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

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记描述法又称儿童传记法,是指对一个或一组儿童长期跟踪,反复观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性地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其优点是可以用文字对所观察的事件作详细记录,并作出分析。观察前应选择和规定所要观察行为或事件相关的类型,在观察中等待所选事件或行为发生时再作记录。它是研究者对观察对象的某种行为是否出现、出现的时间、频率等进行核查后的记录。使用行为核对表有助于观察目的的具体化,使观察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记录是观察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观察的记录一般有以下几类方法。

描述记录法是教育观察中常用的记录方法,它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1.日记描述法

日记描述法又称儿童传记法,是指对一个或一组儿童长期跟踪,反复观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性地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

日记描述一般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综合性日记,记录儿童各个方面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出现的动作、语言或行为;其二是主题日记,主要记录儿童语言、认知、社会情感等特定方面的新进展。

日记描述法是对儿童研究的最古老的方法,它方便、易行,所获得的资料详细而丰富,能反复利用。但是这种方法往往用于对个别儿童的观察研究,缺乏代表性,难以做出有意义的概括,难以做到长期大量的记录。

2.轶事记录法

轶事记录法是指研究者对儿童表现出来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个性特征、行为方式等进行记录的方法。

轶事记录法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运用简单方便,不受时间条件限制,也不需要做特别准备,资料既可用做研究材料,又可传给接任教师,帮助他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记录时,应尽量做到及时、准确、具体,力求记录客观、正确、完整。

3.连续记录法

这是对学生行为作更为详细、更为完善的记录,要求在较长时间内作连续不断的记录。其优点是可以用文字对所观察的事件作详细记录,并作出分析。但这种方法所获得的资料无法进行分类,不利于日后的整理;而且这种记录大多只适用于个别的、小规模的观察。

取样记录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较之描述观察具有更好的客观性、可控性和有效性。它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时间取样法

时间取样法是在统一确定的时间内,按一定时间段观察预先确定好的行为或按预先规定好的行为分类系统将行为归类。时间取样法所观察的对象要经过取样以代表其所属总体,将被试在某一时间段的行为表现视为其总体的行为表现,所以,从理论上讲,如果抽取充分多的时段,其观察结果就越具有代表性。

在使用时间取样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要确定观察的时间,选定观察的具体时间段;其二,要预先规定所要观察行为的操作定义以及系统的行为记录表格;其三,研究者必须熟记操作定义、行为分类标准以及各种行为的代号,以便迅速有效地判断和记录观察到的行为。

时间取样法的优点在于要求做大量的计划工作,克服了传统观察法的不可控制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观察者的主观选择性和主观判断,使观察到的行为具有客观性和代表性。这一方法可收集到关于行为频率的资料,提供定量结果,对检验假设有一定的价值,它使观察法在科学化的进程中大大前进了一步,是目前常用的比较先进的观察研究方法。时间取样法也有局限性:首先,它仅适用于研究儿童经常发生的行为,如儿童对教师的依赖、指令执行、师生交往等,而对同情心、成功、失败等行为就不适用;其次,它仅适用于观察外显行为,不宜观察内隐或隐蔽性行为,如头脑中的活动、个人隐私等行为不能使用;再次,所获资料只能说明行为的某种特性和出现频率,难以揭示因果关系。

2.事件取样法

如对班级集体、群体结构分析的观察,对课外活动小组等学生学习活动的观察。这种观察注重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观察前应选择和规定所要观察行为或事件相关的类型,在观察中等待所选事件或行为发生时再作记录。

事件取样法的优点在于不受时间间隔与时段规定的限制,只要事件一出现即可记录,并随事件的发展持续记录,既可做预先的计划安排与准备,获得较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行为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还可以得到关于事件的环境和背景资料。这种方法可运用于比较广泛行为事件的观察。其局限性是可能缺乏测量的稳定性,因为同一行为出现在不同场合、时间,表达的含义不同,因此,运用本方法时应注意记录和分析事件发生的情景或背景。

3.活动取样法

这是以活动作为选择标准的记录方法。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学生的行为分为几类:个人的活动、小组的活动、全班的合作活动等,记录每种活动出现的次数及时间。

它是研究者对观察对象的某种行为是否出现、出现的时间、频率等进行核查后的记录。这种记录一般事先编制行为核查检查记录表,按照一定的类别列出要检查的行为,然后进行核查记录,如对婴儿的某些行为第一次出现的时间的核查,可以把核查的行为分为爬、站立、走路、发出单音节、叫妈妈、认识身体部位、说出句子等。使用行为核对表有助于观察目的的具体化,使观察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一般来说,编制行为核对表的步骤如下:首先,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所要观察的内容;其次,在表格中分别列出所要观察的目标行为;最后在核对表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排列目标行为。

应当注意的是,核对表中所列项目应包括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该方法是这样操作的,当儿童发生某些行为时,观察者对其发生频率进行记数,然后用图示将其显示出来。其操作过程分为四步:首先,精确地定义所要记数的行为;其次,根据定义制出记录表格;再次,确定观察次数及时间并进行观察;最后,根据观察结果制出图表,最常用的制图方法为直方图法。

这是采用一系列项目进行观察的方法。它为观察者提供关于这些项目是否出现的两种选择,供其判断,然后就被观察者的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记录。其操作过程分为以下五步:第一,明确观察目的,根据需要决定所要观察的行为类型,抽取一定数量的具体行为列入清单;第二,根据需观察的具体行为制出清单记录表格;第三,研究观察时间;第四,进行观察并记录;第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观察记录代码系统是研究者将行为或事件分为有意义的,可以观察和处理的类别,将大的行为单位分为小的行为单位,并为观察、记录和随后分析处理的方便而制定出的一整套符号系统。

第一,能收集丰富的资料,简化资料。

第二,可以提高观察记录处理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从而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被称为速记技术。

第三,产生的数据可以消除大量的主观误差,使描述更客观、更准确可靠。

第四,提高了观察的可行性和记录的价值。因为事先对观察的信度、效度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做了确定。

第五,收集的数据适用于计算机处理。

要设计出高质量的,行之有效的代码系统要遵循以下原则。①要符合研究目的;②要有较高的信度、效度,有助于研究者客观地、精确地、一致地记录所观察行为或事件的特征背景;③要全面包含研究内容;④应保证同样的行为类别项目适用于群体操作的所有成员;⑤应保证观察者能详细、如实、有序地记录,以便分析行为的因果关系;⑥应当简单明了,便于书写、记忆和计算机系统分析。

首先,确定观察对象,即界定大的行为单位;

其次,将大的行为单位分解为许多小的行为单位;

最后,设计出一些简单、易记忆和辨认的符号配在小的行为单位后面,形成一套与观察的内容项目相对应的观察记录或代码系统。

总的来说,设计观察代码系统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如何将观察范畴设计成为可进行观察的具体项目,实际上就是给研究问题下操作定义;二是对如何选取或设计代码符号进行标定。

常用的观察记录代码系统有两种类型。

1.数字型代码系统

即用不同的数字代表各观察项目,所用数字多少取决于观察项目的数量多少。

优点:整理结果的工作量小,适用于计算机处理。

缺点:项目较多时,难以很快建立和熟悉数字与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造成混乱延误记录。

2.符号型代码系统

是用不同的符号代表各种行为或事件。符号的种类很多,既可以是抽象的符号,也可以是形象的符号。

优点:形象、逼真、易于记忆。

缺点:需要花较多的时间整理记录结果,不能直接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1.教育观察研究有什么特点和优点?

2.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有哪些方法?

3.如何制定教育观察记录的代码系统?

4.进行取样记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5.制定教育观察记录代码系统有什么优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