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的时候,孩子不仅需要不同的小伙伴,也需要不同的成年人伙伴。因为这些成年人伙伴一方面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则能从不同的角度给孩子不一样的关爱。如果孩子能有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的机会,今后就会比较适应经常要与人打交道的成人社会。这些成年人能够成为孩子学习的各种榜样,从他们身上孩子能够学到不同的东西,他们与孩子的不同关系也能教会孩子如何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交往方式,因此这一课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的场合,有些孩子因为没有经常与成年人交往,难免有时会怯场。而如果平常多一些这样的锻炼机会,他们就会从容应对,表现自如。让孩子与各种成年人交往也是孩子拓宽自己能力范围一个很好的途径,有时甚至还能够弥补父母的一些缺陷。有些孩子的父母知识程度不高,那么孩子可以通过其他有学问的叔叔阿姨们获得这方面的学习;而有些父母太忙了,陪孩子的时间不多,如果孩子自己有一些成年人朋友,他们能像长辈一样地关怀孩子,就能填补孩子情感上的一些空白。
从儿子两岁以后,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也不论参加音乐会还是看歌剧,我去哪儿都带着他,让他从小就与身份各异的各阶层人士交往、谈话。这样做的结果是,儿子具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从小到大从不怯生、不怯场,越是人多或越重要的场合,儿子就发挥得越好。后来儿子成名后必须出入一些正式场合,与贵族、王公大臣,甚至国王打交道,他都能表现得非常得体,给别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见过一些在学问上十分优秀的人,因为缺乏经验,出入这类场合时就显得畏缩慌张,实在不雅。
很多时候,孩子会片面地从一个人的举止态度来决定自己是否喜欢或讨厌这个人,我会尽量避免这种不客观心态的产生和发展。
对于他不正确的想法,我会给予他及时的指导,让他多角度思考并给他讲清楚道理。
有一天,卡尔对我说,他不喜欢我们的邻居布劳恩夫人。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布劳恩夫人很少笑,一点也不亲切。
我对他说:“你不喜欢布劳恩夫人是因为她看上去不亲切,很少笑。可是另外一些事情你也许不了解,布劳恩夫人的心地很好,如果你对她表示友好,她会很高兴的。你们会和睦相处的。”
我认为沟通是一种艺术,有关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方式都要考虑到。比如说孩子有时候希望在心理和情感上保留一些自己的空间或者说他感情波动很大,非常需要安慰,而不是提问时,在这些时候,我会拥抱、抚摸儿子,传达给他沉默而温暖的信号。有时候,对于某些我觉得不便用口头表露的情感,我会把要表达的意思以书面的形式,写在纸条上,这使它们加重了自身的分量,并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