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是一个独立设置的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宋辽夏金史和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以及研究生培养工作,原称为宋史研究室,由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1923—2001)创建于1982年,1990年扩建为历史研究所,2000年组建为宋史研究中心,2001年被教育部评审确定为“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此中心现设有古籍与数字化研究、宋代经济史、宋代政法史、宋代思想文化史、辽金史五个研究室,共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6人,已形成一支中青年力量突出、素质优良、人员精干、大有发展潜力的科研群体。此中心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宋史学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和兼职研究员。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锡东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此中心已成为海内外宋史研究人才最集中、宋辽金史资料最丰富、宋史研究信息最灵通的科研机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同行专家誉为“宋史研究第一重镇”。
二、主要成绩
1.学科建设方面
2005年,由此中心与历史学院共同建设的河北大学历史学科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强势特色学科,2007年获准设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
2.科学研究方面
2001年以来,此中心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36项,其他项目31项,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经费307.9万元。目前,在研项目59项,共有科研经费268.9万元。推出了《漆侠全集》、《辽宋西夏金代通史》、《宋史研究丛书》、《宋辽夏金元史电子馆》等重大标志性成果,并积极开展了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性研究,策划清苑县宋祖陵挖掘及论证研讨会,完成“保定商会档案整理”等课题;就保定地区现存宋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向保定市政府提出建议,并获得采纳。共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5项,其中河北省社会科学特别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除上述成果外,已出版的代表性著作有:《南宋科技思想史研究》、《程朱理学与理范型》、《宋代法律与社会》、《宋代临济禅发展演变》、《两宋货币史》、《宋代社会生活研究》、《〈近思录〉研究》、《中国古代合伙制初探》、《宋代政教关系研究》等,资助出版《宋史研究丛书》多部专著,编辑出版《宋史研究论丛》(CSSCI来源集刊)至第11辑。
3.学术交流方面
此中心同国内外十几个学术机构建立了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2001年以来先后主办“宋代经济史国际研讨会”、“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政府职能与作用国际研讨会”、“10—20世纪中国工商业金融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华文明的历史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与其他单位联合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学术研讨会”等会议。2005年,与韩国宋辽金元史研究会建立定期合作交流机制,并在保定举办了“第一届中韩宋辽金元史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在韩国首尔与韩国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了“第二届中韩宋辽金元史学术研讨会”。2009年在赤峰与内蒙古巴林左旗政府、赤峰学院共同举办了“第三届中韩宋辽金元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此中心研究人员17人次先后赴中国台湾、香港和韩国等地参加学术研讨或讲学,并接收韩国外国语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李瑾明教授和韩国宋辽金元史研究会会长、韩国忠南大学金容完教授做访问学者。
中国宋史研究会秘书处设在此中心,负责处理学会的日常事务,联络海内外学界同仁,向海内外发行《宋史研究通讯》(每年2期,已出版58期)。
4.信息资料建设方面
陆续购置了文津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古典文献研究辑刊》、日本《汲古丛书》等大型丛书及其他各类图书。开发《宋辽夏金元史数据库》,目前已完成4亿字,集合宋辽金元史主要文献于一体的《宋辽夏金元史电子馆》,进一步扩展了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数字化建设范围。资料室现有中文藏书5万多册,外文藏书6千余册,历年期刊千余册,现刊近600种,外文期刊70余种。此中心的宋辽金元史和中国古代史领域图书、期刊、电子文献资料之丰富。
5.人才培养方面
此中心10年间共招收博士生70名、硕士生162名,在注重史学研究能力培养的同时,抓好学风、学术道德建设。坚持每年举办研究生学术论文报告会,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为中心研究生作报告。10年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者52名,获硕士学位者103名,其中韩国籍博士、硕士研究生3名,目前在读韩国籍博士生2人。已接收4名博士后进站。
三、主要经验
1.紧紧围绕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目标开展各项工作
首先是以宋史研究为重点,做好人才梯队建设,为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奠定一支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人才。
2.做好重大课题的谋划
应发挥基地优势和灵活的机制,组织重大课题的集体攻关协作,做到短、中、长期课题规划相结合,不断推出标志性学术研究成果。
3.建设好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
应充分发挥中心的基地效应,加强与海内外宋史研究团体的交流与合作。
四、标志性研究成果
1.《漆侠全集》(共十二卷530万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此书收入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的全部学术论著。此书的面世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反响,《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学网”等多家媒体均予以深度报道。该书于2010年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高奖——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特别奖。
2.《辽宋西夏金代通史》(共七卷八册380万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此书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10—13世纪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历史,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被史学界称为是辽宋西夏金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刊登书评、书讯对此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3.《宋史研究丛书》
20世纪90年代初共出版两辑15部,成为在中国宋史学界有重大影响的学术丛书。
4.《宋辽夏金元史电子馆》
此书是此中心与北京国学时代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电子产品,是目前国内收录范围最大、集众多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断代文献数据库。此馆设计理念先进、功能实用,操作简便,总体上已达到国内的领先水平。该成果的完成和投入使用,对于中国古代史教学科研手段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光明日报》、《大公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凤凰网等新闻媒体都对此电子馆进行了报道。
五、“十二五”建设思路
此中心将继续以科研工作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资料信息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基础,确保宋史研究方面的优势,着重加强在宋代地方政治与社会、宋代文献信息整理与研究、宋辽夏金元数据库等领域的研究。拟采取如下措施:
1.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以制度创新为基础,通过基地人员聘任制和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扩大基地的开放性,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围绕基地建设的五项建设目标开展工作。
2.始终贯彻“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本基地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做好基地科研工作的规划和科研项目的筛选工作,从人力、财力等方面全力支持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保证准时、高质量完成“十二五”科研规划。
3.打造学科发展平台,拓展研究领域
新设立科技史研究所、文献信息研究所、宋代地方政治与社会研究所,吸纳人才,凝聚力量。以三个新设立的研究机构为平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创新宋代地方政治与社会研究新领域,整合资料信息、数据库、网站多方面资源,力争建成国内外最丰富全面的宋辽夏金史研究资料信息、文献整理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