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教师教育院校调整趋势

我国教师教育院校调整趋势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教师教育具有很强的大学化特征。教师教育院校中有“985工程”大学5所,有“211工程”大学23所。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师范司的指导和帮助下,对全国529所教师教育院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教育投入不足与办学条件相对落后是各类教师教育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对529所教师教育院校的调查中,有345所占调查总数的62.2%的院校认为需要制定教师培养机构标准。综合性院校中也有相似的趋势。

新世纪以来,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我国教师教育开始进入以走向开放、提升层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改革发展新时期,教师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为新时期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表现为:(1)教师教育体系逐步开放,开始形成师范院校与其他高校共同培养教师的新格局,教师来源产生结构性变化。(2)教师教育结构布局得以初步调整,办学层次显著提高。1999—2007年,我国中等师范学校由815所减少到196所,师范专科学校由140所减少到45所,高师本科院校由87所增加到97所,已有若干所大学进行硕士层次教师培养。(3)教师教育院校培养教师的规模结构更加合理,学历层次显著提高。1999—2007年,中师毕业生数由30.9万人减少到21.2万人,专科师范毕业生由13.2万人增加到26.6万人,本科师范生由6.1万人增加到27.9万人。2007年与1999年的师范毕业生相比,中师生减少了31.4%,专科生增加了100%,本科生增加了357.4%。高师毕业生与中师毕业生之比由1999年的38∶62调整为2007年的72∶28。我国的教师教育具有很强的大学化特征。(4)教师教育院校办学实力有所提升。高师院校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得到加强。教师教育院校中有“985工程”大学5所,有“211工程”大学23所。至2005年,27所师范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40多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80多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0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所师范大学共有39个重点学科。

自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教师教育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上述显著成就,但面对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小学教师存在较为严重的供过于求现象;教师教育的“优先发展、适度超前”政策尚未很好落实;缺乏教师教育机构的资质标准;教师专业标准要求不明确,教师资格制度不严格;专科和中专层次院校师范生素质下降明显;师范生就业于教育领域的比例偏低等。

自2006年至2020年的15年间,共需培养小学教师212.01万人,年均14.13万人。呈现先抑后扬的变动趋势,2006—2010年均需培养教师7.39万人,2011—2020年均需培养教师17.51万人。调查显示,2006年我国中专和大专层次的毕业师范生实际从教的数量分别约为3.74和12.29万人,合计为16.03万人,培养量高出2006—2010年均需求量的1.17倍。若持有中专和大专文凭的新任教师就业对象都为小学的话,将造成我国小学教师培养存在较大幅度的过剩现象。

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师范司的指导和帮助下,对全国529所教师教育院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教育投入不足与办学条件相对落后是各类教师教育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教师教育经费依旧投入不足,教师教育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在新形势下,教师教育“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政策尚未很好落实。

在对“您认为对我国教师教育院校的宏观管理上哪些改进是必要的?”一题回答中,选择“加大对教师教育院校的经费投入”的院校有485所,占调查院校总数的93.2%。其中有214所院校是在与“制定教师培养机构标准”、“制定教师培养的课程标准”、“提高学校办学自主权”和“给予培养机构更多政策支持”的比较中选择并对“加大对教师培养机构的经费投入”进行了排序。排序的结果如图3-5所示。其中有52.3%的院校把加大办学经费的投入排在第一位,有23.4%和18.7%的院校将其排在了第二和第三位,充分说明教师教育院校对增加办学经费需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办学经费的来源上,国家财政拨款只占学校办学总经费的45.6%,学费收入甚至略高于财政拨款,达到45.9%,学校创收、社会捐助等其他来源占8.5%。

图3-5 214所院校对“加大经费投入”重要性的排序

另外,如图3-6所示,在“影响教师教育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回答中,有89.4%的院校选择“办学经费紧张”,有61.2%的院校选择教学场地和设备等资源紧张,也说明办学经费是影响教师教育院校发展的主要原因。

图3-6 影响教师教育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许多综合性学院,由于师范生学费与非师范生相比学费偏低,生活补助又高,影响了学院办师范专业的积极性,使得在学校层面上,在综合性院校对教师教育的投入偏低。

目前承担教师职前培养的机构较为多元,除了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外,其他各类机构包括综合大学/学院、理工大学/学院、科技大学、农业大学、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海洋学院、中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广播电视大学等机构都参与了教师职前培养。由于缺乏与教师专业化相一致的教师培养机构资质标准,导致教师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办学层次出现混乱局面,表现之一是低层次的学校办高层次的专业。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养机构的认定主要以利益分割为重,严重影响了教师培养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在对529所教师教育院校的调查中,有345所占调查总数的62.2%的院校认为需要制定教师培养机构标准(见表3-6)。经检验,就不同类型学校而言,在需要制定教师培养机构标准的看法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5),一致认为有必要制定教师培养机构标准。其中,在师范院校内,从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再到师范学院、省属师范大学和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对于制定教师培养机构资质标准的认同度从62.2%增长到83.3%,说明师范院校中培养层次越高,越认为有必要制定教师培养机构标准。

综合性院校中也有相似的趋势。从专科层次的综合学院到本科层次的综合学院,再到省属综合大学,认为有必要制定教师培养机构标准的比例从57.1%上升到70%,上升了近13%。在职业技术院校中也呈现出随培养层次的提高,支持制定培养机构资质标准的比例也越高。体育艺术类院校认同制定资质标准的比例达到76.9%,略高于省属师范大学,低于部属师范大学居于第二。

总之,表3-6说明,不论是师范院校,还是综合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办学层次越高,越认为有必要制定教师培养资质标准。

表3-6 对制定教师培养机构标准必要性的看法

对制定教师培养机构资质标准从区域维度进行方差分析发现,总体而言,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F=4.773,p<0.05)。又进一步对不同区域之间差异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其差别主要表现在东部与中部之间的差别(p<0.05),东部与西部,中部与西部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值来看(表3-7),东部地区院校对制定教师培养机构资质标准的认同度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院校,最低的是中部地区。

表3-7 对制定教师培养机构资质标准态度的区域分析

注:**表示p<0.05;此问题选项的赋值为:“没有必要”为0,“有必要”为1。

在345所认为有必要制定教师培养机构资质标准的院校中,有157所院校是在与“制定教师培养的课程标准”、“加大对教师培养机构的经费投入”、“提高学校办学自主权”和“给予培养机构更多政策支持”的比较中选择并对“制定教师培养机构标准”进行了排序。图3-7显示,其中有24.1%的院校把制定教师培养机构资质标准排在第一位,认为这比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增加经费投入,提高办学自主权和给予政策支持更重要;再加上22.3%的院校选择并排序为第二,说明制定教师培养机构资质标准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图3-7 157所院校对制定教师培养机构资质标准的优先顺序

特别在综合性学院和职业技术学校中,教师教育课程不完善。另外,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不严格、不科学使得非师范院校对师范院校的冲击很大,影响了师范生的就业和学习。

调查中的80多所高等和中等职业技术院校2006/2007学年在校师范生达到20多万人。这类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现代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所需的职业技术人才,这种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职业教育与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育是不同的。教师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知识、能力与职业道德的教育者,这些教育者必须具有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现专业发展。职业技术院校所实施的职业教育目前很难培养中小学教育所需的反思性实践者。

受到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高等教育扩招,师范教育并轨收费,以及自主择业的影响,部分办学层次低、办学水平不高的院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

表3-8显示的是近年师范生素质与高校扩招之前,以及教师教育还未开放之前师范生素质的比较。504所院校师范生素质的均值为2.94,说明整体来说,师范生素质与1999年相比基本持平。但是,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类型院校之间师范生素质的变化达到了极其显著性的差异(F=8.867,p<0.001)。具体来说,中等师范学校、专科层次的综合学院得分明显低于平均值,说明这两类师范生素质有明显下降。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师范专科院校的得分也低于平均值,显示出这两类师范生素质有所下降。这四类师范生下降的院校均为专科和中专层次的院校(图3-8)。

与部分专科与中专层次师范生素质下降相反,本科层次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大学、本科师范院校和省属综合大学的师范生素质有所提高。其中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素质提高明显。另外,体育艺术类师范生素质也有明显的提高。

表3-8 与1999年相比,师范生素质状况

注:***p<0.001。此问题选项的赋值为:“提高非常大”为5,“有提高”为4,“差不多”为3,“有下降”为2,“下降非常大”为1。

图3-8 与1999年相比师范生素质变化

从区域看,东部地区师范生素质得分为3.13,略高于平均水平,而中部地区为2.97,与总体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西部地区略低于平均水平。所以,从区域内的变化趋势看,东部地区的师范生素质在提高,而西部地区在下降。经区域间的多重比较发现,东部和西部师范生素质的变化已经达到了显著性的差异(p<0.05)。不过总体而言,经方差分析检验,东中西部地区的师范生素质变化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F=2.045,p>0.05)。

表3-9 师范生素质变化的区域比较

调查发现,2006年我国教师教育院校师范毕业生就业于教育领域的比例偏低,最高是中等师范学校(86.78%),最低是体育艺术类院校(35.10%);2006年全体师范毕业生就业于教育领域的总体比例是58.52%。这种低就业率所导致的结果是降低了我国教师培养的效率,浪费了教师教育资源。

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的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体系。中小学新教师培养要有计划、分步骤地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最终形成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师教育新格局,并逐步加大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培养力度。持续深化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实现师范生高质量的专业化发展,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对师资的各项需求。下面从短期、中期和长期分析教师教育院校改革与发展的任务。

1.建立现代教师教育制度,规范教师教育院校办学

我国已经形成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但教师教育院校,特别是非师范院校在办学规模、专业与课程设置、师资等方面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中专层次教师教育院校办学规模过小,不利于各学校形成比较完善的培养体系和教师队伍,也不利于形成浓厚的师范教育氛围,从而影响中师生的培养质量。多数教师教育院校的课程和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一些院校的教育实习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因此,需要建立与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相适应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全面、系统地监控各级各类教师教育院校的教师培养过程。

2.缩减中专层次教师教育院校数量

由于我国当前小学教师存在较为严重的供过于求现象,加之近年来中师生源质量急剧下降,未来新配备的小学教师原则上以大专师范生为主,应当考虑在近几年内通过制定与实施教师教育机构标准,在提高质量的思路下减少中师生培养机构,重点缩减培养规模小、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师队伍不完善、缺乏师范教育传统学校的数量。因此,今后几年内,对于培养中师生学校的调整,应当把重点放在中等师范学校以外的如职业高中、中职和成人中专等机构上。同时,对中师生的调整思路是,具备条件的中师逐步升到师专,或者逐步合并到高师本科,部分中师转向培养幼儿教师,不具备培养教师条件的不再培养教师。

3.继续提高中小学教师培养层次

根据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小学教师需求量会逐步增加,培养大专层次师范生的教师教育院校规模可基本不变。另外,我国学前和幼儿教育发展需要大量师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学历水平提升的需求,今后大专层次教师教育院校要逐步转向培养小学、幼儿教师,逐渐退出培养初中教师的定位。

1.完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全面提升教师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提高教师教育质量,需要师范生的选拔、培养、任用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制度基础上。因此在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此标准涉及师范生的选拔机制和标准,教师教育院校师范专业及其课程设置标准、教师教育质量的评估标准、教师资格制度等,全面规范教师教育院校的办学,确保师范生的培养从入口到出口都能建立在科学规范的标准和程序基础上,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2.基本取消中专层次教师教育,加大大专和本科层次培养规模

根据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能力,2011—2015年期间,我国基本不需要培养中专层次的师范生。2012—2016年,教师教育机构应完全减少中专层次的院校,包括中等师范学校、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基本保持大专层次和本科层次院校的数量规模,但相应需要适当增加大专层次师范生的培养规模,适当增加本科层次师范生的培养规模。

综合大学基本保持大专层次师范生的培养规模,适当增加本科层次师范生的培养规模,适当增加硕士层次师范生的培养;本科层次综合学院基本保持大专层次师范生的培养规模,适当增加本科层次师范生的培养规模;专科层次综合学院基本保持大专层次师范生的培养规模。

1.形成系统完善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

利用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办学优势,培养高质量教师是今后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要矢志不渝地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性现代教师教育制度,以这些制度为依托,规范各级各类教师教育院校。同时使这些院校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

2.重点加强本科及以上教师教育

长远看,我国小学教师基本上要达到本科学历,中学教师中相当部分需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因此,本科教师教育院校要减少大专层次教师的培养规模,适当增加本科层次教师的培养规模,逐步扩大硕士层次教师的培养规模,从而实现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目标。

附表1 1978—2007年师范院校数

附表2 2007年师范类普通本科学生情况

附表3 2007年师范类普通专科学生情况

附表4 2007年师范类中师学生情况

附表5 我国师范大学名单 (2007年,共38所)

注:校名后带“*”表示该校为“211工程”大学,“**”表示该校为“985工程”大学。

附表6 我国师范学院名单(2007年,共59所)

附表7 我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名单(2007年,共45所)

附表8 举办职前教师教育的综合大学名单(2007年,共70所)

注:校名后带“*”表示该校为“211工程”大学,“**”表示该校为“985工程”大学。

附表9 举办职前教师教育的综合学院名单(2007年,共128所)

附表10 举办职前教师教育的独立学院名单(2007年,共35所)

附表11 举办职前教师教育的高等职业学校名单(2007年,共102所)

[1] 本文中的教师教育院校指开展教师职前培养的所有院校,但不包括专门进行教师在职培训的教育学院及进修机构。

[2] 2005年底中等师范学校数为244所。此处为250所,可能是此处统计的是还未到2005年底的数字。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周钧副教授、施克灿副教授参与本节的讨论与写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