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歌:诗歌的魅力

诗歌:诗歌的魅力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认为熟背诗经而不能在外交场合从容应对,也等于白学。方勉的妻子许氏喜爱读书,擅长作诗。郑毅夫见了信和诗,深受感动,便释放了方勉。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打造诗意校园。同学们,诗已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伸出友好的手吧,与诗歌同行,与诗歌同栖,让诗为我们壮行色,让我们为诗添光辉。

“人猿相揖别”,当茫茫世界中有了人的活动,也就有了诗的声音。远古的森林里,几个人抬木头,喊出“吭唷吭唷”的声音,以舒缓压力,这便是诗(鲁迅先生如是说)。洪水泛滥的年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日日倚门而望,偶然一次喊出“侯人兮”三个字,这便是诗(《古诗源》载就明白)。其实,孩子出生的第一声啼哭也是诗!它表达了对世界的恐惧与向往,它寄托着亲属的欣喜与希冀。至于人的一生,又何不是一首诗,或雄壮,或清新,或悲哀,或惊喜,在人类的诗集中留下一页或者数页……

当然,狭义的诗毕竟只能定格于一种凝练精致的语言艺术形式。它伴随了人类的过去现在,还将伴随着人类的未来。诗之于人类,不啻人之与水与空气。不敢想象,没有诗的国度与民族,没有诗的人生与集体,会是多么荒凉、寂寥……

中国,是诗的国度。先民们留下的丰厚的诗歌遗产足以令我们骄傲和自豪。《诗经》,这先秦的歌咏,古拙而又清新,高亢而又持续,千年不衰,历久弥新。楚辞乐府,穿越历史的千年长河,或追问苍天,或感叹世事,痛心彻腑,强劲而苍凉。唐代,诗才辈出,群星灿烂,诗人们用激情与智慧垒起了一座座诗歌的高峰,与那个朝代的繁荣光辉互映。宋词,长吟短叹,高讴低吟,演绎着爱与恨的真谛,诉说荣与辱的滋味,融入东去的大江浪涛与杨柳岸的晓风残月。元曲则是底层士子们胸臆块垒、歌哭泣诉,在老树枯藤昏鸦中间萦绕,在小桥流水中荡漾……

当然,诗歌,不是文人学士的专利。渔夫舟子,贩夫走卒,武人屠夫,情之所至,发而为诗,也每成佳作。请看,《诗经》,大多是无名氏之作!《大风歌》与《垓下歌》的作者虽然“原来不读书”,然而他们偶然为之的诗作却令无数读书人仰止。因此,我们说诗歌创作并非高不可攀,而是触手可及。诗如多情女,只要你愿意接近她,她就会张开欢迎的双臂!

毫无疑问,“诗言情,歌言志”(《尚书》)。诗歌固然是一门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多少如画美景,多少似水柔情,都凭借诗歌来表达!“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上古爱情的游戏绮丽风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唐人的友谊是如此醇厚,宋人的爱情是如此唯美。“把槛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报国无门的辛弃疾长恨绵绵,纵红巾翠袖,揾不尽英雄泪。“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烛尚如此,情以何堪?“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巾帼英雄的英气豪气侠气,何曾让于须眉!

当然,诗歌也不只是情感的私房菜,它还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功用。

其实,诗在中国,其作用已超越艺术的本身,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传媒作用。早在春秋时期,诗歌就广泛地用于外交应对。孔子曾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认为熟背诗经而不能在外交场合从容应对,也等于白学。浩瀚的诗海中,用于交际的诗歌不胜枚举,这里不妨列举一二:

古今请客,常用请柬。但文人雅士却能够别出心裁,以诗相邀。唐代元和年间,白居易谪居江州司马,心情忧愤,常借酒浇愁。他与酒友刘十九,时常聚首畅饮。一个冬天的晚上,云层灰暗,大有风雪欲来之势,白居易又来了酒瘾,便以诗相邀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开头两句写酒写炉,色彩鲜明,脍炙人口。刘十九接诗后,当然免不了又一场挑灯夜饮。

方勉的妻子许氏喜爱读书,擅长作诗。一次,方勉和老朋友在街市饮酒,酒醉后触犯了夜禁的条例,被捕入狱。当时地方官知府是郑毅夫,许氏便给郑毅夫写了一封营救丈夫的信,并附诗一首:“明时乐事输诗酒,帝里风光剩占春。况是白衣重得侣,不堪青旆自招人。早知玉漏催三鼓,不把金貂换百巡。大抵仁人怜气类,不教孤客作囚身。”郑毅夫见了信和诗,深受感动,便释放了方勉。

至于用诗来做广告,用诗来干谒,用诗来调笑,用诗来表白心迹,不一而足,如旧时金陵的秦淮的桨声灯影,岸上远近可见,耳畔隐约可闻。

作为中国青少年,我们有权利有义务读诗写诗,激发诗的热情,酿造诗的生活,创造诗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是属于青少年的,诗歌本身就具有青春的颜色。说不清古今多少青少年的生命与智慧之花在诗歌中绽放!夏完淳,这个明清之季的少年,他抗清殉国,年仅17岁,然而,他的诗篇却使他的人生在文坛上延伸,生命在历史中永恒。“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每当我忆及他的这首《别云间》,敬意油然而生。一个少年,面对死亡如此坦然,对家乡如此眷恋,对反清复明的决心如此坚定,令天地泣,令鬼神惊!20世纪初的一个湖南乡下的毛姓少年因土气而遭人白眼,他便写下一首《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正是这个少年日后于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于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他当然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但我最崇敬的是,他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他的诗词,足以让他在文学史独树一帜。

我们遗传基因中有诗,我们生活的土地上有诗,我们的生活色彩中有诗。

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打造诗意校园。我们衷心希望广大师生们与诗为伴,用诗歌滋润心灵,用诗歌抒写情性,用诗的眼光看世界,用诗的色彩绘人生。我们衷心希望校园雨后春笋般涌现出诗歌的爱好者,诗歌的创作者,诗意的栖居者……

同学们,诗已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伸出友好的手吧,与诗歌同行,与诗歌同栖,让诗为我们壮行色,让我们为诗添光辉。我们的民族是诗的民族,而民族与诗都属于我们!

2014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