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人们常说,“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充分说明了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然而,怎样的校长才算是一名好校长呢?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究的话题。在此,我们不妨一抒己见。
我们认为,一名好校长,应该具备以下十个特质。
谋事的标准反映一个人的工作状态,折射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程度。校长谋事的标准将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整体工作状态。孔子就教育他的学生:“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孙子兵法》也明确指出:“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古人说的就是谋事要有高的标准。谋事高标准,可以高屋建瓴,出精品;谋事低标准,只能流于平庸,出粗品,甚至出次品。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大面积殃及震区学校的师生,然而绵阳安县桑枣中学却出现了奇迹:两千余名师生无一伤亡。原因何在?就在于该校校长叶志平谋事高标准。他平时对学生严格的安全疏散训练和注重对校舍的防危加固,在关键时刻显示了威力。报载: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没有让全校两千余名师生惊慌失措。大地抖动的那一瞬间,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全校2000多名刚刚从午睡中醒来即将开始学习的学生,在各班教师的命令下,立即趴在课桌下进行自我保护。当震波刚过去的一刹那间,各班学生按照学校的统一指挥迅速有序地疏散到了操场上,仅用了1分30多秒,全校31个班2000多名学生疏散完毕。学校有一栋20世纪80年代花了17万元修建的没有经过竣工验收就投入使用的教学楼。1995年叶志平同志担任校长后,怕这座教学楼出安全事故,就自筹资金40多万元对这座楼进行了防危加固。在这次大地震中,这座被加固的教学楼尽管损坏严重但没有垮塌。坐在这栋教学楼里的700多名学生全部平安地从楼里疏散出来。叶志平校长有着强烈的安全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他平时十分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为了让学生在突发事故面前不惊慌失措,他坚持每一学期要对学生进行一两次应急安全疏散演练,让学生自觉养成面临突然事故沉着应对的良好习惯。由于学生训练有素,所以在这次强大地震面前,人人都能从容自如,平安无恙地跨过了伤亡线。
因此,谋划任何事都要高标准,严思索,精雕琢,争上游。校长应在办学过程中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树立学校更高的发展标杆,勇于攀高比强、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办学业绩。南京二十九中之所以近年来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就得益于三维办学目标的确立。三维办学目标为:学校目标——质量上乘,特色鲜明;教师目标——站稳课堂,写好文章;学生目标——全面发展,学有专长。这个三维目标,立意高远,现在和将来,都将对学校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激情是一种精神气质,激情是成就事业的优秀的潜质,是一种心理内在固有的基因,是我们自身品质、精神状态和对事物认知程度的一种外化表现。激情可以令人情绪高涨,干劲十足,信心百倍,充满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讲,激情就是创造。中国历史上不乏激情澎湃而成大业的人。终军请缨,刘琨闻鸡起舞,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演绎着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大片。干大事如此,干小事又何尝不如此?前乒乓国手邓亚萍就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每场比赛,她都是全身心投入,每打好一个球都要挥拳呐喊,激情四射的活力不仅征服了对手,也征服了全场的球迷,连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之倾倒,在1991年乒乓球世锦赛上亲自为邓亚萍颁奖。有了激情,才会有拼搏的冲动,才会有挑战自我、冲刺成功的动机。退役后的邓亚萍始终保持这奋斗的激情。她先后去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就读并顺利毕业,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个“大满贯”。
校长面对的学校管理工作,十分繁杂。长年累月,没有激情支撑,难免会产生职业倦怠。而校长一旦产生职业倦怠,便会流于平庸,学校想有声色便成为不可能。反之,一个有激情的校长,把学校管理不当作职业而当做事业,用心去做事,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会赢得万紫千红。《中小学校长》报道的中共十七大代表丁继泉的事迹,很能说明问题。丁继泉被誉为“用激情燃烧理想的校长”。她充满激情地在重庆市人民小学的副校长、校长位置上干了近二十年,把一所小学办得在“巴蜀教育界乃至全国颇有名气”,教育部长评价该校“实施素质教育有突破性进展”。
正如心灵只能由心灵唤醒一样,激情也只有激情能够点燃。一位理想的校长应具有激情,在激情的支配下,才会调动身心的巨大潜能,振奋精神,产生动力,冲破障碍,产生灵感。激情不仅可以释放自身能量,还能感召身边的人。因此,一个充满激情的校长可以感染教师,教师的激情可以感染学生。只有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汇合,我们的校园才能充满生机。
所谓策略,指的是做事的技巧艺术,能注意方式方法。在同一条件下,由于策略不同,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南京二十九中之所以在南京市教育界异军突起,也是我们讲究策略的结果。例如“集团发展策略”。集团发展,收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办学理念衔接、人力物力节省的效果。又如:高中文理并重策略。目前,江苏办学有两种倾向。一种是顶级学校重理轻文,学生基本学理科,一部分薄弱学校惧理亲文,学生基本学文科,而我校则采用了“文理兼重”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引导,使学生各得其所,因而在高考中也取得了文理双丰收的好成绩。例如2013年高考,在三年前计划招生只有10个班的情况下,文化类考生理科达二本线以上332人,文科达二本线以上也有136人,共468人。
孙膑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他是齐国的将军田忌的门客。田忌经常同齐威王赛马,马分三等,在比赛时,总是以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因为齐威王每一个等级的马都要比田忌的强,所以田忌屡战屡败。孙膑知道此事以后,对田忌说:“再同他比一次吧,我有办法使你得胜。”临场赛马那天,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以上等马对他的中等马,最后以中等马对他的下等马。比赛结果,一败两胜,田忌赢了。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了一下比赛程序,就得到了反败为胜的结果。由此可见,选择正确的策略是多么的重要!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众所周知,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方针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一方面,他聘请了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一批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一方面,又延聘一些学术上有造诣但政治上保守的学者,如辜鸿铭、刘师培等。他认为大学就是要“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他聘用辜鸿铭等保守学者正是因为他们的学问可为人师,是尊重学术。在中国这个自古以来习惯专制、好同恶异的社会里,蔡先生这种兼容并蓄的办学策略开创了一代新风,使北京大学成为一所多元、开放、宽容、民主的大学。要做一名好校长,必须有创新的思维、管理的策略和艺术。只要愿意学习,愿意尝试,就必定可以成为智慧的管理者,充分调动学校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原则,是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管理一个单位,必须讲究原则。孔子就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的“校长”。
两千五百年前的一天,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孔子的学生公西华出使齐国去了。另一个学生冉有请求孔子接济公西华母亲粮食(小米)。孔子答应给“六斗四升”,冉有嫌少,要求多给一些,孔子便答应再给“二斗四升”。冉有认为老师太小气,背地里给了公西华母亲八十斛。孔子知道这件事后批评了冉有。他说:“公西华出使时乘着肥马拉的车子,穿着轻便的皮袍,这说明他家经济状况很好。作为君子,只应救济有急难的人,而不接济那些富有的人。”
孔子的话很有道理。救济对象只应是贫困者。他不同意多给公西华母亲粮食,是坚持原则。他不愿意徇私情而放弃原则,而冉有却做不到这一点,理应受到批评。
我们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坚持原则的精神。
探究一个政权的兴亡史,不难看出,统治者能否坚持原则,是其兴衰的重要原因。凡统治者讲求原则,秉公执法,国家就会得人心而使国家昌盛。如不讲原则,徇私枉法,亲疏异法,就会使国人寒心,国势衰微。
诸葛亮不愧为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出师北伐前对后主放心不下,写了《出师表》以劝谏。他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番话语,推心置腹,不仅反映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也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就是他坚持原则的突出表现。试想,蜀以偏僻的区区之地能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立于不败之地,不正是诸葛亮的功劳吗?后来,诸葛亮病逝,后主刘禅不能坚持原则,以致宦官黄皓专权,国政混乱,最终葬送了父辈们筚路蓝缕而创下的大好河山,刘禅自己也成了司马氏政权的阶下囚。
目前学校的校长,手中掌握着评价、评优、评奖、评先、提干等权力,这就要求校长应有原则性。有了原则性,才能任人唯贤;有了原则性,才能奖罚分明;有了原则性,才能张扬正气,鞭策后进。作为校长,搞任人唯亲、徇私情的人并不多;然而,做“乡愿”(孔子语,即今人所说的老好人)的却不少。这种人是非不愿分,善恶不愿辨,不敢直面矛盾,只求一团和气。其结果是人缘很好,事业很糟。这种人做校长,其实是拿原则换人情,拿良心做交易,尸位素餐,最终毁了学校,毁了师生的根本利益。孔子说“乡原,德之贼也”,我们不妨说,“乡原,校之贼也”。我们希望教育界少一些乡原校长,多一些坚持原则的校长。倘能如此,教育幸甚!
临事有胸襟,要求人做事能以大局为重,舍小我而成大家;要求人有肚量,兼容天下,海纳百川;还要求人“上善若水”,能为人之下。刘备以匡复汉室为己任,指责田登求田问舍,这是一种胸襟。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是一种胸襟。韩信年轻时曾受胯下之辱。然而,他上任淮阴侯时,找到当年侮辱他的人非但不杀不打,反而任命他为卫队长,这也是一种胸襟。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甘为学生之下”的故事也是一种胸襟。季羡林先生平时打扮得非常朴素,即便是任北大副校长期间也是如此。有一次新生报到,学生看到他,还以为是学校的工人,就让他帮自己看行李,结果他等了那个新生一个多小时。在第二天开学典礼大会上,这个新生看到昨天那个帮他看行李的“工人”也在主席台上,非常吃惊,问了旁边的同学,才知道这个“老师傅”就是中国著名的东方学专家、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季羡林教授。
当然,校长的胸襟更在于以学校利益为重,全身心谋求学校的发展。当年南开大学的校长张伯荟便是典型。南开大学在抗战初期,就被日机炸成废墟。许多人感叹说:“南开,难开”。然而,他却毅然地说:“南开,难,开!”结果,他以自信、智慧与毅力,多方奔走,终于又使南开大学重建重开!如果为了一己之私,他也可以弃校而走,到大后方去再谋一官半职也无人指责他。然而,他凭借着视学校利益为重的胸襟,使南开重振雄风。这种胸襟,就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是人类永不泯灭的力量。
校长应是弥勒佛,“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目前,即使是中小学,师生员工近万人的学校也不鲜见。这些学校,百人百性,千人千面,校长要面对,还要面对师生员工背后众多的家长家属。此外,校长还要面对层层叠叠的领导机构,形形色色的社会组织,难免会遭受种种不公平的待遇。此时要有胸襟,想得开,放得下,不怨不悔,百折不挠。当然,我们不主张校长成为出气筒,窝囊废。我们希望校长面对中层干部和员工的矛盾,既要坚持原则不让步,又要心胸开阔不记仇,既要坚持原则严要求,又要胸怀慈悲多关怀。有这样一位校长,工作严要求,下级经常“挨骂”。然而,他的部下却在“骂声中成长”。一是通过骂,无形中传授了管理的经验;一是在关键时刻,对被骂的干部照常任用或举荐。岁月流逝,原来被他骂过的干部一个个成为教育界的栋梁,他当年的“骂”则成为被骂者温馨的回忆。
作为校长,应该有能吃苦的奉献精神。如果贪图享乐、追求安逸,你绝对成不了一名好校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本是恋爱相思的境界,王国维曾引来比喻做学问必备的境界,我们也不妨引来比喻校长办学应有的境界。校长应该视学校为心中的“她”,为了她献青春献智慧献忠诚。陶行知就是这样的好校长。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充分体现了他的无私奉献精神。1939年,正值抗战时期,陶行知在重庆附近创办了招收战争难童的育才学校。当时政治形势紧张,经济非常困难,为了把学校办下去,陶行知经常要为募集资金四处奔波,自己的生活也非常艰苦。盛夏的一天,学生高缨听说书店到了一些好书,就想请陶行知陪他一起去看看。他来到先生窗前,那情景使他吃了一惊:先生打着赤膊,脸上、身上流淌着汗水,正在伏案疾书。高缨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来意告诉先生,没想到陶行知很快地回答:“现在不成。”高缨失望了,他很奇怪,先生平时最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也最愿意帮助人,今天是怎么啦?陶行知好像看出了他的疑惑,手指着晾在窗外的衬衫说:“我很高兴陪你去书店,可是我的衬衫还没有干。过一个小时你再来,好吗?”高缨望着那还在滴水的白衬衫,心想:先生找借口吧?他说了一句“那就算了”,不高兴地回去了。过了一个小时,陶行知穿着还没干透的白衬衫,笑嘻嘻地来找高缨。高缨还躺在床上生闷气哩。见了先生,忙起身一起上街。后来,高缨还是想不通,就去问副校长马侣贤。马先生说:“大家都知道陶行知是个名人,可是有谁知道,他为了你们这些孩子,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坚持办学,他把自己的大衣和呢裤子都送到当铺去了,换来的几文钱解决了一天的菜金。夏天,他只有一件像样的衬衫,这也不稀奇呀!”高缨听着马先生的话,非常感动。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办学,为了办学,舍得一切!
作为校长,如果视自己的工作为职业,满足于完成职业的规定动作,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仅仅是为稻粱谋,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干事业却不是这样,事业是无止境的。一个人,只要把他的职业作为事业来做,他的追求,他的理想,他的境界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就会奉献。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认为,如果没有爱心,就不要来做教师这一行。我们说,如果没有奉献精神,就不要做校长这一行!一名校长,他必须把学校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学校的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读过《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人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小事”,在做人、做事和管理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我们都倡导要树雄心、立大志、做大事,虽然也说做事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对细节重视不够,甚至把不拘小节、忽视细节当成做人的优点。殊不知,小事懈怠,往往会影响全局,使我们的工作功亏一篑。2006年5月14日,中央电视台《世界周刊》栏目的一期节目题目是《小纽扣,惹大祸》,说的是1812年拿破仑60万大军征伐俄罗斯,面对长驱直入的法军,沙皇亚历山大自焚其城,阻断入侵者的供给,拿破仑军队饥寒交迫,其中大部分在严寒中冻死于野,仅2700名士兵幸存。此役之败,后人追究过去,认为是纽扣之故。据说拿破仑军当年制服鲜艳考究,后为节约经费将衣服上绘有“帝国之鹰”的铜纽扣一律改为锡制。锡制品在13.2度以上便与铜一样坚硬,但在遭遇零下33度奇寒后,必然化为粉尘。于是,法军在刺骨的寒风中,在冰天雪地里,不得不常常敞胸露怀,将士冻死也就顺理成章。虽然说,拿破仑的部队侵入俄国,失败不可能全在于区区纽扣,但纽扣对部队非战斗减员起了致命影响。
学校无小事,事事关育人。一个优秀的校长,决不会轻视教育中的小事。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的优秀校长。南京的燕子矶自古以来就是一处风景名胜。然而,这样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竟然也是个著名的“自杀胜地”。南京数百年来曾流传一句俗语:“燕子矶的肉包子,一两(仰,南京话‘仰’与‘两’谐音)一个”,意思是在燕子矶跳崖坠江的自杀者多。据资料记载,过去数百年间,燕子矶发生的跳崖自杀悲剧多得无法统计。个体的生命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也许显得微不足道,于是人们见得多了,渐渐麻木、漠然,习以为常,以至于人的生命像“肉包子”般无足轻重。1927年,陶行知来到南京燕子矶畔的晓庄乡,创办晓庄师范学校。一天,他听到人们谈论,燕子矶下又浮起了一具女尸,并且是个学生。他极感不安,立即到学校木工场地找来块木牌,在上面写了劝喻轻生者的话:“想一想死不得”。大字下边还写了几行小字:“人生为一大事来,当做一件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岂可轻生?死有重于泰山,或有轻于鸿毛,与其投江而死,何如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三万万四千万同胞努力而死!”陶行知把木牌竖立在燕子矶头,又委托一位在附近开茶馆的朋友多留心,看见有人在矶头徘徊要赶快上前劝说。此后,不少来到这儿打算自杀的人,看了木牌,听了劝说,“想一想”后,真觉得“死不得”,终于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校长注重细节,既是一丝不苟精神的反映,也是明察秋毫、见微知著的智慧折射。校长可以在细节中寻找教育的机会。校长“一言可以兴人,一言也可以毁人”,有这样一个事例颇有说服力。20世纪60年代,一个中学生学习成绩平平,一次偶然机会,在学校作文竞赛中得了三等奖,也没有赢得老师和学生的注意。然而,有一天上厕所出来,遇到了校长。校长询问他姓名,他以实相告。校长听后,啧啧称赞:“你作文竞赛获奖了,不简单!好好努力写作,将来肯定会成为作家。”校长的一席话鼓起了孩子理想的风帆。后来,这个学生果真成了著名作家!这就是细节的力量!一个校长记住了一个三等奖学生的姓名,并予以赞扬鼓励,结果成就了一位作家!
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所谓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责任”。担当意味着挑战,在工作过程中,迎接挑战是对我们职业心态的最大考验。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应聘到一家公司做主管,因为怕犯错误,大事小事都不敢做决定。老板说:“我安排你到这个位置,就是请你替我拿主意的,不要什么事都来问我。”年轻人无奈,只好尝试着自己来做决定,但还是担心出错,就这样,每天提心吊胆,一旦工作中出现失误,就把责任全推到具体办事的员工身上,员工不服,经常发生争执,老板知道这些情况后,对这位年轻人说:“你是部门主管,部门工作出了任何问题,你都有责任。担责任怕什么呢?我并没有责怪你,你何必怪到员工身上,影响士气!”最后,老板炒掉了这位年轻人。由此可见,能否敢于担当,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行的高低,并决定他日后所能达到的高度。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一个人能够担什么样的“责”,就能够当什么样的“任”。这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作为一校之长,工作中经常会面对很多挑战,面对挑战是迎难而上,勇于进取,敢担风险,还是墨守成规?这是每个校长都不容回避的问题。作为校长,可以上传下达,不冒风险,这样虽无政绩,但却不犯错误。然而这种没有错误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创新,需要有一批勇立潮头,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南京二十九中从建校伊始的一个班,20余名学生,发展成今天7000余名学生的规模宏大、质量卓越、享誉海内外的名校,靠的就是历任校长、书记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
校长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有人说,“信心和坚韧比黄金更重要”,这的确是至理名言。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不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孔子周游列国十三年,历经艰难险阻,四处碰壁,可他依然秉持信念,上下求索,毫不动摇。唐玄奘天竺取经同样历时十余载,其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回“真经”,促进了佛教在东方的传播。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就是凭着坚韧,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创造了“新东方”的辉煌。在创业阶段,他平均每天给学生上6—10个小时的课,很多老师坚持不了倒下了或放弃了,他却没有放弃,十几年如一日,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直到今天,他还在带领着他的团队努力奋斗。可见,凡举大事者,都必须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学校每天面临着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校长如没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根本不行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挣钱不挣钱,就在行里缠”,这是校长办学的金玉良言。
2014年12月
俗话说,成功来源于努力进取。古人说得好:“谦受益,满招损。”如果取得了一点点成功就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那辛辛苦苦取得的成功也会毁于一旦。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居功自傲、不思进取,急于衣锦还乡、称王称霸,导致其战略上连续失误,最终兵败垓下,命丧乌江。毛泽东曾感慨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曾有人向毛泽东建议与国民党划江而治。但毛泽东准确分析形势,积极进取,向全国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命令,最终建立了新中国。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就是对顽强拼搏、不断进取、奋斗不止的精神最简洁、最形象的诠释。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运动员们在赛场上不断向极限进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正如球王贝利在成名后所说,自己最好的球永远是下一个!
作为校长,成功之后更不能满足于成绩,故步自封,而应开拓创新,谋求更大的成功。校长的进取精神还在于校长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经验与理论而自我陶醉。应该研究新形势,采取新对策,争取新成果。天变,道也在变,把已有的经验当成教条,是非要碰壁不可的。校长要学会自我否定,否定过时的经验,探索新的工作途径和方法,在否定中“凤凰涅槃”;校长要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新知,增长智慧,与时俱进。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常立于事业之巅峰,使你所领导的学校教育业绩不断攀升。
2014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