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建立了独立的教师教育体系。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教育部开始致力于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要求因地制宜地推进市(地)教育学院与师范院校的合并,发挥师范院校的学科、师资、设备的优势,实现职前职后培养的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1999年3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明确提出了建立开放教师教育体系的思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建立了独立的教师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自成系统,为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教师补充、质量提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从事教师职前培养的师范院校和从事职后培训的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也因长期以来固定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无法了解教师教育其他环节中的内容、模式、方法等,导致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体系的割裂,造成教师教育缺乏整体、系统,教师教育难以从教师职业生涯、教师终身发展的角度进行系统规划,教师教育质量不高。教师教育院校也在这样一个割裂的环境中难以实现整体质量的提升。

当前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还在外部制度上强制性地实施职前职后割裂的教师教育。为提高我国教师教育的整体质量,职前职后一体化是必然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教师教育综合化浪潮下,也开始建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还致力于建立并完善独立的教师培养体系和教师培训体系,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一些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合并走上综合化道路趋势的出现,以及由教育部倡导的全国范围内高等学校资源整合带来的合并、升格运动,以承担学历补偿为主要任务的独立的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在这个过程中被合并,事实上出现了教师培养机构和培训机构合并的局面。

为实现教师教育的大学化,以及高等学校的资源整合,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学院和少数教师进修学校成为师范院校的合并、升格运动中的重要参与者。当时不少地区把教育学院和师范院校合并为新的教师教育机构,如辽宁省把辖区内几乎所有的教育学院被合并在师范专科学校内,名称上取消教育学院的称谓,只保留师范专科学校的名称;在机构上实现了职前职后的整合。1990年,辽阳市教育学院与辽阳师范专科学校、辽阳大学合并为新的辽阳师范专科学校。鞍山市教育学院合并在鞍山师范专科学校之内,丹东市教育学院合并在丹东师范专科学校内,阜新市教育学院与阜新师范专科学校合并。铁岭市教育学院、朝阳市教育学院、本溪市教育学院、锦州市教育学院、抚顺市教育学院、营口市教育学院都与辖区内的师范专科学校合并。除了省教育学院外,几乎实现了地市级教育学院与师范院校的合并。

随后,不少省份将地市级教育学院与同属一个辖区的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如1992年贵州省铜仁教育学院合并在铜仁师范专科学校之内,通什教育学院合并在通什师范专科学校之内。1997年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又与遵义教育学院合并。1995年6月,湖北省的荆州教育学院和黄冈教育学院合并于辖区内的师范专科学校。1997年2月,淮阴师范专科学校与淮阴教育学院合并。1998年晋中师范专科学校和晋中地区教育学院合并为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些省会城市开始将其教育学院与其市属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如1991年,南京市教育学院合并在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内。

可以说,地市级的教育学院和师范院校首先进行了合并,实现了机构上一体化。

鉴于继续教育机构因长期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相对于继续教育其基础设施、培训功能都显得比较薄弱,很不适应高质量继续教育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教育部开始致力于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要求因地制宜地推进市(地)教育学院与师范院校的合并,发挥师范院校的学科、师资、设备的优势,实现职前职后培养的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1999年3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明确提出了建立开放教师教育体系的思路。提出教师教育层次结构重心逐步升高;职前职后教育贯通的目标;提出积极推进地(市)教育学院与当地师范院校合并,提高教师教育的效益和质量。[56]

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与师范院校的合并进一步规模化,不少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在这样的方针下实现了与师范院校的合并,从而使原来独立的教师培训体系基本瓦解。

1.省级教育学院进入合并高潮

在建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政策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些省级教育学院也进入合并浪潮。如1996年4月23日,河北教育学院与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合并为新的河北师范大学。1997年2月3日,宁夏大学、宁夏工学院、银川师范专科学校、宁夏教育学院合并为宁夏大学。1997年8月13日青海教育学院与青海师范大学合并。1998年7月20日,云南师范大学与云南教育学院合并。1998年8月26日,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合并。1999年3月12日,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津教育学院合并为新的天津师范大学。同年3月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山西省教育学院合并为新的太原师范学院。2000年3月,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合并为南京晓庄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与湖南教育学院合并。2001年7月,甘肃联合大学、甘肃教育学院合并为新的甘肃联合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与内蒙古教育学院合并。2002年3月,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这里不再一一枚举。

以上这些教育学院有的合并在师范专科学校和师范学院内,有的合并后升格为师范学院,其教师教育的职能依然保留,教师继续教育的职能也因此也得以继续保留。[57]

2.教育学院与非师范院校合并为综合性院校或职业技术院校

在合并升格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教育学院与其他非师范院校合并为综合性院校,或职业技术院校。如邯郸学院前身是河北省师范学校,1982年升格为邯郸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1月经省市政府批准,原邯郸师专,邯郸市第一、第二教育学院,市幼儿师范四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邯郸师专,2004年5月17日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院校。2004年合并了晋中地区教育学院的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晋中学院。

1997年,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海拉尔师专、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内蒙古电大呼伦贝尔分校组建呼伦贝尔学院,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呼伦贝尔学院。2003年,赤峰教育学院与赤峰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电视大学赤峰分校等合并成为本科普通高等学校赤峰学院。2003年凉山教育学院与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凉山大学合并组建为西昌学院。2003年4月,西安教育学院与西安联合大学合并为西安文理学院。四川轻化工学院、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自贡教育学院合并为四川理工学院等。

另外,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指挥下,有些教育学院与其他学校合并为职业技术院校。如1998年6月,南宁职业大学、南宁市教育学院、广西电大南宁分校合并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同年,大同高等专科学校与大同市教育学院合并为大同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7月,淮北矿务局职工大学、淮北教育学院、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淮北分校合并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为山东科技大学。2002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教育学院合并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这些合并为综合性院校的教育学院,一些还承担教师教育的任务,也有一些教师教育的任务已经淡化,甚至取消。其中职业技术院校多数还承担着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任务,但因缺乏相应的氛围和严格的管理,教师培养的质量存在较多的问题。

3.一些从事继续教育的机构直接改名为教师教育机构

教育学院的变革过程中,还有一种现象是教育学院在未合并的情况下,从名称上直接改为师范院校,使其成为包括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功能的教师教育机构。如2006年3月,云南德宏教育学院改名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临沧教育学院改名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丽江教育学院改名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同时承担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任务。

在各地教育学院与其他院校合并、升格的过程中,原来属于独立的教师教育体系中的教育学院所剩无几。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已经建立独立的教育学院265所,在校生28.04万人;教师进修学校2153所,在校生59.97万人。截至2005年教育学院只有80所,在校生18.79万人;教师进修学校1703所,在校生18.20万人(2003年)。[58]截止到今天,独立的教育学院所剩无几。就省级和市级的教育学院而言,全国只有北京市教育学院、贵州教育学院、桂林市教育学院、宁波教育学院等少数几所。

当前,随着教师继续教育机构的消亡,我国三级教师培训体系基本瓦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并没有因独立的教师教育机构的消亡而停顿,而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局面。

教育部在促进职前职后教师教育机构整合的同时,也要求师范院校从事教师继续教育。1999年1月13日,教育部颁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提出:3年内,以不同的方式对现有中小学校长和专任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到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提出全国培训10万名中小学及职业学校骨干教师。[59]该《计划》明确要求各级师范院校承担起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

这样,6所部属师范大学和一些综合性的大学承担着培训1万名国家级骨干教师的重任,而以省属师范大学为主体的师范院校和少数非师范院校,承担着培训10万名省级骨干教师的任务。随后,各地推行了自己的骨干教师和全员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省级和地市级的师范院校成为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主力。

截止到2001年底,由教育部首次举办的万名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集中阶段的培训全部结束。涉及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及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12个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38个单位承担了培训任务。[60]这些承担骨干教师培训的主体是师范大学。

1999年9月,教育部又颁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继续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和普通师范院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具体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61]

这以后,各级师范院校与独立的教师进修院校共同承担起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几乎所有的师范院校都成立了教师培训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与其他院系共同承担着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如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都成立继续教育学院,与其他院系共同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

进入21世纪,教育部开始全面构建新的教师培训体系。2003年,教育部实施“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其主旨是:在政府指导和推动下,以高水平的师范大学和其他举办、支持教师教育的大学为主体,各类教师教育机构、专业机构共同参与,以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服务支撑,教师教育系统和卫星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即“人网、天网、地网”相互融通,系统集成,形成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教师学习型组织协作体,形成远程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远程教育与面授、自学相结合,网上授课、收视与答疑辅导相结合,实行“课程超市”模式,实行“学分制”开放管理,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规模、高水平地培训教师,大幅度地提升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62]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电视台、高等教育出版社等12家单位联合建立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

2005年 9月7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2003—2007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加快推进全国教师网联计划,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等提出了明确地指导意见和工作部署。《意见》提出,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构建以师范院校、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和教育机构为主体,以高水平大学为先导和核心,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支撑,中小学校本研修为基础,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沟通,覆盖全国城乡、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水平。

在该计划的指导下,我国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中的最低层次的机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得到了改造。这个原承担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为主要任务的机构,随着小学教师学历的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实现,因功能单一,质量不高已经不能很好地承担起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不少教师进修学校也在师范院校的合并过程中被合并、升格、取消。为了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200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把剩下的教师进修学校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进行改造。要求各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的电教、教研、教科研等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师培训机构。2003年,教育部又提出以教师进修学校为基础,实施“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计划,即推动全国的市(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其他相关教育机构整合重组,或联合合作。以整合资源的方式,与大学建立联系,使这些中心成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和联系纽带,成为教研一体,管理服务一体的现代教师教育服务支撑系统,成为现代教师教育远程教育的工作站和教学点,为教师研修学习提供服务与支持。这以后,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和县级教科所、教研室、电教馆等整合,建立起各地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教研中心。

按照《2003—2007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2007年底前,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工作要在加快推进教师网联计划的总体框架下,努力完成以下三项任务:一是实施1000万名中小学教师新一轮全员培训;二是实施200万名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高培训;三是实施100万名骨干教师培训,形成中小学骨干教师梯队。[63]截止到2007年,教师网联9所普通试点高校现有远程教育学生244233人,其中师范专业学生为137295人,约占全部学生的54.58%。西部、农村地区的学员增幅明显,教师网联9所普通试点高校的网络教育学生中,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为59497人,约占全部学生的24.36%。

除了教育部强力推行之外,各省也开始积极推进本省区范围内的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天津市。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天津市通过教师教育资源的一体化、职前职后培训的一体化、教师教育管理的一体化努力建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在建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资源,天津采取了如下措施:(1)20世纪90年代末,天津市将原有的教师教育办学实体和办学资源进行了重新调配与组合。将原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津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为新的天津师范大学,建立了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机构。(2)2000年以来,新组建的天津师范大学先后在全市18个区县设立了“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区县)分院”,在天津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横向沟通的网络。(3)天津师范大学成立了“天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这个中心由全市教育专家和资深教师组成。该中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与合作,即通过请中小学校长、名师到师范大学讲授教育类课程,要求中心的教师要深入一所中小学,联系一项教改实践,总结一个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完成一项市级以上的优秀教学成果。(4)自2003年以来,天津师范大学在市区逐步建立了10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到2007年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扩展到50所,使其成为培养新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的专家基地、基础教育的科研基地以及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天地。

为了实现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天津师范大学进行了积极探索。2004年开始,天津师范大学在教师的职前培养方面,逐步采取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的模式,鼓励学有余力且立志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优秀本科生,在接受学科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可以选修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学生须修满规定的30学分,方可获得学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结业证书。在职后培训方面,天津师范大学按照教师生涯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为了保障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天津市在教师教育管理上开始一体化的管理。首先,自2000 年以来,天津市的教师教育管理在市教委的领导下,由天津师范大学负责实施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全部过程。形成了以师大为龙头,下设区县教师教育分院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一体化的管理网络。其次,成立教师教育处。为便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天津师范大学特别成立了教师教育处,统一行使原来由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和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对教师教育工作的管理职能,负责创新、构建、组织实施与教师教育有关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工作。再次,成立了“天津市教师教育专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人员构成以天津师大从事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家为主,适量聘请市教委及区县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名校长、基础教育界的老专家等。其职责是审议有关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定;对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对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进行督导,参与课程质量的评价工作;对教师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提出意见和建议。[64]

其他省市如上海市、北京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也以各种方式努力实现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

总之,当前我国正逐步走向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我国以教师教育的概念替代、发展师范教育的概念,形成职前职后整合的一体化的现代教师教育的新观念。在管理上,各地正在打破条块分割的师范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统一协调的领导体制,形成上下结合、内外融通的教师教育网络。在教师教育上,突破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割裂、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互不衔接、不同教育机构不相往来的教育模式,建立起职前与在职教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互贯通的教师培养培训机构。另外,不少地方和院校正在探索建立结合教师职业生涯特点的、系统化的教师教育的内容、课程结构、培养途径与教学方法;探索建立一支既能承担教师职前教育,又能从事在职教育,既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又能与中小学实际密切结合的师资队伍的新机制。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495页。

[2] 何东昌:《刘西尧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1611~1612页。

[3] 何东昌:《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胡耀邦同志在欢送中直和国家机关培训中小学师资讲师团同志们大会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2307页。

[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675页。

[5] 何东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2287页。

[6]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1647页。

[7] 何东昌:《高沂:“办好师范教育,提高师资水平,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作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1852页。

[8] 何东昌:《高沂:“办好师范教育,提高师资水平,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作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1852页。

[9] 李友芝等:《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内部资料),第4册,第1509~1510页。

[10] 何东昌:《刘西尧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1615页。

[11] 何东昌:《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1649页。

[12] 何东昌:《高沂:“办好师范教育,提高师资水平,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1852页。

[13] 何东昌:《关于教师教育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1850页。

[14] 何东昌:《高沂:“办好师范教育,提高师资水平,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作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1852页。

[15] 何东昌:《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1649页。

[16]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82—1984》、《中国教育年鉴1985—1986》,《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年鉴1988》,人民教育出版社。

[17] 何东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1588页。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516页。

[19] 《我国教育学院的非常大发展及对策》,《高等教师教育研究》,1989年第1期。

[20] 何东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1832页。

[21] 何东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1833页。

[22] 何东昌:《教育部加强教育学院建设的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2048页。

[23] 何东昌:《教育部关于加强小学在职教师进修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2068页。

[24]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4年,第204页。

[25]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4年,第204页。

[26] 何东昌:《教育部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2048页。

[27] 何东昌:《教育部关于加强小学在职教师进修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2068页。

[28] 何东昌:《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1863页。

[29] 何东昌:《小学教师进修中等师范教学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2036页。

[30]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82)》,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05页。

[31] 何东昌:《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3060页。

[32] 何东昌:《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3060页。但1977年高中教师的学历数据来自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发展教师教育的意见》,同上书第1649页。

[33]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4年,第205页。

[34] 何东昌:《关于成立管理干部学院问题的请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2094页。

[35] 何东昌:《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2089页。

[36] 何东昌:《国家教委、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8—2002)》,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51页。

[37] 以上资料来源见:http://bbs.news.sina.com.cn/?h=http%3A//bbs.news.sina.com.cn/g_forum/00/37/04/view.php%3Ffid%3D13686%26tbid%3D1551&g=6.

[38] 袁运开:《关于提高高师本科教育质量的一些认识和实践》,《高等教师教育研究》,1989年第1期。

[39] 何东昌:《朱开轩:“大力办好教师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实现跨世纪教育发展目标而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4044页。

[40] 何东昌:《教育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8—2002)》,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241页。

[41] 何东昌:《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1—1997)》,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3450~3453页。

[42] 资料来源:西南大学2006年招生网。

[43] 华南师范大学网站,学校简介。

[44] 山东师范大学网站,学校简介。

[45] 河北师范大学网站,学校概览。

[46] 师范非师范专业的比例根据各校2006年招生简章提供的专业计算得出。

[47] 山东师范大学网站,有关2006年的招生信息。

[48] 南京师范大学网站,有关2006年的招生信息。

[49] 资料来自2006年太原师范学院网站。

[50] 2006年聊城大学网站。

[51] http://www.hdc.edu.cn.

[52] 深圳大学资料来自该校网站。

[53] 2006年厦门大学招生网。

[54] 天津体育学院网站。

[55]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网站。

[56] 何东昌:《教育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8—2002)》,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241页。

[57] 教育学院合并的信息全部来自教育部师范司2006年的统计数据。

[58] 1989、2004、2005年数据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9/2003/2004/2005,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育,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6》,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70页。

[59] 何东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8—2002)》,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216页。

[60] 师范教育,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46页。

[61] 何东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8—2002)》,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371页。

[62] 管培俊:《改革创新加快转折,实现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24期。

[63] 师范教育,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5》,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93~294页。

[64] 张巨斌:《天津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