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的善行和出色表现给予奖励和表扬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鼓励孩子更加努力,也有益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但尽管如此,我仍需提醒那些善良的父母,不要过于随便地奖励和表扬。因为这会使奖励和表扬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我反复强调奖励和表扬在树立孩子自信和鼓励孩子上进方面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用夸大其词使孩子无法真实地认识自己,正确有效的奖励和表扬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也唯其如此才可能使个别用于治疗孩子自卑心理的奖励和表扬发挥效用,否则过于泛滥的奖励和表扬只会为孩子未来的自卑埋下隐患,因为孩子将会发现现实中的自己并不像父母眼中的或者自己想象的那样。
即便卡尔学得非常好,我也只是说到“啊,不错”的程度。当儿子做了善行时,我对他的表达可能会进一步,我会对他说:“好,做得好,上帝一定会高兴。”但不会表扬过头。
当卡尔做了特别大的好事时,我会抱着他亲吻,但这并不是常有的。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儿子明白父亲的亲吻对他来说是非常可贵的。通过这种不同程度的表达方式,我让儿子深深懂得:对善行的报答就是善行本身的喜悦,是上帝的嘉奖。
我非常注意不过分地表扬他,就是为了不让他自满。因为孩子一旦自满起来以后就难以纠正了。
对孩子的奖励和表扬都要符合实际,父母在对孩子实施奖励和表扬之前应保留一分清醒,确信自己明白这一行为的原因和目的,并注意行为措辞的方式和方法。
假如卡尔的妈妈回家后,一进门发现卡尔已经把房间的地毯吸了,并换了新的垃圾袋。她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她并没有要求儿子这样做。儿子的母亲对儿子说:“你简直太好了,做了这么多的事,我真喜欢你,这样吧,为了表扬你今天的表现,我给你5马克零花钱。”
那么卡尔的妈妈在这里犯了错误,什么错误呢?卡尔主动做了额外的工作,完全是自愿,没有得到其他孩子的帮助,做妈妈的当然会夸奖她,说他是好孩子,并表示对他的喜爱,那也很合情合理,又有什么错呢?这里的根本问题在于妈妈所有的评语都集中在卡尔身上,将卡尔本身的好坏与所做的事联系起来,将是否爱他与他所做的事情联系起来。这虽然是个很细微的地方,但应引起父母的注意。这样做的危险之一在于孩子小,不大肯定父母是因为他做了这件事才爱他,还是即使他不做此事也会爱他。这种“爱不确定”的心理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对父母的爱不确定的孩子会花费终生的精力来找到答案,这对孩子和父母都是一种痛苦的论证。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对孩子做的好事大加赞扬,他会对自己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但同时却认为自己的每一点努力都应当得到别人的注意和夸奖甚至奖励,否则就对自己没有把握;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人时时刻刻站在那里表扬他的。即使做了很好的事,可能也不会有人来表扬你。孩子面对这样“冷淡”的现实,又会怎样感受呢?他们会认为生活不公平,而顾影自怜。他们会想:“我真可怜,没有人能欣赏我的努力。”“我做了那么多,谁也没看见。”现实使他们泄气,甚至使他们放弃自己的努力。
给卡尔5马克零花钱作为奖励,这更加剧了不好的效果。这一举动教给卡尔,如果他做了额外的努力,就会得到报酬。这样似乎在告诉卡尔他做好事就是为报酬。他会很有意识地去期望什么人会给他物质奖励。但事实上我们不会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件额外的好事受到奖赏,即使在家里。如果妈妈因为太忙没有顾及卡尔的努力或忘记了奖励,卡尔会怎样反应呢?他的积极性会不会受到打击呢?给孩子奖励,以此激励他们做得更好,是否由此给他们勾画了一个虚幻的未来,即每做一件事都会有人奖励他们?这样我们实际上在为他们的未来设置障碍,所以必须使孩子们准备好:过真正的没有人拿着糖果奖励的生活。今天孩子会因你的奖励而欢笑,明天却会为现实的“冷酷”而灰心丧气。这就是不恰当的奖励和赞扬对孩子有害处的原因。
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不仅自己不过多地表扬他,同时也绝不让别人表扬他。
每当别人要表扬卡尔时,我就会把儿子支出屋子不让他听。对那些常常不听忠告仍一味夸赞儿子的人,就谢绝他们到家里来。为此,我甚至被人视为不通人情,是一个老顽固。但是,为了杜绝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我对别人的议论是不会去计较的。
我教育儿子:知识能博得人们的崇敬,善行只能得到上帝的赞誉。世上没有学问的人是很多的,由于他们自己没有知识,所以一见到有知识的人就格外赞赏。然而,人们的赞赏是反复无常的,既容易得到也容易失去,而上帝的赞赏是由于你积累了善行才得到的,来之不易,因而是永恒的。所以不要把人们的赞扬放在心上。
我告诉卡尔,喜欢听人表扬的人必然得忍受别人的中伤。仅仅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或喜或忧的人是最蠢的。被人中伤而悲观的人固然愚蠢,稍受表扬就忘乎所以的人更是愚蠢的。
我用各种方法来教育卡尔,防止他骄傲自满,尽管这样做要花很多的功夫,但我想最终一定会获得圆满的成功。
我教给卡尔很多知识,但从不教他这是物理学上的知识、那是化学上的知识等等,为的是防止他狂妄自大。
有些父母的想法或许与我不同,他们大多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孩子在这方面或那方面的“与众不同”,这样就很容易使孩子感到自满。我很担心,这种做法很可能把一个未来很有潜质的孩子毁掉。
我认为,没有经过早期教育而靠天赋产生的神童,只不过是一种病态的暂时现象。这样的神童,往往容易夭折。这就是“十岁神童,十五岁才子,过了二十岁是凡人”这一谚语所表达的现象。一些潜质很好的孩子之所以没能如愿地成为栋梁,正是源于孩子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骄傲自大更可怕的了。骄傲自大会毁掉英才和天才。
意思是一个自幼就表现出某种天赋的孩子,因为他一出生时就让别人感到他灵气逼人、聪明伶俐,人们都说这个孩子一定是个天才,他的将来一定极为辉煌。
有人说:“莱恩一定会成为一个伟人,你看他那种机灵的模样,说不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将军。”也有人断定他会成为一个可以令大家引以为荣的艺术家。
这种说法也没有什么错,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虽然这个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就表现出超人的天赋,他在音乐方面很有才能。
莱恩的父母为此专门给他请了家庭教师,试图在音乐方面给予他最好的培养。他确实非常聪明,老师教的一切他都能很快地学会。四五岁的时候,他不仅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而且会演奏多种乐器。他的钢琴和小提琴演奏极为出色,并且很快就举办了自己个人的音乐会。
人们都说他是一个音乐神童,是个伟大的天才,就像人们评论那些历史上的伟大音乐家一样。
莱恩的父母把他当成一个宝贝,生活的全部中心都转到了他的身上。他们逢人就夸奖自己的孩子。甚至当着众人的面,说莱恩的音乐水平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他的老师和其他同时代的音乐家。他们说莱恩注定会成为像巴赫那样的音乐大师。
莱恩被这些过多的赞誉蒙蔽了,他陶醉在沾沾自喜之中。
有一天,他的音乐老师告诉他在音乐表现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虽然他的技巧确实已经相当不错了,但音乐的本身魅力在于内涵而不单单是技巧。
莱恩被激怒了,他狠狠地对老师说:“你以为我只会技巧吗?那些音乐的内涵我早已清清楚楚。”
老师说:“但我明明发现你有这些问题呀!”
莱恩说:“那不是问题,是我故意那样演奏的,我就是那样理解这首曲子的。”
老师为了让他能够明白一些音乐表现方面的东西,开始给他做示范。碰巧老师在演奏的过程中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这样就被莱恩抓了个正着。
“喂,您都弹错了。我亲爱的老师,就您这样的水平还能够教我吗?”他的语气中带着极大的嘲笑。
老师气愤极了,虽然他认为莱恩是个有才华的孩子,可还是马上辞去了这份工作。尽管莱恩的父母请他原谅孩子的做法,并尽量地挽留他,但他仍然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后来,我曾遇到过这位音乐老师并和他谈起莱恩的事。他告诉我,就在他离开莱恩的那一刻,突然感觉到他以往的判断是错误的,他感觉到莱恩并不是以前想象的那样会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事实证明,这位音乐老师说对了。
自从老师走后,莱恩越来越得意。因为他自认为是天才,胡乱地改动那些大师的作品,并经常说这些作品不过如此。
他拒绝父母再给他请老师,说那些老师都是不中用的人,根本不配来教他这样的一位百年难遇的才子。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事过多年,我听说莱恩已经变成了一个酒鬼,他愤世嫉俗,说人们不理解他这样的天才。
我知道有很多伟大的艺术家在生前或未成名之前很难被人理解。但莱恩绝不是那样的人,因为他一生从未写出过美妙的作品,甚至连平庸的作品都没有。而且过度的饮酒摧毁了他的听力和灵巧的手指,恐怕他已经变得连最基本的音阶都不会演奏了,更不用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在对卡尔的教育中,我担心的正是这一点。我下了很大的功夫就是防止他自满。我把莱恩的事讲给他听,让他明白骄傲自满和狂妄自大会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我很庆幸对儿子的教育有如此的成效。我曾经无数次地告诫卡尔:无论怎样聪明、怎样通晓事理、怎样有知识的人,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相比,只不过是九牛之一毛,沧海之一粟。只有粟粒大的一点知识就骄傲的人,实际上是很可怜的。奉承话大抵八成是假的。说来可笑,正是这八成是假话的奉承话竟是世之常习。因此,谁要不折不扣地相信这种奉承话,那他就是糊涂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