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性研究
基础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教育基本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往往与建立一般原理有关。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来的理论。
基础性研究往往与建立教育科学的一般原理有关,主要是探索教育活动过程中隐含的规律性,研究成果更多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等形式,与直接应用关系不大。
2.应用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或有关理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应用性研究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它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目前绝大多数的教育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占的比例较大。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划分有时是相对的,二者常常互相补充。
3.发展性研究
发展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教育进步和学校运动的有效策略,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进”。发展性研究的成果往往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作出决策和为教育实际工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教师培训问题、中小学教材建设问题、教育经费问题等的研究。
4.比较与评价性研究
比较与评价性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作出判断。它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如,在中小学某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等。
5.预测性研究
预测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例如,关于未来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研究、教师教育的发展新走向等。
1.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是通过对过去发生的事件的原因、结果或趋向的分析,解释当前事件和预测未来事件。它回答的主要问题是“过去怎么样”。其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以往事件的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事件和预测未来事件。如,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20世纪20年代教育改革的影响、古代科举制度对当前教育评价制度的影响等。
2.描述研究
描述研究是通过问卷、访谈、观察、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问题的研究。
3.相关与比较研究
相关研究是对两个或多个教育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及相关程度进行判定,目的在于建立相关关系或用于预测。
比较研究是按照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4.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设能验证假设的环境和条件,主动地控制研究对象,控制无关因素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活动。
5.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是对复杂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并形成一般性结论的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的分类较多,在这里仅对以上两种分类作简要介绍。
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教育科学研究大多是基于过去和现在的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或者教育问题,从而对未来的教育做出预测的一种研究。所以,过去的经验往往是新研究的基础,其继承性和创新性是相辅相成的。
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两者是统一的,同样,教育科学研究要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这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种方式。
教育领域中既有宏观层面的问题也有微观层面的问题,所以,教育科学研究往往是既从客观层面着手也从微观层面入手,也就是说教育研究,既研究宏观的、方向性问题,同时也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细小问题。
教育科学研究,从方法上讲既有根据事实材料和现象的研究,对教育现象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策等进行研究,但同时也有的研究是从现有的教育事实或教育现象出发,来推测、分析将来的、可能要发生的现象,从而做到事先有所准备和有所防范。
大多的教育科学研究都要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所以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要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而才能保证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
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一是要靠政策保证,二是要靠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在现实中,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其前提是有了较好的理论基础,而改革之前的理论研究,往往就为后面的实践提供了指导方针、操作要领及相应的评价机制。同时,有一部分教育科学研究本来就是走在理论前沿的,这些研究往往能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方向。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改革的途径,既提高了教育质量,也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几乎所有教育科学研究都是对过去的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不断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源源不断地丰富了教育理论,也使得教育理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通过参考教育科学研究活动,能起到教学反思的作用。教学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工作能促进教学,教学反过来能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课题和相关的材料依据,所以,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凡教育教学活动搞得比较好的地方或学校,往往就是教育科研也搞得比较好的地方或学校。在我国,如北京、上海、江苏的有些地区和学校,之所以能成为有特色的教育强省、教育强市、教育强县或是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就是因为这些地方或学校把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结合得非常好,真正让教育科学研究促进了教学。
第一,总结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特别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的、而且是值得推广的经验,就需要认真总结,在占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资料后形成体系,从而为更多的学校提供有效的借鉴,使更多的教育教学活动免走弯路。
第二,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主要是探讨中小学教育未来发展趋向,该方面的研究能为国家制定中小学教育发展远景规划提供有效参考。
第三,探索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主要对中小学现行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评价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改变其不合理的构成,提出更有效的运行模式。
第四,揭示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主要是通过对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现象、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第五,推动教育科学的学科建设(基本理论、文献资料、学术队伍等的建设)。
1.中小学教师最了解教育实践,最容易找到研究问题
中小学教师常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对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非常熟悉,而且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所以比较容易找到要研究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发生在身边的这些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如果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不仅比较真实可信,而且富有实践应用的价值,就会使整个研究活动贴近教育实际,从而不会显得比较空洞。
2.教师最能迅速掌握和运用研究成果,及时反馈和调整
如果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活动,那么他就是集课题的参与者、行动者、实践者、反思者于一体的多重角色。从课题的设计和行动,到最后的总结和反思,中小学教师是全程参与的,所以,这些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迅速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对研究进行及时调整,可以提高整个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3.教师能进行重复验证,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中小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验场,所有的实验对象、实验场景、实验条件等诸多实验要素,都会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而自然发生,而且会多次发生,所以,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实验就可以得以多次验证,从而就能消除由于偶然因素给研究带来的不确定性。
1.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有哪些?
3.从事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
4.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
5.从事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条件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