州区师资培训中心借助项目推动,在常规教研中逐渐渗透,稳扎稳打,持续前进,成效不断显现。
一、借助项目,大面积稳步推进
(一)远程培训实践简述
1.2006年的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
2006年8月,原州区师资培训中心作为受教育部表彰的首批全国示范性县级师资培训机构,参加了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原州196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与了《学生学习》《课堂教学》《教师成长》3个专题的学习与讨论。在历时15天的远程培训研修中,教师共在网上发表文章9157篇,发表评论15730条,点击数147881次,被评数15911次。此次远程培训,拉开了网络教研的序幕,为原州区培养了第一批网络教研的种子,原州区被评为优秀研修集体,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中心在原州区师资培训中心挂牌成立了国家级远程研修基地。
2.2007年的教育部“西部农村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
2007年8月,教育部“西部农村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中,原州区组织了1220名教师和校长,在28个学校设立培训点,分56个班全程参与了远程培训学习,参训教师占原州区教师总数的25.6%。内容涉及中小学常见安全问题及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班主任工作、备课、上课、评课,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等,采用了电视直播与讨论方式,IP资源接受与播放方式,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体现了网络教研特色。原州区项目办在成长博客上申请建立了“原州教坛风采”(http://yzjy.cersp.net)群组博客,设立了新闻与公告、教育简报、项目专区、教研论文等栏目。教研员任管理员,利用邮箱和QQ等通信方式,收集学员的论文、心得、评论,并在“原州教坛风采”上当天发表,极大地激发了各学校和教师们的热情。据统计,7天培训中,共发表论文、心得、评论等500多篇(条),博客阅读量达9000次。经过此次远程培训,“原州教坛风采”已成为原州区教师交流最大的网络平台。数以百计的教师初步学会了在网上浏览、讨论和申请个人邮箱等,为原州网络教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007年的教育部“万名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
2007年11月,教育部“2007年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共有100个县(市)参加,我区组织100名班主任参加远程培训,学员们聆听专家讲座,网上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班主任共同探讨中小学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在全国评选出的15个先进集体中原州区名列第二。
4.2008年年底至2009年年初的教育部“中西部地区万名寄宿制学校校长国家级远程培训”。
2008年12月16日至2009年1月7日,在21天内,原州区的50名校长学习了寄宿制学校管理、安全、学校发展等内容。发表学习日志973篇,平均每人20篇;上传资源数675条,平均每人达到14条;发起话题、课程留言共计2236条,平均每人45条;学员作业数总共146条。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专题培训首页的班级展示区,宁夏原州作为第一批、第四批、第五批展示的班级,引人注目。共编写班级简报19期,远远超过项目办要求的3期,其中模块一、模块二两期总结简报都被项目组推荐到班级简报区首页展示。
5.2009年7月的教育部“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长预算管理远程专题培训”、英特尔培训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使网络教研逐步走向成熟。
(二)远程培训对网络教研的推动作用
自2006年以来,各类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由教育部基础司、师范司、财政司等组织实施)如期在原州开展,自治区教育厅特别重视,原州区教育局更是高度重视,每次培训都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主管副局长自始至终亲自抓此项工作,培训中心选拔得力教研员担任班主任、辅导教师,井井有条地管理、组织,精心辅导;各学区、各学校能够从人员上、资金上予以保证,使每次的培训都能取得圆满成功;远程培训学习,使一线教师深受网络启迪,感受到了网络超时空的魅力,感受到了网络的便捷与丰富多彩,在实际操作中消除了对网络敬而远之的情绪,许多教师从培训中学会了申请邮箱、建立博客、评论文章、上传文章(资源)等基本的网络技术,从此走上了个人网络教研之路,教师个人博客近千个。同时,在项目培训中,学校领导也了解了网络,认识到了网络教研在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相继建立了学校的网站、网页、博客,给学校和教师购置了计算机,接入了互联网,使网络教研有条件开展。2006年第一次参加远程培训时,集中在师资培训中心、五中、三中三个点进行学习,因为其他学校尚无学习条件。而到2007年培训时,已经有28个学校可以提供远程学习条件。到2008年时,学员基本上在家或在自己的学校就可以接受远程培训。截至2009年6月,原州区所有区直中小学、乡镇中心校、部分条件较好的村小都走上了网络教研之路,张易中学、三营中学、六小、高红小学等学校的网络教研在区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常规教研中进行网络教研渗透的做法与体会
1.在常规工作中融进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新事物新方法,许多教师都不知其为何物,想以推动其他工作那样借助行政力量大面积迅速推开网络教研,在原州区是不现实的。原州区师资培训中心培训部、教研室、电教中心、电大工作站在常规工作中融进网络教研,将网络运用于常规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各部门将教师关心的政策、消息、计划、总结、简报等发布在原州教研网上,凡关心者都可以在网上查看,节省了关心者和政策解释者两方的时间和精力。随着培训中心网络条件和各学校网络条件的改善,远程培训、网上学习已经成为师资培训的重要方式,电大的网上学习,电教中心教师在解答一线教师技术疑难时常用的QQ群等都使网络教研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网络使更多的教师对自治区、原州区两级教研部门的工作思路、任务、做法等有了了解和理解,这样也使学校在制订自己的学校教研计划时,有了某种可供借鉴的依据、范本,使学校教研工作的思路、质量都有所提升。从2008年元月起,教研室对几乎所有的通知、计划、总结等都在网上发布消息,要求上报材料等也通过电子邮件传送,这样也“逼”得学校逐步学会了使用电子邮件,“逼”得学校习惯了每天从网上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教研室积极利用各种教研机会,对校长和教师宣传网络教研,并进行多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甚至进行手把手地指导,如九小、同仁回小、三中、寨科中学、寨科学区、官厅学校、彭堡中学等学校的博客就是教研员手把手教会的;教研员在下乡教研活动中,为全体教师举办“走进网络世界,享受网络生活”的专题讲座,使教师了解网络,接近网络。
以三营中学、头营中学、彭堡中学、红庄中学、张易中学、三中、四中、五中、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小、九小为网络教研基地学校,实施龙头学校的带动作用。
2.网络在常规教研之后的延伸。
常规教研的局限是受时间限制,参与者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时碍于情面言不尽意或言不由衷,教研的作用受到限制。利用网络,在常规活动之后,进行网上评课,使教研活动得以延伸。教研员在听了教师的课之后,利用学校网站或博客进行教学延伸,如牛文明在2007年听了高红小学马莉、郭桂红等教师的课之后,在“宁夏高红小学的博客”(新浪网)上对她们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的点评和建议。2008年11月,听了福建支教教师邱劲松的《风筝》后,在三营中学网站上以《一节有缺憾的好课》为题进行了点评,听了马慧老师的《羚羊木雕》后,以《对马慧老师<羚羊木雕一课的教学后设计建议》进行了教学后设计。这样的后续活动给教师们以引领和示范,推动了更多的教师进入网络教研领域。
3.校本培训中发挥网络的作用。
原州区自2006年以来,实施了近10次国家级培训。每次培训之后,师资培训中心将培训教材下载下来,刻录成光盘发给学校,学校利用多媒体进行校本的再培训;自原州教育信息网开通之后,将培训资源上传到原州教育信息网上,学校和教师可以灵活安排时间进行学习。
4.利用博客,激活教师教研潜能。
截至2009年8月,学校博客、教师个人博客已有1000多个,原州教育信息网的六盘部落(博客)上注册的本区教师达到898个,活跃博主近百个;圈子(博客群组)88个,活跃圈子10多个。学校在博客上发表各种计划、总结、活动项目、校园文化等,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宣传力度,便于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与发展。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建独具特色的个人主页,设立不同需要的栏目,把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案例、教育故事、教学反思以及教学中的困惑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及时交流研讨,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从而促进学校教研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师在博客中不光是阅读、评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自己的博客日志,设置自己的议题,与别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想。
现在,六盘部落等博客园地已经成为许多教师的乐园,在这里,他们精心经营,流连忘返;教研员和教师一样也经营着自己的博客,他们的博文受到教师关注,他们也关注着广大教师,思想上的交流,学术上的探讨,使素不相识的教师成为朋友,成为成长伙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