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特别豁免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日本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特别豁免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日本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特别豁免制度的几个基本特征:第一,优中选优。日本国家学生贷款发放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日本的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特别豁免制度就属于典型的温床保护型资助政策。日本的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特别豁免制度对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建设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和借鉴性。

第四节 日本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特别豁免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一、日本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特别豁免制度的基本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日本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特别豁免制度的几个基本特征:第一,优中选优。日本国家学生贷款发放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二种贷款需要中等以上的成绩,而第一种贷款需要上位三分之一以内的学习成绩。日本把还款特别豁免的范围限定在第一种贷款的获得者里面,可以说是优中选优,从入口处严格保证教师和研究者队伍的质量。第二,名贷实奖,增强国家资助的奖励和导向功能。还款特别豁免实际上就是国家奖助学金,但它又和一般的奖助学金有所不同,它不是在入学时或在校学习时颁发的“起点资助”,而是在毕业生选定职业并坚定职业信念之后才颁发的“终点资助”。第三,豁免的资助力度大。这是因为日本国家学生贷款第一种贷款的资助开始时间早,不仅面向高等教育学生,也面向高中生,而且资助持续时间长,只要一直坚持在学校读书就有机会获得该贷款。进入高等教育以后尤其是到研究生阶段,每月资助金额也很高。因而还款特别豁免的吸引力和奖励作用就大。第四,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对教师队伍要求的变化。

纵观世界上出现的国家大学生资助政策,从其政策意图上来看,主要有温床保护型(seedbed)、人力资源战略型(manpower)、机会均等型(equalization)和学习工资型(salary)四类。[52]所谓温床保护型,就是在高等教育尚未大发展的阶段,以培养各级学校的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为目的的资助制度。这种资助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要尽快促进教育规模的扩大。日本的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特别豁免制度就属于典型的温床保护型资助政策。同时,这种政策又以机会均等型的国家助学贷款为基础,把对教育这一特殊行业的特别保护和一般的教育机会均等理念有机结合起来。这种资助制度延续了半个多世纪,长时间发挥了稳定日本教师队伍的作用,为日本经济从腾飞走向高度繁荣提供了充足的教育和科研人才资源。

二、日本经验的启示和借鉴

日本的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特别豁免制度对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建设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和借鉴性。这来源于中日教师教育体制的相似性。如果从教师职前培养方式和入职条件这两个角度分析教师教育体制,可以把世界上的教师教育体制大致归为三种类型:封闭式专业教育/专业学位证书入职型、开放式综合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入职型、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并存/教师资格证书入职型。我国现在的体制特征可以总结为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并存,从专业学位证书入职向教师资格证书入职过渡的阶段,过去的体制为封闭式专业教育/专业学位证书入职型,而将来的目标很明显是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并存/教师资格证书入职型。日本过去的体制也是封闭式专业教育/专业学位证书入职型,现在的体制则为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并存/教师资格证书入职型。所以从教师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中国和日本有很多类似性,只是日本比中国稍微先行一步而已。这是日本比其他先进国家的师范教育经验对我国发展师范教育更具启发性的根本所在。

由于整体教师教育体制的相似性,作为师范生资助政策也应该具有很大的可比性。但是两国的高等师范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却存在很多本质差异。首先,和日本相比,我国没有相对应的大规模国家高等师范学生资助政策。虽然也有国家奖学金和学生贷款,但均不是专门针对高等师范学生的;虽然国家贷款制度中最近也出台了还款豁免政策,但也不是专门针对教育行业的。其次,和日本相比,我国对高等师范学生的国家资助力度不够大。我国仍保留着20世纪80年代的高等师范学生助学金和专业奖学金制度,但是这类资助的金额和现在的学费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即使上述的国家贷款专门针对高等师范学生,按现行贷款金额,四年合计也不过2.4万元人民币,全部豁免对选择教师行业来说也构不成巨大的个人收益,形不成巨大的奖励和吸引力,因为这不过是沿海大企业职员几个月甚至一个月的薪水和内地中小学教师一年薪水的差距。最近,我国出台了免费师范生制度,虽然这个制度的出台表明中央政府加大教师教育资助力度的决心,但是目前仍然处于试点状态,且仅限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大学里,因而该政策的未来发展走向并不明朗。因此,进一步分析“二战”后50多年间日本政府所奉行的针对教师行业的国家大学生贷款还款特别豁免政策,应该能够为我国今后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很多有益的借鉴。

注 释

[1] 若无特殊说明,本章所用资料来源于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网站,http://www.jasso.go.jp/index.html,2007-09-30。

[2] 当时日本有严格的升级制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顺利升级和毕业。

[3] 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機構.日本育英会史·育英奨学事業60年の軌跡[M].日本横浜:日本印刷株式会社.2006:42—65.

[4] 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機構.日本育英会史·育英奨学事業60年の軌跡[M].日本横浜:日本印刷株式会社,2006:76—100.

[5] 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機構.日本育英会史·育英奨学事業60年の軌跡.日本横浜:日本印刷株式会社,2006:31—32.

[6] Woodhall, M. Student loan. In Carnoy M.(ed.)(1995).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2nd.)(1995). 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420-425.

[7] 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機構.日本育英会史·育英奨学事業60年の軌跡[M].日本横浜:日本印刷株式会社,2006:259—261.

[8] 政府直接或采取中介政策性机构经营国家助学贷款的最大费用之一就是人员费用,但是若采取商业银行或其他民间机构经营的方式,则政府需要支付庞大的监督和管理成本,后者所需费用未必小于前者。

[9] 虽然育英会奖学金所使用的国家财政借款实际上没有归还国家财政,但是在规定还款时间,必须进行还款和再借款的书面手续。

[10] 杨克瑞.大学生资助的贷款误区及政府责任的实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4):87—91.

[11]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网站。http://www.jasso.go.jp/saiyou(2007年10月18日查阅)。

[12] 家庭收入为扣除个人所得税和支付各种保险等必须费用之前的收入,家庭所得为之后的收入。申请国民生活金融公库教育贷款也有家庭收入限制,高于一定标准就失去申请资格。

[13] 若无特殊说明,本章所用资料来源于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网站,http://www.jasso.go.jp/index.html,2007-09-30。

[14] 35年是最初政策计划的归还时间,其后修改为25年。

[15] 李文利.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4(2):43—46.

[16] 制度改革之后,特殊法人如日本育英会的日常运营所需经费仍然由政府财政负担,面向市场融资的是特殊法人经营事业所需的经费。由于日本育英会在改革后仍然能够得到不少政府财政投资融资贷款用于国家贷款事业,估计这是一次并不十分彻底的改革(待考)。

[17] 在债券发行中,一般来说信用等级越高,发行所需要的手续费和利率越低。

[18] 李文利.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分析与未来思考[J].北大教育评论,2004(1):9—11.

[19] 李文利,刘芳.学生贷款证券化在中国的适用性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6(5):32—37.

[20] 若无特殊说明,本章所用资料来源于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网站,http://www.jasso.go.jp/index.html,2007-10-30。

[21] 用語解説·特殊法人[EB/OL].http://seiji.yahoo.co.jp/guide/yougo/gyosei/21.html,2007-10-18。

[22] 用語解説·独立行政法人[EB/OL].http://seiji.yahoo.co.jp/guide/yougo/gyosei/38.html,2007-10-18.

[23] 李文利.高校学生贷款运行模式的中外比较和政策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4(2):53—56.

[24] 由于每年的申请时间和程序大致相同,所以很多准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在申请书下发之前就已经准备了申请所需要的相关材料。

[25] 东京大学学生部网站,http://www.u-tokyo.ac.jp/stu02/h02_01_02_15_j.html,2007-10-21。

[26] 若无特殊说明,本章所用资料来源于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网站(http://www.jasso.go.jp/index.html,2007-10-30),并经作者整理而成。

[27]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网站,http://www.jasso.go.jp/index.html,2007-10-30。

[28] 日本的大学也有部分大学宿舍,收费比较低,但是数量很少,往往作为奖学金的一种形式。

[29] 2004年3月之前,日本所有国立大学的所有专业的学费相同;2004年3月之后,国立大学具有在国家规定标准上下浮动学费10%的权力,但是实际实行浮动学费的大学和专业几乎没有。公立大学的学费一般向国立大学看齐。

[30] “高分低能”现象往往成为人们攻击现在学校制度和高考制度不成功的证据,但是实际上“高分低能”现象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国际和国内并没有有力的研究证据来支撑。首先,能力的指标无法科学确定,自然不能分析分数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而且,即使能力衡量指标能够确定,但作为内在特征的能力的发挥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显性无能者未必真正无能。其次,即使“高分低能”现象存在,也要看该现象存在的程度大小。毫无疑问,从分数和能力的关系而言,应该存在着四类学生,即“高分高能”、“高分低能”、“低分低能”和“低分高能”。那么“高分低能”者在其中究竟占据多大比例呢?这是教育学理论研究还没有探究的课题。

[31] 国家并没有封堵这部分人的上大学之路,这部分人可以申请国民生活金融公库的教育贷款。国民生活金融公库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投资,从广泛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国家大学生资助的形式。

[32] 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機構.日本育英会史·育英奨学事業60年の軌跡[M].日本横浜:日本印刷株式会社,2006:123—134.

[33] 本章中未注明资料来源者,均来自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网站,http://www.jasso.go.jp/[EB/OL],2006-10-12。

[34] 袁方,姚裕群.劳动社会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13.

[35] 日本学生支援機構.延滞額·率推移表,平成16年度JASSO年報[R].日本东京:日本印刷株式会社,2006:62—63.

[36] 李红桃,沈红.美国降低国家担保学生贷款拖欠率的经验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1):63—66.

[37] Woodhall, M. StudentLoan. In Carnoy M.(ed.)(1995).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2nd.). Combridge UK: 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420-425.

[38] 日本文部科学省曾委托东京大学教授小林雅之先生研究世界各国的大学生资助制度(2005—2007),笔者是该研究课题的成员,本处观点来自课题研究会的报告。

[39] 日本学生支援機構.奨学金資金原資内訳,《平成16年度JASSO年報》,日本東京:日本印刷株式会社,2006:48.

[40] 日本文部科学省曾委托东京大学教授小林雅之先生研究世界各国的大学生资助制度(2005—2007),笔者是该研究课题的成员,本处观点来自于课题研究会的报告。

[41] 日本学生支援機構.平成16年度JASSO年報[Z].日本东京:日本印刷株式会社,2006:9—10.

[42]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网站上有关奖学金的读者提问:机构担保制度,http://www.jasso.go.jp/kikanhoshou/faq_kikanhoshou.html,2007-12-09。

[43] 李红桃.美国国家担保学生贷款的经验及启示[J].高教探索,2002(3):62—65.

[44] 这是笔者访问日本东京大学小林雅之教授后,根据小林教授的谈话整理得出的结果。

[45] 文中未注明资料来源者,均来自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网站,http://www.jasso.go.jp/,2007-10-12。

[46] 美国联邦教育局网站,The Guide to Federal Student Aid, http://studentaid.ed.gov/students/attachments/siteresources/FundingEduBeyondHighSchool_0708.pdf,2007-12-11。

[47] 关于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特别豁免的有关规定,见http://www.jasso.go.jp/menjyo/qa.html#L5,2007-11-24。

[48] 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機構·日本育英会史·育英奨学事業60年の軌跡[M].日本横浜:日本印刷株式会社,2006:367—372.

[49] 徐国兴.日本高等教育评价制度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98—202.

[50] 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機構.日本育英会史·育英奨学事業60年の軌跡[M].日本横浜:日本印刷株式会社,2006:367—372.

[51]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网站“机构概要”,http://www.jasso.go.jp/saiyou/shinmenjyo/gaiyou_17.html,2006-10-19。

[52] 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機構.日本育英会史·育英奨学事業60年の軌跡[M].日本横浜:日本印刷株式会社,2006: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