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择好的交往伙伴

选择好的交往伙伴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卡尔会毫不客气地跳起来。卡尔是个男孩子,由于他强硬的语气,往往在这种争论中让女孩们认输。即使她们心中不服,却也找不到说服卡尔的理由。卡尔的胜利完全是因为气势压倒了对方。两个女孩和卡尔一样,都是年幼的孩子,她们的知识面都极为有限。另一方面,两个女孩子成了受害者,她们从卡尔那里得到了错误的知识。从对卡尔的教育中我发现,儿童到3岁时就想交朋友,需要小伙伴,这就是社会性的萌芽。

择友是人生大事。良友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心态、未来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品质低劣的恶友只能使这个人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并走向深渊。不同个性的朋友对人生的影响根据个人本身的性格心理各自不同,所能激发的潜质也有所区别。

作为一个成人择友尚需慎重,何况一个心灵尚未成形的孩子呢?孩子择友更多凭着新奇和单纯的喜恶,而对朋友的本质缺乏鉴别,所以这就需要父母睁大眼睛,认真分析并给以指引了。

我们给卡尔选了两个在附近受过最好教育的女孩子做朋友,会唱歌、会跳舞,儿子和她们俩玩得很愉快。可是结果正如我所预料到的,出现一些不好的苗头。

自从让卡尔和小女孩一起游玩以后,并不任性的儿子变得任性起来,从不说谎的儿子也开始说谎了,并开始使用一些低俗的语言,他也变得自以为是和傲慢了。

这种变化令我担心。

我对儿子与两个小伙伴玩耍时的情形进行了观察,发现这是由于两个小女孩什么事都顺着他而造成的。

为此,我告诉小女孩们,不要什么都听卡尔的,如果卡尔自以为是,就跟我们说,但仍然无济于事。最后我们只得选择不让儿子再跟她们玩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事后我仔细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首先,她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有人会说既然她们都受过好的教育,那么彼此之间就只有好的影响了吧。其实不然,人都有好胜之心,更别说孩子了。

两个女孩子都会唱歌,会跳舞,卡尔也会,这里面就有一个谁做得好的问题。每当两个女孩翩翩起舞之时,卡尔总会在旁边指手画脚,说她们这个动作不对那个姿势不好看。这时女孩子们就会请他也来一个。卡尔会毫不客气地跳起来。由于他是男孩子,他的动作肯定有力而舒展,不像女孩那样婀娜多姿,这时女孩们又会说他的舞姿太生硬、太难看了。

那么,矛盾就开始产生了。

结果是,儿子和女孩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如果是争论其他的问题还好一些,就舞蹈来说,他们各有不同的观点。儿子说舞蹈应该有力,而女孩子说跳舞就应该优美。

由于他们掌握的知识和词汇都有限,争到后来,就看谁的嘴快,谁的声音大了。卡尔是个男孩子,由于他强硬的语气,往往在这种争论中让女孩们认输。即使她们心中不服,却也找不到说服卡尔的理由。

卡尔的胜利完全是因为气势压倒了对方。这样就会给他造成一个印象,女孩子们没有他行。他的优越感由此而产生,可是实际上他没有明白,自己的获胜并非是在知识上比她们强。

这样,在错误的感觉中,他变得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

第二,由于在争论中屡屡获胜,儿子开始渐渐地轻视同伴,认为她们的智力不如自己。

我发现儿子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说服女孩们而开始撒谎。他对待争论已经超出了问题本身的范围。为了获胜,儿子开始变得不择手段,甚至编造一些故事来欺骗她们。

两个女孩和卡尔一样,都是年幼的孩子,她们的知识面都极为有限。单纯的孩子是极易被欺骗的。潜在的危害随之而来。

一方面,卡尔从一个不撒谎的人变得像一个骗子,他的欺骗不是为了金钱或其他的什么东西,而只是为了在争论中获胜,这会使他产生什么都可以通过欺骗得到的想法,这种恶果将会危害到他的将来。

另一方面,两个女孩子成了受害者,她们从卡尔那里得到了错误的知识。这也会对她们的将来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卡尔本来就有一定的知识,再加上他的气势以及撒谎的伎俩,这样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能占上风。

如此,卡尔就让两个女孩佩服得五体投地。最后,她们干脆什么事都听卡尔的,什么事都顺着他。到最后,卡尔甚至认为可以随便指使她们,还常说她们太蠢太笨,一些低俗的语言也就随口而出了。

想想看,仅仅是不适当的朋友就会引起孩子性格的动荡变化,更何况那些品德不好的朋友呢?所以,在孩子的人生之途上,父母一定要把好这个重要的关口。

我发现随着卡尔年龄的增长,他产生了一些摆脱各种束缚和依赖的独立倾向,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另一方面,与独立性同步进行的是,与人交往的心理需要。孩子期望得到旁人的理解和同情,盼望早日迈入成人的社会中,发展独立性和社会性,这是儿童达到自我与社会统一的必要前提,是儿童教育中重要的内容。

儿童本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一切事物都以自己为中心去认识,不能明确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把自己禁锢在自我的躯壳中。

儿童怎样才能摆脱这个自我封闭的躯壳呢?只有一条路——参加社会生活,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孩子只有接受社会,才能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以外的所有事物,即通达事理,他们的身心才能健康地成长。

如果孩子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和体验,加上家长的溺爱娇惯,就会使他们形成任性固执、不知道爱人、缺乏责任感、依赖性强、性格懦弱孤僻等心理弱点。同时,单元结构的住宅环境,也不利于孩子的社会活动。

孩子必须走出封闭的家门,加入小伙伴的社会活动中,才能健全地发育和成长。从对卡尔的教育中我发现,儿童到3岁时就想交朋友,需要小伙伴,这就是社会性的萌芽。一个哇哇大哭的幼儿,妈妈怎么哄他也无济于事,如果过来一个小朋友逗他玩,他立即就会破涕为笑,这是因为小伙伴之间容易形成“共鸣心理”,能互相接受对方的影响。小伙伴的作用是大人所顶替不了的。儿童和亲人的关系是“竖”的关系,和同龄儿童的关系是“横”的关系,伙伴们的关系与母子关系不同,他们之间是平等的,要求友谊、信赖和合作。小伙伴们在一起,起到了“儿童教育儿童”的作用,他们在这里逐渐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和联系,他们开始认识到随心所欲、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是无法与其他儿童交往的,他们必须要遵守伙伴中的“法则”,谁违背了法则就会被排挤,不受欢迎。这样,他们就逐渐从“自我”中走出来,学会了谦让和互助,了解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小伙伴之间的关系往往十分密切,它不仅满足了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而且满足了孩子社会心理的需要,从交往中孩子发展了独立性和社会性,增强了自主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他们健康成长、走向社会打下了基础。

我们有的家长,往往不重视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他们封闭自己的家门,不但不许自己孩子出去,更怕孩子带小朋友来玩,常把孩子的朋友拒之门外。他们以为这是爱自己的孩子,实际上这样做不仅破坏了孩子与人交往的心理需要,伤害了孩子的感情,而且堵塞了孩子的正常发展道路。

家长们要尽量支持孩子们共同玩耍,一起活动,特别是当孩子发生争执或打架的时候,更不要感情用事,过早干预。其实,孩子们打架是难免的,他们在打架中碰了钉子,就会意识到互相之间应该忍让、考虑一下别人的意见,为了使活动继续进行,他们很快就会解决纠纷,言归于好,从而获得了与人相处的经验。

凡是做父母的人都懂得,人的一生离不开朋友,但是对许多人来说,一生中最真挚、最恒久的友情都是在孩童时代建立的。孩子的合作精神也正是在这种友情中逐渐培养的。

友情能使孩子有一种归属感,自觉获得同辈支持。他们是家庭和外面世界之间的桥梁。罗伯特·施尔曼说:“童年时代的友情是日后所有其他亲密关系的排练;有没有这种友情,意义重大。”许多小时候老是愁眉苦脸和心事重重的人,长大后却变得乐观开朗,“个中原因往往就是:他们交到了朋友。”

有些孩子不懂得怎样结交朋友,但只要大人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这情况是可以转变的。你虽然不能主宰孩子社交生活的方向,但可以通过种种方法鼓励和帮助他们结交朋友。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交朋友是件很慎重的事。我们不但应该用爱心去对待别人,还希望我们的周围都是同样用爱心对待我们的人,而不愿意去和魔鬼打交道。

成熟的成人有时都会在不良的影响下走上歧途,何况孩子呢?所以我一直主张孩子不要去接触那些有坏习惯的人。

有的人会说,你这样不是太自私了吗?你应该去帮助那些有坏习惯的人。我也想这样做,但我知道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每个人只要认真地对待自己,坏习惯自然会消失。

我的好友和同行沃尔夫牧师与我持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好孩子的好习惯能够传给坏孩子。我承认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就这一问题,我曾经和他讨论过很多次,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我觉得既然不能用理论去说服他,那就只能看事实了。

威廉是沃尔夫牧师的儿子,他接受的几乎是和我儿子卡尔相同的教育。我不得不承认,沃尔夫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育家,因为他的儿子在很多方面都不会比卡尔差,无论是知识面、语言,还是品德,威廉都表现得相当出色。

沃尔夫牧师与我不同的是,他鼓励儿子去和那些坏孩子交往,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应该去帮助那些有不好习惯的小朋友。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但在我看来,沃尔夫牧师的做法未免太迂腐了,我认为他对自己的孩子极为不负责任。

由于对玩伴的不加选择,沃尔夫牧师的儿子威廉渐渐地发生了变化。我曾经无数次告诫过沃尔夫,但他仍旧置之不理,他坚持自己的观点,他相信最终一定是自己的儿子会改变那些坏孩子。

对于他的固执,我有什么办法呢?

不该发生的事终于发生了。

沃尔夫牧师有好几次发现儿子威廉很晚才回家,已经超出了他规定的游戏时间。于是他问威廉为什么会这样。儿子告诉他,因有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发生了矛盾,他试图去劝解他们,他还给他们讲一些《圣经》上关于友善的故事。

“原来是这样。”沃尔夫牧师相信了儿子的话,并为他的这一举动感到高兴。因为这是他所希望的,儿子能够帮助别人,真应该为他高兴。然而,他不知道,他被自己儿子的谎言欺骗了。这也不能怪他,因为儿子威廉在此之前从来都不说谎。善良的沃尔夫牧师做梦也没有想到儿子会渐渐染上了那些坏孩子的恶习。后来,当沃尔夫知道真相,几乎气得昏过去。威廉所谓的帮助别人,实际是他们聚在村外的树林中赌博或讲那些低级下流的故事。沃尔夫应该知道,赌博在农夫之中非常盛行,这是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唯一乐趣。而那些下流的故事在他们之中极为流行。可是,他完全没有引起重视。

威廉的那帮小伙伴几乎都是这些人家的孩子,他们从小就没有得到很好的管教,没有良好的教育,他们只是去模仿家人的做法,坏习惯和低俗的语言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威廉天天和他们在一起会有什么影响,那是显而易见的事。有一天,威廉气喘吁吁地从外面跑回家,什么话也没有说就跑进自己的房间。沃尔夫看出他显得惊恐万分,赶忙去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威廉一言不发,无论他怎样问他始终不肯说一句话。沃尔夫感到非常奇怪,他还认为是有人欺负了自己的儿子呢。“沃尔夫牧师……沃尔夫牧师……”门外有人叫他。

当沃尔夫牧师走到门外时,看到了一个满脸怒气的农妇。

“太不像话了,沃尔夫牧师,您应该好好管教您的儿子。”

沃尔夫很惊讶,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好孩子。有什么事会让这位农妇那么生气呢?

“请问出了什么事吗?”他大惑不解地问。

“您的儿子带着其他的孩子来偷我们家的鸡。这不是第一次了。以前我们家的鸡无缘无故地失踪,我还以为是魔鬼干的,但今天我发现是你的儿子威廉干的。您是牧师,不能教孩子干这种坏事……”

原来,有很多次,那些孩子指使威廉去偷农妇家鸡,并一起在野外烤来吃。

我不知道沃尔夫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会怎么想,但他一定会非常难过的。后来,沃尔夫牧师终于承认了我的观点,再也不让儿子和那些坏孩子玩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点:孩子如果没有与之游玩的小朋友就会变得自负或者任性。这种观点极端错误。

在我看来,真实情况恰恰相反:不加选择地让孩子们在一起玩,他们就互相逞能,有可能变成利己主义者,结果沾染上狡猾、虚伪、说谎、任性、嫉妒、憎恨、傲慢、说坏话、争吵、打架、诽谤、挑拨等坏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