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善若水读汉洲

上善若水读汉洲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在苏州园区的星海高中看到教学楼墙上有四个大字“上善若水”。所以我就想了一个题目《上善若水读汉洲》。“汉洲”二字因水而生。孙汉洲校长教语文、办学校,他追求的就是“上善若水”这一最高境界。上善若水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品德,也是做人做事的尺度和态度。我用上善若水来引喻孙校长的教育人生,只因为水就像是一位无任何瑕疵与任何古厝的圣人,我们虽无法企及,但心向往之。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受到29中邀请,感到非常荣幸。今天站在这里,也是感慨万千。我记得1988年,我在南京市教科所工作,我帮29中写过一个报道,主要是报道德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当时负责德育工作的是徐亚连老师,校长是赵亚珍。我写完稿子给赵校长看,她亲切地接见了我,说了一句话:“写得真好!找时间请你吃饭吧!”结果等了18年,二十九中都没有请我吃饭。后来孙校长来了以后,很荣幸地认识了孙校长,后来我就吃过二十九中好几顿饭。现在我也退休了,孙校长要我来谈谈对他的认识。刚才孙校长还有前面发言的几位讲得很好很到位,我简单补充几句。

他是一个响当当的校长,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大事小事天下事,有情有义有朋友。因为我现在出版系统工作,不在教育系统了,孙校长总是不忘记我们这些老朋友。孙校长有很多值得解读的地方,要我讲就三个字——“大智慧”。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智慧”,我们孙校长就是有智慧的人。我在苏州园区的星海高中看到教学楼墙上有四个大字“上善若水”。我们孙校长叫“孙汉洲”,他跟“水”不是有关系吗?所以我就想了一个题目《上善若水读汉洲》。

“汉洲”二字因水而生。孙汉洲校长教语文、办学校,他追求的就是“上善若水”这一最高境界。上善若水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品德,也是做人做事的尺度和态度。我试着把自己理解的汉洲校长的语文教学及其教育人生概括为三句话18个字:“一叫文史哲,宽视野;二为有思想,敢担当;三曰可操作,成风格。”

第一,何为“文史哲,宽视野”?大家都知道孙校长是名校长、名教师,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的作家身份。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出版过一批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作家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孙校长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他教作文,效率那么高,与他写得一手漂亮的示范文有关。他懂得用形象的文字感染学生,上课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历史学的素养。龙应台说:“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没有一种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孙校长对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不但熟悉,而且深有研究。2008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孔子教做人》一书,据我了解,到2010年就重印过3次。孙校长对中国历史中传统教育文化不但有寻根究底式的挖掘、承前启后式的培育,而且还有目标愿景式的践行,并由此不断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三是哲学的素养。同样是龙应台所说:“哲学就是让你抬头看到星星,并让你在星星的指引下走出迷宫。”龙应台想告诉我们的是,哲学能指引我们的方向,这当然没有错。但我在这里想讲的是,哲学的思维有助于语文老师对知识进行梳理,并通过梳理提炼出属于自己的观点,从而构建原创的教学内容。从一定角度看,有哲学思维的人,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语文教学的“散、慢、差、废”。我以为,文史哲素养兼备,才形成了孙汉洲校长宽广的视野。我们常讲“大语文”,即为孙校长所说的语文的“广义备课”。孙校长要求语文老师像江河一样奔流不息,意思就是教师知识面要宽,视野要开阔。没有教师的宽广视野,大语文的背景和根基也就不复存在了。

第二,何为“有思想,敢担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的领导。什么叫思想?思想就是善于从现实中发现可能,又能够把可能转变为现实。孙校长不但知道语文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且他还知道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什么样的,更知道怎样能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好。在孙校长身上,既有“思”所体现出来的理性思维,又有“想”所包含的想象力培养和浪漫主义情怀;既有“思”的追根究底,又有“想”的超凡脱俗。“思”和“想”本质上是对生命的追问和追寻。“思”追问的是你从哪里来?“想”追问的是到哪里去?“思”和“想”这两方面在孙校长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孙校长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为何如此重视学校的诗歌教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的熏陶,给人以超凡脱俗的境界。诗歌的无用大用,会让学生一辈子受用。有思想,还要敢担当。记得今年3月份,我在上海参加一个研讨会,著名语文教师于漪老师呼吁语文老师要有担当的意识。她形象地把语文教师说成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性命是最低层次,生命就要有点精神追求,使命意味着担当。于漪老师说,语文老师担当的使命,就是要让我们的汉字、母语更有生机。用于漪老师的话说,它关系到民族的生死存亡。语文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三,何为“可操作,成风格”?孙校长的教学风格早有定论,叫做“实、活、导、创”。风格虽然是一种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化教学品质,但风格也有动态发展的一面。真正的风格往往如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能为欣赏者提供理解上的再创造空间。孙校长教语文,恰如水的品性,既有浩浩荡荡之博大胸怀,又有百折不挠之渗透精神。他善于从前辈国学大师身上汲取精华,如季羡林的“朴”,钱钟书的“慧”。在孙校长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燕赵文化的慷慨悲歌、齐鲁文化的经世致用、吴越文化的智敏聪慧在不同程度上交接回流。孙校长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有自己的看法,孙校长教语文,特别重视工具书的使用,特别重视字词句的落实,特别重视写文章要文从字顺。这些在有些人看来有些老旧落后的做法,恰是孙校长的可贵之处。正是因为孙校长长期重视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才有了今天二十九中过硬的语文教学质量。

孙校长语文教学风格接地气、可操作、能借鉴,只要有心,人人都能学得上、做得了。我用上善若水来引喻孙校长的教育人生,只因为水就像是一位无任何瑕疵与任何古厝的圣人,我们虽无法企及,但心向往之。我当然并不是说孙校长就是完人,就是圣人,我指的是,孙校长一直怀着水的品性、像水一样的人向往之的情怀从事教育工作。

我用美国诗人弗洛斯特的著名小诗《林中路》中的几句诗行送给孙校长:“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谢谢!

《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主编
姚卫伟
2015年10月2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