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
1.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自2000年10月召开第一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以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有了长足的进展。就基础教育领域而言,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与7年前相比,增长了近20倍。例如,中小学已经建立的校园网数量,在2000年10月召开那次会议的时候只有3000个左右;2003年3月基础教育司的统计已达26500多个;到2005年底教育部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全国中小学校园网数量是38000多个(若加上中等职业学校则达到44000个);到2008年初,虽未看到官方的正式统计数字,但据部分教育信息化专家估计,目前这一数字应在55000个至60000个之间。不仅中小学校园网的数量有了极大的增长,校园网络的带宽与传输速率也有大幅提升——在21世纪刚开始时,校园网络的普遍情况是百兆主干、十兆到桌面;而现在虽说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情况还不能算普及,但正以很快的速度在扩展,与7年前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大幅增长,本来是件令人鼓舞的事,但是花费了几百亿元建设起来的几万个中小学校园网,目前却绝大部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又着实让人为校园网的应用状况担忧。据我们对南方局部地区的抽样调查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的应用状况大致如下:
(1)80%以上只用于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没有其他的教育教学应用。
(2)在其余不到20%已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以外应用的学校中,有一部分用于教育行政管理(如校长办公系统、电子图书馆、财务报表、学生成绩统计等);另有一部分则用于辅助教学(大多停留在多媒体加PowerPoint的应用水平)。
(3)真正能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实现教育深化改革的学校(即能够真正围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形成“主导—主体相结合”新型教学结构这一目标来进行整合的学校)不到5%。
由于上述调查统计是在南方某个经济比较发达、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水平也比较高的地区进行的,所以就我国当前绝大多数地区而言,其应用状况实际上还达不到上述水平。
2.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校园网建设需要很大投入(少的几十万,中档的一百多万,高档的二三百万以上,有些学校投入更多)。“大投入应有大产出,高投资应有高效益。”学校的产出是高素质人才,学校的效益应体现在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目前的实际状况与这一目标有较大的距离:“大投入没有大产出,高投资未能体现高效益。”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只用于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而没有能促进教育的深化改革,没有能导致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更不用说大幅度的提升)——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瓶颈”(关键所在)。
当然,信息技术课作为必修课开设,无疑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但是校园网工程的大量投资若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教育”这一门课的效益上,那样的效益与投入相比就太不相称了(如果只是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每所学校建一两个联网的计算机教室就够了,不必花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资金去搞校园网)。
所以,能否运用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来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大幅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实在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在提升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狠下工夫。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来促进教育深化改革、优化教与学过程、显著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不仅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尤其是教育技术界)关注的焦点。下面的事实可以为此提供佐证:
(1)2003年12月召开的ICCE国际会议的主题是“ICT教育应用的第二浪潮(Second Wave)——从辅助教与学到促进教育改革”。
(2)微软于2004年11月在新加坡举办国际信息化论坛,其教育分论坛强调要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并实现教育质量的蛙跳式发展(Leapfrogging Development)。
(3)2005年11月于日本东京召开E-Learning国际研讨会,其主题是“如何建立E-Learning的质量保障机制”,把质量看做是E-Learning的生命。
怎么办——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出路究竟在哪里?
3.敢问路在何方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只有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才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但是,有效的整合又该如何实施?整合的途径方法(尤其是深层次整合的途径方法)又在哪里?在本章的开头部分曾经指出:任何一种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如果称得上是科学理论的话)都必须能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方法三方面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在前面的第二、第三节部分我们已经对前两方面的问题(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下面再来寻求第三方面问题(即整合途径与方法)的答案。显然,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中最核心、最关键、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不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来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