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随意化现象

随意化现象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这种随意化很可能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不是中小学老师才有的毛病。有的随意,则是因对某种研究方法本来的含义了解不细致、不确切所致。例如,《以初中思想品德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题,其选择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坦诚地说,有关“研究方法和手段”这一部分的表述,笔者基本做法一直是根据课题表格格式的要求,信手填满而已。所以,这种随意化很可能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不是中小学老师才有的毛病。笔者所见到的课题报告,“文献法”是必有的,但有的写成“文献资料法”,有的写成“文献研究法”,还有的写成“文献研读法”,花样迭出,让人眼花缭乱。还有的则是生造方法了,如“观察、试验排除法”“实践反思法”。这可能是报告撰写人,想突出其课题运用这一常规方法中的某一种行为或重点,所以就生造出那么多新名词。当然,也可能是随意一写而已,并非刻意为之。不过,这类生造性的“研究方法”,最好要避免;不然,提出的方法完全是新的或未知的,那么我们还要面临一个新的证明任务,这就不仅是节外生枝,也成了还未画蛇就添足了。当今时代,尽管是创新口号满天飞,但做课题研究不是什么方面都要创新,都能创新的。这既不可能,也不必要,所以即使真有很强的创新冲动,也要学会自我约束和收敛一下。

有的随意,则是因对某种研究方法本来的含义了解不细致、不确切所致。例如,《以初中思想品德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题,其选择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它是这样来表述的:“首先收集案例、分类整理。其次交流、分析、概括出优秀教学案例的共性,筛选出特色个案。再次进行研究、分析,反思自我教学,汇总阶段性成果,从而在参与过程中提高研究者的能力和水平。”

从好的方面讲,报告撰写者很认真,不只是简单罗列出研究方法的名称,而是把所需的研究方法的流程、步骤、目的和结果都做了交代。但问题是,这种对“行动研究法”的个人表述,多少与该方法的“本意”不是很符合;反过来说,这一被描述的“研究方法”已成为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自成一体了,也可以不必纳入“行动研究”的框子里,或不必挂上“行动研究”的牌子。

有的则属于归类很随意。如上面的课题《提高高中学生自主发展的计划与自我调控能力的实验研究》,因为题目标明了“实验研究”,就把“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一股脑儿都归入“实验方法”中;反之,既然称为“实验研究”,却又没有列出应有的、相应的实验法。这类表述,就与一般对“实验法”的理解出入太大,所以表达前需要适当斟酌一下,尽可能按公认或规范的含义来分类。

一般来说,科学研究中的方法,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如果说具有独立性,也就是实验法最具有独立性和系统完整性,也由此延伸出很多统计上和数据处理上的复杂方法,是被独立探究最多并最具有权威性的方法,是当今科学技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方法,尤其在涉及人身医治的药物和医疗器具上,实验法或试验法更是极为严格,如随机、双盲、对照的规定。在教育教学研究中,虽然运用或使用实验法,具有很多的限制和难度,中小学老师在课余时间也未必能全面、长久地进行这种实验研究,但在认识上则还是需要搞清楚这种方法的特有性质和难度,不宜把它与其他方法混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