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志是一种教师对教育教学事件定期的记录,是一种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工具和途径。通常需要每天或几天记录一次,至少也要每周记录一次。研究日志,它记录的是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感知到的、反思过的内容。例如,可以记载课堂教学的一个片段、师生的一次谈话、研究过程中的一个灵感等。内省式的日志可以让教师更多地了解自己。定期地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对教学事件或问题的洞察力,进而把教师引向重要的感悟。日志初稿可以作为其他研究的素材,经过整理的日志本身就是行动研究的成果。
教学反思是一种特殊的研究日志。它不同于一般性的记录与白描,它是在记录基础上的批判性思考。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处于教师发展中心位置。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的内容包含反思确定内容、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还要对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时进行教学计划时列出反思的关键项目。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后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不可预料情况发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不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和调整要适当,不可大修大改。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课后反思要记录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育机智、学生见解、再教设计等。
撰写研究日志的建议:最好每天或隔几天安排特定的时间写;在有计划的、仔细的观察基础上记录;日志应包含基本的信息(标题、时间、地点、事件);把事件启示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等。
教育叙事既指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作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成形的研究成果。它是记录教师教学生涯和成长历程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写好教育叙事的关键是:把握事件主线、注重事件细节、做好事件解析。撰写教育叙事的建议如下。
第一,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证明理论问题。
第二,教育叙事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它以叙述为主,但它是在反思的基础上写的,以夹叙夹议的手法构筑。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研究者的思考。
教育案例是经过理论分析的、问题性、典型性、故事性、时代性的教育教学真实事件。“理论分析”指要求对典型实例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等教育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从而给读者以启示;“问题性”是说案例需要解决问题;“典型性”是说案例具有普遍意义;“故事性”是说案例必须生动可读;“时代性”是说案例能鲜活地反映当今的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是说案例表现学校的中心工作;“真实”是说案例一定是实实在在的例子,表现为教育教学的过程或者片段。案例可能先叙后议、也可以边叙边议。
教育案例由“背景”“故事”“评析”三个要素构成。“背景”为故事的叙述进行必要的铺垫;“故事”则应该有起因、经过、结果;“评析”是对故事进行理性分析。“故事”是评析的基础,“评析”是故事的升华。
1.主题突出,短小精悍
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要突出一个主题。教育案例一般以短小精悍为特征,案例的主要读者是教育工作者,而不是理论工作者,因此又长又大的案例一般教师往往一下子难以读完,也就难以理解,难以产生兴趣。
2.情节完整,生动有趣
这主要取决于实例的选择和叙述,一个好的案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要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实例生动典型,叙述生动形象,整个案例就会引人入胜。
3.方案明确,富有启发
一个好的案例需要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对已经作出的解决问题决策的评价。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能够启迪教育工作者。
教育案例是一种在先进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活动之间的“中间状态”,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样本”和“范例”,它通过对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与反思,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使专家“倡导的理论”真正成为教师“采用的理论”,目的在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理论。而教育叙事则不拘泥于某种具体的理论,更强调回归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事件中,通过观察与反思归纳出解释性的见解与结论。
教育叙事的内容一般比教育案例要更加宽泛,其所叙之事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事件,这些看似平淡的教育故事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它不能用做评价标准,不可作为推论的前提或基础。相比之下,教学案例一般局限在具体教学的范围,由于有事先的设计与一定的条件控制,因而更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教学课例是指在教学实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反思的一节课。它是真实记录教师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实用文体。研究者听了一堂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听后感触较深,认为这堂课较好地体现了某一种教育教学思想,有总结推广的价值;或者研究者自己上了一堂课,对教学改革有了切身的体会,想总结交流一下,于是根据录音录像或者记录稿,把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方法措施等整理出来,并适当加上评析说明,这就形成了一篇教学课例。但教学课例不只是课堂实录。课例虽然是实录式的,但实际上并不能也没必要把一堂课内发生的一切都像录音机或录像机那样一字不漏、一景不落地记录下来。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主题,在忠于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选材和剪裁,突出课堂的闪光点,进行一定的提炼。要精于筛选,把课堂教学中重复累赘的、与表达的中心观点无关的语言、情节等进行合并或删除。教学课例也不等同于案例,案例注重对课例的后续加工。案例相对于课例,在叙述上有明晰的问题线索;在把握复杂材料时,强调事实材料背后的核心问题。一般的课例只是案例的“毛料”,要成为案例,还需要围绕问题进行“切磋”“琢磨”。但可以把课例看做是案例的一种特殊形式。
教学课例撰写一般包括教学过程实录和总评两部分。课例的中心观点是通过文章的总评来阐述的,教学过程实录部分是重点,要写具体翔实。
实录部分根据表达方式又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叙述描写,可按“师”“生”双边活动像戏剧剧本那样分段写出;二是概述说明,类似于戏剧的舞台说明,用圆括号注明,主要写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活动,包括板书、演示、书写、课堂氛围等;三是评析部分,一般单列一段,用方括号注明。
1.什么是行动研究?
2.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3.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4.行动研究的成果表达方式有哪些?
5.行动研究给我们的教育有哪些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