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网络平台 追求教研实效——青铜峡市四中网络教研工作综述
青铜峡第四中学 鞠建国
从2007年5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全校教职员工热心投入,积极参与。2007年5月依托新思考教育资源平台创建教师博客群。2008年9月,依托中国教育资源网创建青铜峡市四中网校(http://qtxssz.cn21edu.com),共有96名教师注册加入,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集中、便利的网络教研空间。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上下重视是关键,环境建设是保证,教师参与是核心,追求实效是目的。
一、高度重视打好基础
任何工作,只有得到上级的支持,领导的重视,群众的认可,才能顺利开展并迅速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更是如此。
2007年4月,青铜峡市教研室争取到了全区网络教研试点项目,我校被确定为网络教研试点学校。在区、市教研室的安排下,校长哈少锋同志到海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回来后,他立即开始着手策划我校的网络教研工作,并亲自制定了学校网络教研计划,成立了学校网络教研领导小组,为网络教研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参与讨论了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对实施中的具体操作步骤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同时,区、市教研室多次对学校的网络教研工作进行了跟踪指导,促使此项工作在一个月之内即得到了顺利开展,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后期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环境确保运行
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环境是前提。这里的环境应该是三个方面,一是设备,二是技术,三是氛围,也就是教师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首先实现了180多台电脑全部宽带连接,学校领导办公室实现了网上办公,备课室70台电脑全天候向教师开放,基本上实现教师一人一机,随时上网。学校的技术攻关小组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基本上解决了创建和使用博客的难题,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指导教师创建和使用博客。教师创建博客的兴趣浓厚,大部分都创建了自己的博客,并不同程度地在做着完善工作,不断丰富博客内容,提高博客质量。
三、全员参与制度激励
网络教研实施方案确定以后,由校长亲自带头,发动学校的几个技术骨干和学科骨干率先创建了自己的博客,再由这几个骨干分头带动其他三十几名校级骨干教师创建博客,最后指导剩余教师进行创建。为了帮助教师尽快掌握创建和使用博客的技术,学校分批次地组织了多次培训,有的甚至是手把手地进行指导,短短的2个多月时间,除了个别年龄较大的教师之外,其他近百名教师都拥有了自己的博客,并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网络教研活动。
博客建立以后,为了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针对网络教研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和激励制度,把网络教研和对教师的考核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网络教研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一。
为了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参与教学研究,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网络教研中,学校结合原有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和奖励性评价制度,对在网络教研活动中有突出贡献和业绩的人员给予奖励,首批授予唐毅昭、李惠霞、乔晓军等人“网络教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推动网络教研的深入展开。
四、多种形式多样收获
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相比较的最大优点就是它的开放性、灵活性、高效性。网络研讨不受时间、空间、内容、方式、人数、能力层次和地域的限制,内容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人数可多可少,可以在校交流,也可以回家研讨,往往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然祥和的氛围中就帮助了别人也满足了自己,交流研讨很容易取得实效。
教师个人博客创建之后,学校通过开展网上备课、网上评课、互动交流、片区教研、专题跟帖、结对帮扶等活动,鼓励教师把学习心得、教学叙事等及时地发到博客上面,供人阅读评论,与全市、全区和全国同行一起分享和交流,以得到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利用电子邮箱、QQ等交流平台进行资源交互,多样化的方式和多种交流手段使教师受益无穷,这种立竿见影的实效性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
五、重点突破逐步规范
和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一样,网络教研工作也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我们的教师尽管都已参与到了网络教研活动中,但更多的还是处于感兴趣的阶段,离规范、科学、有效地进行研究还有很大的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去促进和引导。我们计划每年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突破,长期积累,把教师由兴趣参与引导到自觉研究的轨道上来。2007~2008学年的突破点,一是创建、运行个人博客,二是网上集体备课,三是网上评课。2008~2009学年的突破点,一是扩大博客骨干队伍,二是丰富校园网站。2009~2010学年的突破点,一是网上片区交流,二是优秀个人博客评比。
六、稳步推进初见成效
2007年10月,我校在全区网络教研阶段性总结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发言。2008年10月16日,全区网络教研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我校化学教研组承担了以“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探究课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主题的专题研讨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次总结表彰活动中,我校被授予“全区网络教研试点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唐毅昭老师被授予“全区网络教研试点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标志着我校网络教研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学校博客群组初具规模。
青铜峡市四中网校以学校博客为平台,通过教师个人博客、党员学习博客、远程教育博客、教研组博客、教务处工作博客等多种方式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学校博客及时发布周工作安排、文件通知、学习材料等,党员博客让党员通过学习典型文章互相交流探讨,远程教育博客为教师及时提供远程教育资源和信息,教务处博客发布教学工作要点和各项工作检查通告,教研组博客为教师提供了备课、上课和听、评课的交流互动平台。
尤其是我校的党员博客已经成为青铜峡市党建工作的一个新亮点,得到了区、地、市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2.网上集体备课逐步规范。
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之初,我们以数学教研组为试点实施集体备课。校长亲自把关,对集体备课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严格集体备课的每一个环节,确保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让它真正成为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高质高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求主备人的备课资料、其他教师的修改教案全部呈现在博客网页上,这样就可以利用博客网站将教学内容体系化、最优化。再通过教研组的其他教师分析、交流、点评和补充等方式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实现集体备课的实效性。通过尝试,网上集体备课的优势已凸显出来,得到了许多教师的认可,目前,其他各教研组和部分教师也不同程度地在尝试网上集体备课。
3.网上评课取得了明显成效。
每学期初,学校安排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和公开课,然后引导教师利用专题博客进行网上评课,效果非常明显。我们发现,网上评课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网上评课具有全面性、准确性,它克服了教师面对面时碍于情面只说优点不说缺点的不足。二是具有稳定性,评课内容长期地放在博客页面上,授课教师可以反复品味,克服了面评说完即过的不足。三是具有交互性,通过阅览评课专题网页,其他学科组的教师都可以发表评论,互相借鉴,克服不足,取长补短。
4.博客骨干队伍稳步成长。
经过两年的努力,我校的教研博客队伍在逐步扩大,博客骨干明显增多,越来越多的教师发表的文章数、访问量、回复量都在直线上升,体现了我校网络教研工作的良好发展趋势。
七、凸显优势服务教学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基于网络的教研活动拓展了传统的教研手段,扩大了教研空间,丰富了教研内容,使教研效果更加明显。
1.交流学习更加自由。
通过网络,大家畅所欲言,通过交流,倾诉困惑,经过点拨,得到启示,从而得以提高。在这种交流研讨中,增加了一些专家、骨干教师的指导、引领和支持的机会,很多教师都得到了来自不同地方的支持与帮助,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更快提高。
2.教研平台更加宽广。
在网络教研实现以前,我们的教研活动只是局限于本组的十几个人,而在博客中,它的范围扩大到了全校、校外,使参与和受益的人数提高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不但同学科的教师在研讨,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研讨不限制固定的时间、地点,教师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研活动,使教研平台得到无限延伸。
3.资源空间更加辽阔。
网络教研最充分地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优势。在博客中,教师对所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交流与点评,这里面有建议、有批评、有表扬;在博客群组中,教师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随时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分享,使自己和别人的教学资源库都更加丰富、更加实用。
4.课堂效益更加显著。
在交流与学习的同时,每一位参与者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资源,教学的内容、方式、手段都得到了更新,并自觉不自觉地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促使课堂教学更加臻于成熟完美,教学效益更加显著。
八、正视问题逐步完善
两年多来,学校的网络教研工作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
一是网络教研活动的质量不高。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点评不多,尤其是有质量的点评不多上,这样就不能引起教师的强烈共鸣,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热情。
二是还要不断完善学校信息系统的建设,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提供设备上的支持。利用本校信息组的技术与专业力量,为本校开展网络教研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提高教师的网络教研水平。
三是还要继续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博客技术是我们提高备课、教学、教研水平和实施有效教学反思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是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之间的关系,使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活动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五是还要建立更有效的管理、评价和激励制度。通过对网络教研资料的整理与收集,形成相应的资源库,对教师的网络教研成果进行评比,并表彰先进以资鼓励。
总之,在网络教研这片百花斗艳的芳草地上,我们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交到了无私的朋友,采撷到了丰硕的果实。我们坚信,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网络教研必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