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大题小做做到位,做好文献检索这一步非常重要。大题之为大题,就在于其范围广泛,内容庞大,所以需要借脑、引智,而文献检索,就是借脑、引智的途径和方法。做好文献检索当然不是目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前人和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把它们纳入我们课题研究的整体框架中思考,由此可以知道我们课题研究的内容哪些可以省略,哪些不可以简略,哪些只需留个接点,从而大规模收缩战线,着重于那些需要着力专攻的内容或方面进行探索和钻研,这样研究才可能深入,并取得更扎实的成果。
对大题小做而言,这一步相当关键。这一步一定不能省去,也不能马虎对待,不能像写“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那样,只是当成一个必须填充的程序或环节,而是要当成一个关键的任务。这个任务有点像侦查部队的行动,要求准确、全面和及时,不然后面的仗就不好打,不好确切布局或构思了。所以,遇到大题性课题,一定要在这方面多花点工夫和时间,尽可能多方面收集文献、资料和线索,不要怕耽误时间,实际上是不耽误时间的。这个过程也是课题研究者深入学习,提高分析、鉴别能力的过程,是不断校正自己的研究定位,确定主攻或突破方向的过程,所以在做好文献检索上多花点时间和工夫,多做文献消化工作,是完全值得的。
举个例子来说,有个课题是《新时期中学生公民道德素养教育实践研究》,这是个很大、涉及面很广的课题,用一本书的容量表达清楚,就很不简单,所以这显然是属于大题一类的课题。这个题目如要对其研究内容大体划分的话,可分成五大板块:新时期、中学生、公民道德素养、公民道德素养教育、实践研究。如此庞大的内容板块,没有点博古通今和多学科的知识背景,以及去芜存菁的能力,真的是不太能做好。这个课题的研究着重点在于“实践研究”,其研究中很多板块更需重点借脑、引智,如“新时期”“公民道德素养”和“公民道德素养教育”这些板块。没有这些前提做支撑和基础,后面的“实践研究”,就无从研究或着手,因为实践研究之所以为实践研究,首先是有理论存在,有一定的规范性知识,不然就无法实践或实施。
正因为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所以这个课题做的“实践研究”,就有点不切题,也没有多大说服力。比如,该校的实践做法如“完善学校网络化德育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全校德育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以及“开展欣赏型德育模式拓展与深化研究”之类,这些与“公民道德素养”和“公民道德素养教育”,有何关系就看不出来;这些与“新时期”有何关系也看不出来。这些设想和做法套在一般的道德素养及其培养上并无不可,与“公民道德素养”和“公民道德素养教育”,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必然关系,更无法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否真能培养“公民道德素养”。因此,这种课题研究就有戴帽穿靴的味道——公民教育被提倡了,然后把“公民”及“公民道德素养”的帽子戴上去,就成了培养公民道德素养的实践研究了。从技术上看,这种课题做得不成功,主要是不会或没有大题小作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