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霖混龄”课程在同龄平行班中的推广

“依霖混龄”课程在同龄平行班中的推广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几年,混龄教育的课程与活动在平行班进行了推广,但“一家人”的混龄模式还从未在同龄班里实施过。班级中也有“混”得很好的“家庭”。半年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一家人”的混龄教育模式在平行班中开展是可行的。本学期,依霖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模式在同龄平行班中进行试点推广。

2010年“依霖混龄”课程在依霖幼儿园的12个同龄平行班中进行实践。所有的课程和活动通过6年多的实践,从课程思想、理念、目标要求、内容及实施方式推广成功,只是同龄平行班能否采用“一家人”小组教育模式呢?

在混龄班的实践中,让我们看到了,年龄相差几个月的儿童在一起也能以家庭形式形成学习团队,能者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取长补短。在家庭的氛围中,帮助儿童找到相近相识、并有责任和担当品质的朋友参与小组活动。《异类》这本书告诉我们,其实儿童年龄之间的差异有时候就在几个月,这几个月对成年人来说没有区别,但对儿童来说“月”可能就等于“年”的差别。

2015年9月,我们终于将混龄教育“一家人”的组织模式在同龄平行班中进行实践,下面就小班、中班、大班平行班组建“一家人”小组模式的点滴经验与大家分享。

我爱幼儿园

小班 周海英

平行小班的孩子在年龄上只存在月份的差异,大几个月或者小几个月。这样的平行班能不能同样渗透混龄教育?该怎么进行混龄教育?小班的孩子那么小,他们自己都很难自我服务,能否照顾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愿意听哥哥姐姐的话吗?带着这些问题,我就开始思考,在日常活动中给平行小班的孩子们融入混龄教育,是否有益于孩子的发展,能否让能力弱的孩子加快适应集体生活,让能力强的孩子学会帮助同伴,加强孩子的责任心,培养孩子的爱心?

通过观察,我发现月份大一点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月份小一点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小班孩子在第一个学期最主要的就是适应集体生活,喜欢上幼儿园。适应快的孩子不再哭闹,能很快适应集体生活,结交新朋友;适应慢的孩子就一直哭闹,对于集体生活无所适从。借鉴混龄班的老大和老二会带领老三,带着他们参与游戏,一起生活,一起学习,还会照顾他们。老三在同伴的陪伴和照顾下,就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了。同样的,我可以把这个方法运用到我们的班级,让那些适应快的孩子带着哭闹的孩子,给予他们陪伴和安慰,说不定会比老师的引导更有效果。

于是,我邀请了几个能力强的孩子,分别给他们安排了弟弟或者妹妹,成为一个小家庭。一个是老大,一个是老二,老大的责任是带着弟弟或妹妹一起玩,和他们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幼儿园和家庭一样地温暖;老二可以跟着哥哥或姐姐,他们做什么都会有老大的帮助和指导。这样,老二不仅有同伴一起玩,老大还会带着他一起进行生活活动和学习活动。通过几天的实践,我发现,虽然老大自己也刚适应集体生活,但是让他们当大哥哥大姐姐,他们顿时觉得自己长大了,能照顾弟弟妹妹了,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驱使他们更加尽责。尤其是几个姐姐们,能很快进入“妈妈”的角色,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会模仿妈妈给他们擦鼻涕、喂饭。老大不仅督促自己做任何事情起到榜样作用,还时刻关注着自己的老二,帮助他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慢慢地,老二不哭了,因为他们有同伴陪伴着,他们非常开心有哥哥姐姐的照顾和引领,比在家里玩得更开心,他们喜欢上幼儿园了、爱上幼儿园了。

所以,不要小看小班的孩子们,他们将区域里的娃娃家“混”成了真实的家庭。能力强的孩子能模仿家里的爸爸妈妈的样子去照顾弟弟妹妹,他们乐于将成人照顾自己的情境演绎出来,也学着照顾老二和老三。孩子们在“混”中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巧,学会了互相帮助。

平行班中推广“一家人”混龄模式的点滴收获

中班 刘玮

在平行班带班近十年的我,一直受到混龄教育研究的启发。前几年,混龄教育的课程与活动在平行班进行了推广,但“一家人”的混龄模式还从未在同龄班里实施过。这次,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班级成为平行中班组第一个开展“一家人”混龄教育模式的班级。

在平行班里开展“一家人”式的混龄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整学年相处下来,孩子们已经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深刻的界定。如何让同一年龄段的孩子接受老二、老三的身份?为此,我们翻阅了所有幼儿的出生月份表,以幼儿的出生月份来定位老大、老二、老三的角色,结合幼儿的意愿组建成一个个家庭。为了避免老二与老三心理有落差,我们针对每个“家庭”中老二、老三的特长给予其在某一环节中担任老大的机会,如:外出散步时组织“家庭”有序排队,午餐活动时选出餐厅管理老大等。我们会在一段时间后,根据家庭成员的表现,调整三人的身份,以此来让老二、老三也有当老大的机会y。

随着“一家人”混龄教育模式的开展,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一个班级的这十个小家庭中,有的家庭“混”得很好,有的“家庭”却总是闹小矛盾。一会儿,老大只顾自己玩,没有兼顾“家庭”中的成员;一会儿,又是老三不愿意被老大老二带着;又或者是每次只见到老大、老二,而老三就不知道去哪儿了。难道平行班就不能开展“一家人”的混龄教育模式吗?不是的。班级中也有“混”得很好的“家庭”。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2015年12月我们先评选出了一组最为有爱的小家庭,因为这一组“家庭”自组建以来,在各种活动中都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时刻体现出“一家人”的精神。所以,我们采取鼓励式教育,与幼儿约定每月都将评选一次“有爱小家庭奖”,鼓励每个“家庭”都能切实做好混龄活动。果然,接下来的几个月中,班级又凸显出几组“家庭”,在学习、生活、做人方面都做到相互扶持,遇到问题一起商量。我们对幼儿逐渐形成的“家庭意识”给予了一定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在班级博客中进行及时的宣传与推广,用这种方式同样也赢得了家长的肯定。我们希望平行班的幼儿通过“一家人”混在一起的形式,在满足自己进步的同时,能够做到“心中有他人”,让每个幼儿都在“家庭式”的教育模式下,获得互补、和谐的发展。

半年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一家人”的混龄教育模式在平行班中开展是可行的。它同样能让平行班中的幼儿承担起自己在“一家人”中的责任和义务,让每一位幼儿在学习、生活、做人等方面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同龄孩子“一家人”教育组织形式初探

大班 熊冬梅

本学期,依霖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模式在同龄平行班中进行试点推广。我们大班的老师和孩子也开启了“摸着石头过河”模式,以“一家人”的模式开展同龄孩子的生活、游戏和学习。

大班的幼儿经过两年的幼儿园生活,已经养成了小组的模式,日常的活动都是以小组进行,一个小组里面会产生小组长,起到榜样作用。孩子们有小组的集体意识,对于我们分“家庭”有很大的帮助。在研究的初期,为了有效地实施“一家人”的教育模式,我们首先探索了按年龄分“家庭”的方法。即按照孩子的出生日期划分“家庭”,9月—12月为老大,次年1月—4月为老二,5月—8月的为老三,当然班级孩子的年龄月份不能做到均衡,我们按照从大月份到小月份来分“家庭”,同时考虑到性别、性格差异等因素,最终分成了11个“家庭”。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的“家庭”小组非常容易统一意见,当遇到事情的时候,三个人的小组比六个人的小组更容易拿主意、做决定。三个人犹如“家庭”里的三位成员,老大带着老二、老三一起成长,逐渐培养感情,培养默契。慢慢地,我们发现“一家人”相处得越来越好,在潜移默化中开始了“家庭”生活。

餐桌上,老大的左边是老二,右边是老三,老大在自己进餐的同时,不时地提醒着老二、老三:“保持安静,快点吃,不要挑食。”相比原来的小组6人,一个组长管5个组员,现在老大管理的效果提高了许多。运动中,一个“家庭”一个足球,大家相互商量如何踢球,“老二,我踢给你,你再踢给老三,老三再踢给我。”老大带着“家庭成员”玩得不亦乐乎。学习中,“一家人”一起制作人体的骨骼,有商有量,老大负责剪纸,老二负责卷筒,老三负责粘贴,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游戏中,老大征求老二老三的意见,商量去玩什么区域,怎么玩……在“一家人”中,教室里慢慢变得安静了,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情做,遇到事情了也会先寻求“家庭成员”的帮助,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主,更加独立。

虽然我们“一家人”的教育模式才实施不久,但却让我们收获颇丰。首先是凝聚力的提升,三个成员在一起,非常容易积聚力量,可以很快做出决策。其次是责任心、自豪感的提升,老大的责任心会增强,以榜样的身份要求自己。再次是共同进步,由于年龄差距较小,孩子的能力差距并不大,老二老三不并不是永远的老二老三,一次活动中老大的能力可能不如老二,他会自觉的让位,老二成为老大,来带领“家庭”完成这个任务。这样,每个孩子都有做老大的机会和自信,达到共同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