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探究能力:深入与表面
本研究中的四位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都有很高的动机,不论是张老师想一直保持优秀教师的身份,还是李老师出于获得自身专业成长的考虑,田老师不求外在的名与利,只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或者宋老师不想让自己在课改中掉队,她们都是美希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的热诚参与者,只不过不同的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优先目的不同。在参与的过程中,作为骨干教师的张老师把自己作为引领变革的人。同时,她很明白,赋予自己这个身份的过程也是专业能力建设的过程。此过程的艰难使她体会和认识到,一个能够给自己提供切实帮助和富有批判力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她不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而且也能够开放心胸,主动寻找能够刺激自己反思的机会(I-Z-1)。也许是李老师在课改中不像张老师那样追求一种优势的差异身份,使自己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或是她在课改中的动机中内在的学习取向多于外在的表现取向,她更能够坦言自己的失败,是四位老师中学习态度最为开放者。田老师把自己定位于专业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也努力地建构着这种专业身份。例如,在谈到她帮助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说,“如果我平时对于学生出现的行为不够留意,或留意之后不能找出根由的话,和家长的交流就会流于表层。我们作为专业的教育者,应该从我们的专业角度来帮助家长”。(R-T-20)在反思中,她也经常用“研究”的字眼来称谓自己所进行的思考和实践。另外,与张老师一样,田老师也自认为是引领变革的人,只不过,她的引领并不是通过赛课、获奖和上公开课等标志性的方式进行,而是在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中表达着这种意识。在她谈到自己反思中的变化时说,以前的反思从整体上对新课程的把握多一些,是因为她觉得很多人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还不到位,后来实施新课程的重点转移到了操作的层面,她就对细节的问题思考多了,因为这样做给别人的启发会大些(I-T-3)。田老师在参与课改中善于求新求变,不守成规。她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批判性地主动去发现。宋老师虽然有很强的发展动机,但是她的态度显得保守,基本上以“只赢不输”的心态来反思。当面对挫折时,表现出来的是遗憾和迷茫,而不能认真地分析问题。在教学信念上,四位老师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她们的信念与新课程的理念是一致的。那么,四位老师都具有很高的参与课改动机,也有与新课程相若的教学信念,张老师、李老师和田老师的反思态度都是开放的,为什么她们之间的反思具有不同的特征呢?(见5.2.5)。
分析资料后我们发现,当教师有较强的反思动机,也有开放的反思态度和明确的反思方向后,探究能力是影响她们反思过程的一个主要因素。这里的探究能力主要指从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张老师和田老师一般能够从复杂的实践情境中捕捉到具体的问题,然后聚焦于具体的问题并分析前因后果,寻找存在于行为背后的理论根据,从而对实践赋予丰富的意义。而李老师和宋老师的反思一般针对一个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常常至于事实的层面而不能深入去探究理论的根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