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语文活动课的对话

关于语文活动课的对话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提出的设计语文活动课的八条原则,是对传统活动课程理论的继承,同时又有所突破和创新。我们研究语文活动课,必须重视它的“课程性”特点。开设语文活动课不仅要有系统的教学内容和严密的教学计划,还需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良好的评估机制。这正是语文活动课的魅力之所在。开设语文活动课不能满足于教学的手法变化,花样翻新,要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立足长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算。

我校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课题“语文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专家组对课题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通过实践,我们提出了设计语文活动课的八条原则,如活动性原则、课程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我认为,对于语文活动课来说,这八条原则不仅是操作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确立了开设语文活动课的指导思想的问题。

我们提出的设计语文活动课的八条原则,是对传统活动课程理论的继承,同时又有所突破和创新。国际上对活动课程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有关活动课程的研究理论也流派纷呈。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首推美国实用主义学者杜威。杜威认为,传统的学科课程是把一个统一完整的世界加以割裂和肢解,然后分别独立分成多门学科教给学生,而这种知识与生活脱节,不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不能满足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因此,他主张学校应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杜威强调各门学科教材知识的综合,反对把知识割裂和肢解,认为学习的根本方法就是让儿童从经验中去学,也就是“从做中学”。杜威建立的活动课程理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过分强调了活动课程而忽视了学科课程,过分强调了儿童经验的重要性,混淆了经验与知识的界限,把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完全对立起来,这是杜威理论中的不足。我们在实践中提出的语文活动课设计的八条原则对传统的活动课程理论既有继承,也有创新。比如,我们的语文单科活动课程的提法,即“课程性原则”,就是对杜威理论的突破。因为根据杜威的理论,单科课程不能称为活动课程。我们提出的“综合性原则”不仅是对杜威活动课程理论的继承,同时也有所发展和创新。杜威所说的“活动课程”是打破学科界限的,是各门类知识的综合;我们所说的“综合”是以语文为主,兼顾各门知识的综合,强调的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依据这一原则,我们设计活动课教学内容、选取材料时,可以兼顾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军事等方面的语文材料。即使是语文方面的材料,我们也可以注重文学、文化与语言基础知识的综合。

我们研究语文活动课,必须重视它的“课程性”特点。开设语文活动课不仅要有系统的教学内容和严密的教学计划,还需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良好的评估机制。否则,语文活动课很可能变成可有可无的点缀,最后不了了之。国内一度有人认为,语文活动课就是让学生说说笑笑,跑跑跳跳,让学生自由自在地活动,其实这是对语文活动课的一种误解。语文活动课当然不排除课堂外的阵地,但是,同样也不能放弃课堂这个主阵地。语文活动课当然可以“说说笑笑,跑跑跳跳”,但这绝不是它的唯一形式。其实,活动课程的创始人杜威也从没有放弃过课堂这个教学阵地。他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中心是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而不是教学场所的转移。语文活动课应该牢牢占领课堂这个主阵地,我们在设计语文活动课方案时,应有明确的课堂意识,一个活动方案的内容一般应控制在一节课(45分钟)之内,这是我们设计语文活动课方案时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强调语文活动课的课程性特点,就把它和语文学科课程对立起来。我们应摆正二者的关系。语文学科课程是国家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学科课程是相辅相成的,活动课程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语文活动课也有它鲜明的特色。同语文学科课程相比,它授课的形式、地点、内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从上课的形式来说,可以以某个问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教学方案,如辩论会、知识竞赛、新闻发布会;可以以教师为主导,对生活中的某些语言现象进行剖析,或者以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贴近生活的文学、语言知识;可以教师抛“砖”以引学生之玉,可以放手让学生“编筐”,教师最后“收口”;可以采用孔子“茶馆式”的讨论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甚至师生角色互换。从上课地点来说,可以以课堂为主阵地,也可以走出课堂,如调查市场,走访劳模,参观人文景观,搞街头宣传演讲,到法庭旁听等;可以在图书满架的阅览室、图书馆,也可以在风景怡人的山野、公园;可以在庄严肃穆的法庭,也可以在热闹非常的商场。从活动课的内容方面来说,选择的天地则更加宽广。

这正是语文活动课的魅力之所在。如果说“活动性原则”是语文活动课的精髓,那么“活动”二字是语文活动课的灵魂。“活”不仅指形式方面的,更指内容方面的。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是它“活”的体现。鲜活的内容和富有创意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出语文活动课“活”的特点。也只有如此,语文活动课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对学生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使语文活动课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激情。

正是如此。语文活动课不仅要注意“活”,还要注意“动”。动,就是要求师生双边活动要到位。不仅要手动、口动,更要求脑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动,还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教师精心设计方案,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这是动;同样,教师就某个问题作必要的点拨,讲得生动有趣,振聋发聩,学生听了或茅塞顿开,或心领神会,悟出新知,这也可以视为动。动,还要克服形式主义倾向,那种没有一定难度的提问,尽管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但只做表面文章,不能算是真正的动。因此,我们在实施语文活动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的倾向。开设语文活动课不能满足于教学的手法变化,花样翻新,要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立足长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算。

是的,我们提出语文活动课的长效性原则,就是针对应试教育的那种“考什么、教什么”的弊端而言的。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应试被提升为教育的目的,甚至是教育本身。一篇篇课文和知识短文,被肢解为一个个零碎的“考点”,变为应试教育的敲门砖。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的特点被扭曲,学生局限于咬文嚼字,语文的综合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譬如作文,它本应是展示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最佳形式,可是有些“精通”应试之法的学生,虽然在考场上能拿到不错的分数,但实际的写作能力却令人担忧。

应试教育的弊端似乎在语文教育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在各学科中,语文学科面临的社会压力也特别大。近几年来,语文教育的现状问题也一度成了全社会争论和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教育怎样才能走出这种困境?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尝试,语文活动课应该在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改革语文课程结构、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特点,有所作为。

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其他学科上的表现也很明显,这是长期的教育偏差造成的。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只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从根本上说,素质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因此,要扭转这种弊端绝不是哪一门学科,更不是哪一门课程能独立承担起来的。说穿了,这不仅是学科教学的问题,更是教育观念乃至教育体制的问题。但是,落实素质教育也只能从每一件具体的事情做起。就语文活动课来说,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把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和提高综合素质放在首位。我们在实验中提出的八条原则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如活动性原则、长效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等。

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和个性化的教育,而语文活动课个性化的课程设置方式正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

与学科课程相比,语文活动课更注重趣味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趣味性就是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从兴趣入手,以兴趣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以兴趣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热情。比如,开展“流行歌曲解读”“仿拟诗会”“‘夸张’大赛”“标点趣谈”等活动就很受学生的欢迎。实践性就是要求教师把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为学生亲身体验、亲身实践创设情境、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比如,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可以让学生走上街头参观各类商业广告,搞一次“让我为你做广告”的语文活动课等。创造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创设思想碰撞的机会,使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产生创造的火花。比如,可以组织“课堂‘赏月’”活动,让学生结合学过的有关描写“月亮”的古今诗文展开类比和联想;可提供一定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想象,尝试一次“故事新编”;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以求职者的身份来一次“自我推销”等。

总之,在语文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摒弃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思想,把“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语文活动课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无疑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多年来,大家已经习惯了依据大纲和课本进行教学,一旦脱离了,就会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已经成为语文活动课实施的关键。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上好语文活动课,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和开发新课程的能力。

此外,我认为,语文教师还应该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不仅要做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还应是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努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开设语文活动课对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时时注意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始终保持积极探究的态度,确保语文活动课的顺利进行,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要保证语文活动课的顺利开展,学校方面也要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首先要求学校领导认识到位,健全实施机构,做好组织保障;其次,要把它作为学校的课程,纳入课程计划,给予课时保障;第三,要抓好教师培训,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另外,还要有必要的物质与信息保障。当然,在诸多因素中,首要的因素是人,尤其是教师的教育素养问题。语文活动课程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新举措,能否顺利地开展和实施下去,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素养的高低。

开设语文活动课给语文教学拓展了新的空间,也向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过,国家教委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只列出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课程,在这种形势下,语文活动课应如何给自己定位?

新近颁布的高中课程计划中没有专列“活动课程”,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存在的必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设置了“地方和学校选修课”,语文活动课作为地方或学校自主开设的课程,完全可以纳入它的体系。语文活动课在未来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是应该大有作为的。

2000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