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父母完全有理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烦恼,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这都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事实上,把自己的烦恼告诉孩子,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平等相待的感觉,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那么相应地,他们也会因尊重你而停止自己的无理行为。维尼芙雷特有时候也非常顽皮,每当我被她弄得不胜其烦时,我就会告诉她我的感受,让她知道她正在给我带来烦恼,并让她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
大多数父母可能都有体会,有时候孩子的自私简直令人惊讶,甚至当他们已经到了应该很懂事的年龄,却仍然是那么的“不懂事”。在一般情况下,在困惑中的孩子,即使得到了父母的安抚、慰藉,仍然会有更多的麻烦堆在那些本来就已经非常辛苦的父母面前,迫使父母为他们服务。这常常让父母很生气,却又不便发作,因为他们已经表示理解孩子的苦衷,并愿意尽力帮助孩子。这时候,怎么能有任何抱怨呢?
不过,在我看来,父母的这种自我牺牲和忍耐都是有限的,当这种烦恼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瞬间爆发出来,造成家长和孩子双方的不愉快。因此,在这种不愉快爆发之前,做父母的不妨真诚地跟孩子谈一谈心,说一说自己的困扰,我想会得到孩子们的理解的。
在养育维尼芙雷特的过程中,我发现当我明确地向女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时,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看来,每当这个时候,一向只考虑自己的情绪而不管别人感受的女儿,会突然变得非常有理智,开始照顾别人的情绪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不是控诉和指责孩子,不能把握好这种区别,就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维尼芙雷特有个叫安娜依丝的小伙伴,和自己的母亲达成了一项协议: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安排,安娜依丝每到周六必须首先打扫自己的房间,把它收拾干净后再做其他的事情。可是,在这个协议执行了两个星期之后,安娜依丝的母亲有一天到女儿的房间里检查,发现里面乱七八糟,根本没有整理过。这时候,安娜依丝已经和小伙伴们到外面玩去了,而且玩到很晚才回到家。
安娜依丝一回来,母亲就生气地质问:“安娜依丝,你今天的做法真是让我感到很难过。”
安娜依丝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她可能确实已经把那件事情给抛到脑后了,因而问道:“怎么啦?”
“你总是这样说话不算数,该做事的时候悄悄溜掉,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母亲把自己心里的话说了出来,口气中充满了抱怨与责备。没想到,安娜依丝撇了撇嘴,就走进了自己的房间,把门一关,留下母亲独自在那里生闷气。
那么,安娜依丝的母亲的做法有什么不对吗?她说的那些话究竟是指责还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呢?据我看来,这位母亲一开始确实是想表达自己的感受,但说着说着就变成指责了,而这种指责只会激起女儿的反抗。试想,如果安娜依丝的母亲这样说:“我很失望,我想我们应该履行协议,先收拾完房间再出去玩。”那么,效果必然会完全不一样。这样,既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不满,又没有给孩子发脾气的理由,女儿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自己的母亲,下次必定会做出改变。
在维尼芙雷特小时候,也总是没有时间概念,有时候和小伙伴们玩得高兴了,会很晚才回家。关于这件事,我曾经提醒过她几次,她似乎也有所改正。但有一天,维尼芙雷特和小伙伴们玩又忘记了时间,等到很晚才回家。由于她太小,让我非常担心。于是,一听到维尼芙雷特的敲门声,我就冲了过去为她开门,当时我真想骂她一顿,给她点颜色瞧瞧,但最后还是控制住了情绪。我一见到她就说:“感谢上帝,你总算没有出事。”
维尼芙雷特说:“我一直在罗茜家玩啊,怎么啦?”
我说:“你应该早点回家,刚才妈妈非常担心,你玩到这么晚还不回来,我真怕你出了什么事。”
女儿扑过来亲吻了我:“对不起,妈妈,我以后一定早点回来。”
我采取了正确的方式,让女儿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让她感觉到了我对她的爱,因此她就会懂得理解和尊重我。从那以后,维尼芙雷特就很少让我为她担心什么了。所以,我认为父母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和语气,否则孩子就会认为你不真诚。让他感觉你在责备、刁难他,这样一来,就很难达到你的教育目的了。
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对方。这一规则在成人之间运行,没有任何障碍,可是在大人与孩子之间,它往往被束之高阁。一般来说,大人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很多都是由于父母过于随便的许诺造成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父母,他们在提出建议时往往会表现得过于慷慨,可到头来却又不能兑现,最终导致孩子的不满。实际上,这样做既不尊重孩子,因而也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
维尼芙雷特的父亲总是很忙,很少有时间带女儿出去玩。有一天,终于有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在周末和女儿一起呆上一整天。于是,他在头一天就兴冲冲地对女儿说:“明天爸爸有时间,你想到什么地方去玩,我都可以带你去。”
“哦,真的吗?太棒了!”维尼芙雷特兴奋地喊道,“我想到郊外去搞一次野炊。”
这时,她的父亲却感到有些为难:“嗯,这恐怕不行,那太耽误时间了,因为晚上我还要和别人一起吃饭,可能来不及赶回来。”
“那么,我们就去看儿童剧。”女儿又提出了一个建议。
“可是,那种地方太吵了,爸爸整天忙这忙那的,想安静一下,你再想想别的地方。”
“随你便吧。”女儿顿时变得无精打采了。
“唉,这是陪你出去玩,你怎么会这么没有精神。”
“我说了,随你的便。”女儿看上去几乎有些不耐烦了。
后来,我就这件事和丈夫谈了很久,劝他以后不要随便向女儿许诺。从那以后,每当维尼芙雷特提出这类建议时,我和丈夫都要做一些限制,提出几个具体的游玩地点,供她挑选,或者规定一下行动范围,而不是先使女儿有过高的期望,然后又让她大失所望。我们尽量做到不让女儿天真的脸上出现失望的表情。
我认为,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孩子就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感。试想,孩子怎么可能尊重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呢?要知道,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可以随便摆布的玩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着复杂感情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