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线上教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律

线上教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律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现为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硕士生导师。这些荣誉的取得,与我投入大量时间于工作中是不无关系的。多少年来,我正像古先生教导的那样去许身于“她”——教育事业。这样一算,一个人的工作量相当于三个人的工作量。我当干部以来,一直也是超工作量的。在东海工作期间,既做校长,又做党委书记,还担任教育局副局长,县文协主席。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给我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光阴似箭,回首已过中年。从1976年开始做民办教师,1978年考上了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除了大学四年苦读外,我一直战斗在第一线,过着教书、读书、写书的生活;同时阴差阳错地搞起管理工作。近三十年来,我先后担任了四个学校的副校长、正校长职务,21世纪初,还兼任过党委书记、副局长等职务。

几十年来,我乐此不疲,也干出了一些成绩,党和人民也给了我众多荣誉。我现为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硕士生导师。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推进读书十大人物、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中等学校首届“红杉树”园丁奖金奖得主、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连云港市“富民强市,快速崛起”十大杰出人物、连云港市“521工程”培养对象、连云港市拔尖人才、连云港市勤政廉政好干部、连云港首批名校长等称号,兼任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教育评估院星级学校评估专家组成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江苏省创造学会理事、江苏省家教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语会理事等多项职务。《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教师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江苏教育报》等10多家刊物以及省市电台、电视台对我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事迹先后做了专题报道,我3次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封面人物。作为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代表,我两次晋京,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4年5月20日,作为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特邀嘉宾,我与中国大陆钻探工程首席科学家许志琴院士同台为获奖者颁奖。

这些荣誉的取得,与我投入大量时间于工作中是不无关系的。没有时间的投入,就没有突出的成绩,没有突出的成绩,就不会赢得殊荣。

就拿近几年来说吧,我每年都会出版1—2本学术性专著。不少朋友拿到我赠送的书会惊讶地说:“你哪来这么多时间?”

我总是回答他们:“心中有个她!”

记得大学毕业时,我到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古德夫教授家告别。交谈中间,古教授鼓励我在今后工作中教学、教研双桨并用,有可能再搞搞管理工作,努力干出一番事业来。我上大学之前当过两年民办教师,领略过中学教学任务繁重的滋味,便告诉他:“中学教师应付备、教、改、辅、考已经够忙的了,再想搞出什么特色来,时间来不了。”不想他神情严肃地说:“只要挤,时间总会有的。你看那些小伙子谈恋爱,工作再忙,也能挤出时间来约会或写情书。原因何在?就在于他们思想上重视,心中有个‘她’!”

古先生的一席话,像一记重锤敲中了我偷懒的疮疤,又像一针兴奋剂,注入了我的肌体。多少年来,我正像古先生教导的那样去许身于“她”——教育事业。

为了“她”我无情地挤着时间。多少年来,以开会考察为名而行游山玩水之实的机会我基本推掉,不到万不得已,联络感情、迎来送往的场合我也不露面;我电视节目很少看,歌舞等娱乐场所不涉足,麻将桌我从不沾边;陪爱人、孩子逛商店、逛公园也免了。焚膏继晷,是我挤时间的最佳途径。说不清多少个夜晚,书房寂寂,我伏案读书备课写作,只有明月探望,灯光做伴。说不清多少个节假日,我仍在学校加班。

我在工作上不怕辛苦。由于教师缺编等原因,1986年,我带了三个高中班的语文课,还带了驻军某部的一个文化补习班的语文课。此外,每周还要抽两个晚上为50里外的县城高师函授学员讲文学概论。这样一算,一个人的工作量相当于三个人的工作量。我当干部以来,一直也是超工作量的。在东海工作期间,既做校长,又做党委书记,还担任教育局副局长,县文协主席。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给我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我先后患过面部神经麻痹、胆囊炎、高血压等疾病,然而我仍坚持工作、工作、工作!

所谓备大课,是指除了传统意义上凭借教材与参考书编写教案之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读书,认真搞研究,甚至也搞搞创作,并且留心一下生活,以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先说读书。还在大学期间,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认识到读书也是备课!书中讲道:一位老教师公开课上得非常成功,一个听课人问他这节课备课花了多长时间,他回答说:“准备了一辈子。”苏霍姆林斯基解读说:“这就是阅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

四年的大学生活,我吸取了大量知识;但是,我并未满足,参加工作以后,我没有一天不在充实、提高着自己。读书,我不怕辛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中外教育学、心理学名著,我什么都读。《论语》《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毛泽东选集》,鲁迅的全部杂文、诗词,我不仅潜心研究,做了大量卡片,还写下过许多研究文章。每次出差,凡发现有价值的新书,我总设法买到。1997年到南京开会,买书用光了钱,还是向同行者借钱买的返程车票。说来有趣,我家中现在最值钱的财产就是书!我家住房紧张,没有专门书房,7个书橱只好分放在三个房间里。

对我而言,书可以疗饥,有时看书入迷,连饭都顾不上吃。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一次,我在书库查书,管理员下班时疏忽,竟把我锁在了书库里。

读书,要坐得住冷板凳。为了读书或写作,我基本不看电视。妻子说我是电视盲,谈起歌星、影星一窍不通。当年读高中的女儿取笑我不懂文艺,我只好苦笑。

正因为书读得多了,我在课堂上才不至于照本宣科,而是“活水常流”;正因为读的书多了,我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质难问疑从容应对;正因为书读得多了,我才能高屋建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正因为书读得多了,我才能在课堂上“导而弗牵”,拨亮心灯,开启智慧。从我的口中,学生搞清了杜甫诗中为什么不写海棠花,《论语》中的“乘肥马”为什么不能翻译为“骑肥马”,女子自称“妾”并非自称“小老婆”等问题。我用自己读书获得的知识为学生扬起了探索创新的风帆。

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对教师读书的重要性认识有了升华。开始,我信奉“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必须有一桶水”这句格言。而现在认识到,信息时代,这句话已经不合时宜。学生不是碗,教师也不是桶。学生应是大海,而教师则应是河流。众多河流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海,才能成就大海之大。如河流一样的教师要使自己水流不竭,必须读书读书再读书。

次说“研究”。“以研促教”,是我的教育策略。古人云:“教然后知困”。那么,怎么解困?我的答案是“研究”。我发表的几百篇教学论文,半数是“解困”之作。其中有微观研究,如“杨柳岸晓风残月”妙在何处,侯嬴为何要“北向”自刎,《孔雀东南飞》“共事二三年”“小姑如我长”释疑等。也有宏观的,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建设等。我尤其致力于语文教学趣味化研究。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可资利用的趣味性材料汗牛充栋,我们完全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使语文教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目前,我已出版了《语文趣话五百篇》(中)《少年文史趣闻》《中学生语言艺术修养》等相关著作。最能体现我主张的《趣味语文》一书也于去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另外,在宏观方面,我还进行课题研究。我先后主持了省哲学社会科学、省教育科学“九五”“十五”6项课题的研究,并顺利结题。当然,作为学者型“教师”,我还力求“登高望远”,从更高的层次备课。我的研究范围已延伸到学科前沿。我曾对鲁迅、毛泽东、曹雪芹的著作探幽发微,对孔子教育思想、语言艺术深入探讨,并对汉语双音词典故进行搜罗整理。我出版的《孔子智慧与现代文明》一书,获得了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我编著的《双音词典故词典》填补了国内辞书的空白。今年又连续出版了两本孔子研究专著:《孔子教做人》《向孔子学做教师》。

目前,我已在国内30多家刊物上发表文章近400篇,其中有10余篇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或被权威期刊转载。出版自著专著16部,主编著作20余部,散文集1本、诗集2本,参编著作30本,先后获国家、省、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五个一工程”奖、行知奖、教研成果、论文奖20余次。

再说“创作”。中学时代,我就热心文学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都尝试过,并见诸报端。大学时代,更是“雄心勃勃”,决心做一名作家。毕业后工作的一二年内,创作的小说、诗歌便相继在《新华日报》《北方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了。只是后来长期带毕业班,便难以潜心于“文艺创作”了。然而,我并没有与文学创作诀别,只是“相见日常稀”而已。我深深感觉到,作为语文教师,适度进行文学创作,是有益于教学的。只有亲自写作,才能深刻体味诗文的得失,从而高效地指导学生阅读、鉴赏、写作,才能不至于讲起课来使学生有“隔靴搔痒”“雾里看花”之感。我创作的散文,有时提供给学生作范文,有时候作为阅读试题的材料;我创作的诗歌,有时用来作为鉴赏的资料:我口讲我“文”(诗),学生听了有亲切感,我自己讲完也有成就感。目前,我出版了5本诗歌、散文、随笔,并于21世纪初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还担任过市、县作协领导职务。

教学中注重研究,能够触发灵感。例如前几年高考题中考查了“染指”一词的内容。我由此触发灵感,想到汉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双音词典故,人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萌发了编写双音词典故词典的念头。经过两年努力,我终于出版了《双音词典故词典》,填补了国内辞书的一项空白。这本书现已增订,大约有47万字,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育科研增强了我的教育机智、教学灵感。我带毕业班语文课,往往能把握高考命题的脉搏。1988年,我于高三下学期接了一所农村中学差班的语文课,可是,就是这个班级高考成绩全县第一。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我复习对路,对当年的作文题事先做过辅导。我出的作文题《习惯》与高考的作文题一字未差。2000年我带的高三年级,高二接手时语文成绩是全年级10个班中倒数第一名,而高考成绩却位居全年级第二。原因何在?因为我意识到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为学生作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专题讲座,其中便谈到多角度思考问题等内容,并举了大量的例子,因而学生高考作文写起来轻松自如,我平时举的许多例子,学生信手拈来,引入作文。2001年,我作为《莫愁》杂志专栏作家,在高考前发表了一篇题为《诚信,比一千棵樱桃树更重要》的文章,与当年高考作文题目也相吻合,引起轰动效应。2003年,我为校内外学生做作文考前辅导,讲了作文命题的四个范围,其中一个标题为“与心灵对话”,结果高考题为《心灵的选择》。不少学校的学生走出考场欢呼雀跃,因为事先辅导到位,学生胸有成竹。2005年,我给全校30多个班的学生上作文辅导课,其中一项内容的标题就是高考作文的命题内容。2007年,我组织四位学生在《成才导报》上发表了优秀作文。其中,颜欢同学的作文思路与后来的高考命题内容暗合,他当年的高考作文得了满分。

(一)勇于开拓,创新管理模式

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与发展。东海高级中学有104个教学班,是由原东海县中与东海第二中学合并而成的。原有的管理模式难以对学校实施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我便开拓创新,首创“分部管理”体制。我把学校等份划为三个分部,每个部都有三个年级,每个分部享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权,但又隶属于学校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行政部门每月对分部的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积分决定奖惩;分部再参照学校的考核制度逐层考评到年级组、班级组、个人,形成环环相扣的分部管理体制。责、权、利具体化,激发了教工的竞争潜能。

为了加强协作,我又在全校实行班级组管理,强化协作机制!“班级组”是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全体任课教师和全班学生的集合体,班主任为组长,管理班级学生和班级任课教师。班级组成员之间存在共同的利益关系。学校考评、奖惩首先到班级组,班级组长再根据任课教师的表现,分解细化,奖惩到人。共同的利害关系,加大了教工的协作力度。

创新管理,使学校迅速走上了在协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协作的发展轨道。2003年5月,学校的管理模式受到了时任省委副书记的冯敏刚和时任市委书记的王国生等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澳门大学客座教授、华东师大教授胡东方认为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原创性,在全国具有创新意义。广东佛山高中、宿迁市沭阳县中、山东临沂一中都先后考察借鉴了这种模式。《成才导报》教育管理专栏2003年5月连续五期头版头条介绍我的相关管理经验。

2006年我来到江苏教院附属高中,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在新的形势下进行了“一部两组”的体制探索。目前,我校实行了以年级部为体,两组为翼的管理体制。年级部作为“准学校”,可以在学校与各处室的工作框架下独立开展教育教研、教学活动,这样就使管理中心下移。年级部主任多数情况下可以直接对校长室负责,避免管理学上的衰减现象。

关于班级组管理,前文已讲,这里不多说。我们现在又加强了备课组管理。随着年级部管理的加强,办学规模的扩大,教研组活动相对减弱,而备课组则相对加强。我们的奖金分配为三块,一块是看班级组的整体情况,一块是看备课组的整体情况,最后才看个人的贡献份额。

(二)着力打造干部队伍与教师队伍

毛泽东说过,“教学问题,首先是教员问题。”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干部培养方面,我们首先克服了市教育局徐局长痛斥的那种现象:“勤于理论,疏于措施,怠于行动。”我们注重改变务虚不务实,说事不干事,在位不在岗,讲情不讲理,捧人不管人,谋人不谋事,立言不立德,当头不带头的怪现象。

在教师培养方面,我们着重做到了以下几点:

1. 确立“人文关怀”的正确理念。“人文关怀”不是不要制度管理。加强制度管理,是人文关怀的前提与保障,加强制度管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增加经济收益;有了经济收益,才能提高教职工福利,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2. 增强教师的“羞耻之心”“荣辱之感”“奋斗之志”,形成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局面。努力使广大教师与学校党委、校长室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一个声音喊到底,一鼓作气干到底。”

3. 实施名师工程,加大名师培养力度,积极开展“站稳课堂,写好文章,搞好讲座”活动,对骨干教师,定科研任务,发科研经费;设立教科研专项经费100万,重奖教科研有功人员。如教师在核心期刊在发表一篇文章,奖励稿费3000元。并根据区教育局部署,切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实施能级制管理办法,使教师成长有目标,考核有依据,分层推进,使教师水平逐步登上新台阶。

(三)构建研究型管理与教学体系

构建研究型管理与教学体系,是我们近年确定的努力方向。我们这里仅就高三工作加以说明。

1.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的变化,更是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那么,这个目标如何实现呢?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自身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否则,“师傅不明徒弟拙”,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

基于对新课改的认识,我们决定从构建研究性管理与教学体系入手,着重提高我们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的研究水平,以期借此把新课改理念落到实处,从而更有效地提高综合办学效益。

2. 几点做法

(1)深入研究,科学决策

高三教学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竞争性的工作。它承载着社会的期望、家长的期待、学生的希望、教师的希冀。如何搞好高三教学工作?这需要我们对校情、师情、生情进行分析研究,准确定位并采取切实措施,进而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教育资源最优化,教育效益最大化。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定,我校的高三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为:

①从生源看,我们是“二流”的。鼓楼区地域仅有26.62平方千米,但是名校林立,我们不可能招收到一流生源。以本届高三三年前的招生为例,我校录取分数线仅为556分,全市前6756名考生中我校仅有240人。

②从社会期许度看,我校的教学质量必须是一流的。二十九中地处省级机关干部和高校教工密集居住区,他们的子女大多就近入学,上了二十九中。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要求都很高,容不得我们不努力。2005年,我们稍有闪失,舆论大哗,便是明证。

③从教师水平看,我校师资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只要我们有效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可以弥补生源质量的不足。目前,我校有教授级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6人,另有全国、省市劳模、市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及市、区级“青优”60余人,这支骨干教师队伍是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高三工作策略的定位为:a.二流生源,一流质量。b.面向全体,人人成功。c.立足基础知识,关注能力培养。d.“语数外”三门与选修兼顾,高效与减负同行。

实践证明,我们的工作策略定位是准确的,收效也十分明显。我校今年高考仅文化类考生三门与二选匹配过二本线人数就达305人,外加艺术类考生达二本线76人,再加上升入华盛顿大学等海外名校的21人,二本以上人数突破了400大关。我校前不久召开了校委会,与会的领导与专家们一致认为我们在二流生源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流质量,实现了“人人成功”的目标。此外,我校学生在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方面也跃上了新台阶。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我校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省级一等奖33人,二等奖28人,三等奖4人;市级一等奖15人,二等奖14人,三等奖15人。我校机器人创作竞赛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国赛区一等奖;数学、计算机、语文、航模等竞赛分别获得国家和省级大奖;继惠若琪同学入选国家女排队之后,吴豪川同学又入选高尔夫球国家队。

(2)深入研究,宏观调控

把教学比喻为战争,似乎有点太“残酷”。然而,我们排除战争“残酷”的一面,取战争必须用心用智的一面,却又是非常贴切的。传统意义的战争,双方的胜负往往不取决于战场上的拼杀,而在于战前的斗智。目前,我们面临着新课改、新高考,必须像指挥战争一样用心用智,运用新思维,采取新措施,寻求新突破。因此,我们立足校内,面向全市,放眼全省来研究新高考。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高三教学工作从宏观上进行了有效调控。例如:

选科问题。省内不少学校逼着学生选择文科。我们没有跟风上,采取消灭理科的策略,而是采取文理兼顾的策略。在理科的选修课方面,由于生物是我校强势学科,我们便对学生适当加以引导,使选生物的学生稍微多一点。高考结果证明,我们的调控是有效的。本届高三理科9个班,文科4个班,但都超额完成了预设二本以上指标。在三门总分与选修2B的匹配率上,我们的调控也是有效的。我们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来抓匹配率。我们把“班级”称为班级组,5位任课教师是一个小组,班主任就是组长。组长负责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全程调度、监控。每个班级都实行“责任区制”,所谓责任区,就是根据学生三门总分与二门选修达B程度,确定边缘学生名单,名单内的学生就是教师的责任区。每次大型考试后的评估,主要考察责任区内学生的升降情况。为了实现有效匹配,我们在津贴、奖金发放方面实行捆绑式管理,使所有成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我们借用“木桶理论”,把五门学科比为五块木板,要求每个学科都不做短板。因此,每个班级“班自为战”,开展“消灭短板运动”,使三门总分与选修2B匹配率大大提高。

(3)深入研究,把握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如何靠前指挥,从细节入手,抓住备教改辅考中的每个环节;如何从细节入手,把理念转化为措施,使措施落实为行动——这都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践行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洞察力、预见性,努力做到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把握细节,决胜全局。这里我们不妨再举几个例子:

有一位年轻教师,在省市赛课都榜上有名,但其所带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却不理想。校长和分管校长就这个问题深入课堂听课,结果发现这位老师课上的确实不错,但疏于对学生的管理。他评讲练习,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连练习都没拿出来,只凭两只耳朵听。由此,我们再深入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在年轻教师中相当普遍。于是,我们便提出了“教管”并举的课堂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就是这个细节抓下来,一年之后,这位教师包括其他年轻教师的教学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作息时间,课时长度,这在人们眼中也是细枝末节;然而,我们却十分重视。复习阶段的不同,我们作息时间与课时长度也有所不同。就拿课时长度来说吧。第一轮复习时,以传统课时长度45分钟为主;第二轮复习时,45分钟与80分钟交替使用;到了最后一轮复习,则以80分钟为主。实践证明,这种做法符合不同阶段复习的需要,使时间效率得以最大化。

临考前一个月,学校组织了迎考大会。平时开会,学生队形方方正正,会议程序死死板板,无非是教师、学生代表的发言,发言形式是常规的散文化语言。而这一次,我们则力求形式上的突破。首先,学生队形由方阵改成“圆阵”,学校领导与教师融入其中。会议则由两个年轻教师主持。主持人激情演说,而教师代表与学生代表的发言稿也由散文变为诗歌或歌曲。教学校长带领学生宣读的誓词和校长的总结,无不带有诗情画意。最后,以全体师生合唱《真心英雄》结束。半个小时大会下来,师生们的心灵被震撼了,情绪之火被点燃了,高昂的斗志被激发了。他们一个个像出征的勇士,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与豪情。如果说平时的管理与教学如火一样把水烧到了99℃的话,那么,这一把火已把水烧开了!

一般来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校领导是不大干预的。然而,由于今年是新课改后第一次高考,对这个细节我们也紧抓不放。我们对各个学科的选修内容,都组织力量认真讨论研究,三思而后定。就拿物理学科来说吧,可以选学3-3,也可以选3-5。3-3是热学与光学;3-5主要是动量与原子物理,其中的动量守恒定律,是力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贯穿于物理的各个分支。这些内容学起来不仅费时,而且领悟能力不高的学生也难以掌握。尽管省内许多名校都选择了3-5,然而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了3-3。高考揭晓后的统计数据表明:3-3模块的得分率比3-5模块的得分率总分高4分多。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我校学生物理成绩的达B率。

(摘自《把人的教育写在旗帜上》)
2013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