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前面时候说过,蒙台梭利学校的孩子是可以随意走动的,没有人限制他们。但是这也并非是说这些孩子们可以无组织无纪律。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自由的“工作”,并给他们提供这些工作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他们一旦集中精神,就可能专心致志地做很多工作。儿童越是活跃,教师就越不活跃,到最后,教师几乎可以站到一边。
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不但可以让自己融入进去,还能够发展成一种社会关系,效果十分显著。儿童的群体生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同母胎的生命一样娇弱,我们决不可破坏它。我们一旦创造了一个适应儿童发展需要的环境,我们就已经完成了产生这一现象所需要的所有工作。我们可以将教师和儿童的关系重新进行一下划分和定位,关于这个问题将在其他章节中重点讲述。不过,教师是绝对不能通过表扬儿童的工作或者通过惩罚做错的儿童,或者甚至通过纠正儿童的错误来干涉儿童。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荒唐可笑,而且很多人还把它当做一种障碍。
可能很多人就觉得这一点让人匪夷所思,他们觉得自己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是理所当然的,怎么会是极端错误呢?很多教师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觉得儿童的教育就是简单的惩罚或者奖励。假如儿童真的无法避免受到惩罚或者得到奖励,那只能说明孩子们已经失去了自我约束的能力。即便是这样,孩子们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也不要对她们精神的自由加以干涉。真正的奖励是孩子的自我奖励。虽然十字奖章能够让接受处罚的孩子感到满足,却不能满足那个积极主动、内心充实、愉快工作的孩子。纪律的形成一旦建立起自由的原则,奖励和惩罚形式就会自然取消,而一个享有自由并能自我约束的孩子,会追求那些真正能激发和鼓励他的奖赏。当内心有了力量和自由时,孩子就会迸发出强烈的积极性。
还是来以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上述的观点吧!在“儿童之家”的最初几个月,教师们还没有学会实际运用有关自由和纪律的教育法则。尤其有一个教师,自作主张地采用了她以前习惯使用的教育方法。有一天,一个最聪明的孩子的脖子上用一条精致的白色带子挂着一个很大的希腊式银质十字奖章,而另一个孩子则坐在教室中最显眼的地方的一把扶手椅上。很显然,前一个孩子受到了奖励,而后一个孩子是在接受惩罚。不过那个老师对孩子没有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得到十字奖章的孩子来回地忙个不停,他把自己用的东西从自己的桌子上搬到老师的桌子上,把其他的东西放回原处。他高兴地忙着自己的事情。当他来回走动的时候都要经过受罚的孩子坐的地方。他的奖章在走动的时候不小心从颈上滑下来掉到了地上,受罚坐着的孩子把奖章捡了起来,提着缎带摇晃着,翻来倒去地看,然后对他的同伴说:“你知道你掉了什么东西了吗?”
那个掉了奖章的孩子转过身,无所谓地看了一眼那个小玩艺儿,他的表情好像是在责怪别人打断了他,他回答说:“我对它无所谓。”受罚的那个孩子平静地说:“你真的无所谓吗?那么让我戴一下吧!”他回答:“行,你戴吧。”语气中好像是在说“你让我安静点好吗?”受罚的那个孩子小心地整理一下缎带,把奖章挂在自己的胸前。这样他就可以欣赏奖章的式样和光泽了,然后他调整一下坐姿,把手搁在扶手上,舒服地坐在小椅子里,神情显得那么轻松愉快。由此可见,虽然十字奖章能够让那个接受处罚的孩子感到满足,却不能满足那个积极主动、内心充实、愉快工作的孩子。
有一天,一位女士参观另外一所“儿童之家”,她高度赞扬了孩子们。然后她打开了带来的一个盒子,拿出系有红色缎带闪闪发亮的奖章给孩子们看。她说:“你们的教师会把这些奖章戴在那些最聪明、最优秀的孩子胸前。”这时,一个静静地坐在小桌旁的很聪明的4岁小男孩,皱着眉头表示抗议,他一次又一次地喊到:“别给男孩子!别给男孩子!”这是一个启示!这个小家伙已经知道他属于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之列,尽管谁也没有这么对他说过。但是他不希望受到这种奖励的伤害。由于并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只好借助于他作为男孩子的优点,不让那位女士把奖章颁发给男孩子!
当然,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也很容易犯错误。但是没有人站出来给孩子指出错误,却都乐于对他们实施惩罚。但是我认为,惩罚应该被取消,至少,它应该以另一种方式来完成。惩罚不能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为前提,相反,好的方式和方法能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做出改正。
在“儿童之家”,对于不注意纠正错误的孩子,教师们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放一张小桌子,让他坐在那里,用这种方式来孤立他。这样就可以让他看见自己的同伴们学习,同时给他最喜欢玩的游戏和玩具。这种孤立总是能成功地使这样的孩子安静下来。在他的座位上他可以看到全体伙伴的学习情况,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比教师讲什么都更有效的直观教学课。渐渐地,他就会明白,如果能成为在他面前忙碌的伙伴中的一员,他就会愿意回去和其他孩子一样学习。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导那些原来不守纪律的孩子。被孤立的孩子总是应当受到特别的照顾,就好像生病的小孩应当受到特殊照顾似的。对于必须进行纪律教育的孩子而言,我们无法完全知道他们的心灵变化,但可以肯定一点:经过纪律教育,这些孩子都将变得很好,而且这种良好的势态会持续。孩子能从其中学会如何学习和表现自己。
假如我们对错误这一现象本身进行研究,就会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人都会出错。这是生活中的客观事实之一。承认这一点就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如果我们探索真理,尊重事实,就不得不承认,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犯错误,否则,我们全都将至善尽美。既然这样,我们对错误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错误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有它的价值。许多时候,错误只是不够成熟的表现。
随着我们年龄的逐渐增长,我们儿时常犯的一些错误慢慢就会改过来。小孩子跌跌撞撞的情形依旧会出现,但是他现在已经完全学会了成长。他通过成长和经验纠正其错误。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象成总是沿着生活的康庄大道朝着至善尽美顺利前行的人,那就是自我欺骗。事实上,我们接连不断地犯错误,而又没有自我纠正,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生活在一个脱离实际的幻想之中。认为自己是至善尽美的,因而从不注意自身错误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我们无论注意什么,总会看到“错误先生”。这也很正常,因为科学和错误常常是如影随形的,人们之所以能对它们加以区分,就是因为科学能够对错误进行衡量。科学对错误的衡量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是需要精确的数据,这个数据并不会绝对准确,其误差有一个允许的范围。
任何科学都只能是近似的,绝不可能是绝对的。科学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如此。例如,医生给病人注射抗生素,有95%的成功率,但重要的是还有5%没有把握,即使采用线性测量,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加以纠正。没有指出它的可能错误就不可能得出或接受其任何数字。也正是对可能错误的估计才使它具有价值。可能性错误和资料本身同等重要,没有可能性错误就没有可靠的资料。如果在严密的科学中,对错误的估计是这么重要,那么,在我们的工作中就更为重要了。因为错误对我们特别重要,要纠正或者避免错误,我们首先就必须了解错误。只有通过对错误的有效控制,我们才能够趋近完美。既然所有的人(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无可避免地犯错误,那么我们就重申一条原则:改正错误不是最重要的,认识错误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深刻的自我反省,检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
在普通学校里,孩子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犯了错误,因为他们根本不关心这个。犯了错误老师会告诉你,与自己无关。这同我们的自由观念相差多么悬殊啊!如果我不能自我纠正,就不得不寻求他人的帮助,而其他人对错误的认识并不比我好。如果我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自行纠正,该有多好!能够自行改正错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这对性格的形成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否则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
“控制错误”如同一个指针,它能告诉我们是朝向目标之路还是偏离目标之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想到一个城市去,却不知道怎么走,这时人们带上一份地图,或者寻找路标。看到有个路标上写着“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两英里”,我们感到踏实了。但是,如果我们突然看到有个路标上写着“孟买——50英里”,我们就知道走错了。地图和路标是个助手,没有它们,我就得向其他人问路,就可能会得到相反的回答。无论到什么地方,可靠的导引和检验是不可或缺的条件。所以,教育一开始,科学与日常生活需要必须接受的事实就是“承认自己错误的可能性”。
由此我们认识到,生活中的必备常识应该在儿童早期就加以培养,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学校也应该在这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就像提供教材那样。孩子们发展的方向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一生,因此必须随时保证其不能脱离正确的轨道。如果能够在教育中实现这个原则,那么,教师和家长是否完美就无关紧要了。如果这样的话,成人犯了错误也不会再难堪,反而会引起儿童的一定兴趣,因为对儿童来说,犯错误是很自然的事情。当大人也随着孩子一起承认自己所犯错误的时候,彼此之间的纪律便会进一步拉近。可是如果是两个自以为完美的人,他们自然就无心理会对方,因为他们只觉得自己完美无缺,对方则让自己无法忍受。
在我们的学校里,儿童最早做的练习之一就是将一套高度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圆柱体嵌入长木板上相应的圆孔。第一步是让他们认识到每一个圆柱体都是不同的。第二步是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拿着柱体顶端的圆头。儿童开始每一次将一个圆柱体嵌入孔内。但最后他发现,他嵌错了一个。剩下的这个圆柱体比余下的这个圆孔大得多,其他的一些圆柱体又嵌得太松了。儿童再次查看,更仔细地研究所有圆柱体和每一个孔。现在他遇到了一个问题,剩下的那根圆柱体表明他嵌错了。然而,正是这个错误增添了这个游戏的趣味性,使他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练习。所以,这套教具满足了两种要求:
(1)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
(2)让儿童控制错误。
我们学校的玩具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孩子们能很直观地看出自己的错误。这些玩具不但适合3~6岁儿童,就连2岁的孩子也能使用。通过这些玩具,孩子很快改正自己的错误,走上不断完善的道路。当然,能够改正错误,并不等于儿童已经完美了,还必须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才能激发他们工作的愿望。儿童也许会说:“我还是不够完美,还有很多能力有待提高,有很多缺陷需要弥补,但是我最起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会犯很多错误,但是我从来不惧怕错误,并且有信心改正错误。”
所以,他们具有智慧、信心和经验,这是走完人生旅程的保险旅费。保险的这种意义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把儿童带向完美之路也并非易事。告诉儿童,说他聪明或者愚笨,说他反应灵敏或者迟钝,说他好或者不好,都是一种背叛。儿童必须自己明白他能够做什么。重要的是,不仅给予儿童教育的方法,而且给他提供将其错误告诉他的指示物。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孩子们学习的情况。假如学校的教师给他们布置了一些算术题,他们在得出结果之后,总是乐于检查一遍,确保无误之后,再交上去。对他们来说,发现错误远比做对这道题有意思得多。为了增进儿童对错误的认识,我们还在教学中安排了一些明显的错误。儿童对做得更好的兴趣、不断地自我检查和自我测验对保证其进步来说也是非同小可的。儿童的天性倾向于准确,获取准确的方法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在我们的一所学校里,有一次,一个小女孩看到了一张“告示牌”,上面写着,“出去,关门,回来。”她认真地看了看这张告示牌,然后照着去做。但是她在中途停了下来,跑去问教师:“如果我已经把门关上了,我又怎么回来呢?”
“你说得很对。”教师说,“是我写错了。”然后教师重新写了这句话。
“对了。”小女孩微笑着说,“现在我能做到了。”
我们之前已经提到了,错误可以拉近每个人之间的距离,让大家不再有那么多隔阂。错误如果得到改正,同样可以进一步增进人们之间的关系。只要有一个正确对待错误的态度,知道人无完人,那么就能够重新认识错误,并以发现错误为乐。错误本身变得有趣了,它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当然也成了人们之间友情的桥梁。它特别有利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儿童发现成年人的某些小错误,并不意味着他不尊敬成人,成年人也不会因此丧失尊严。慢慢地,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越来越重要起来,因为大家都在用眼紧紧地盯着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