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由一元(共性、封闭)到多元(个性、开放)
一元指的是一元标准、共同认识、普适价值,多元指的是多元解释、个性认识、独特价值。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融进自己的感受、体验、理解,带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倡导学生认识和思维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为此,新课程教学提倡和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多种解读、对问题的多种解答和对情景生活的多种体验感悟。多样化和个性化激活了课堂、激活了思维,有助于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出个性来。
多元教学的立足点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经验背景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异,因而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立足于差异性的教学,是从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出发点,满足学生个性的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往往也不平衡,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
多元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积极建构过程,它不是简单地吸纳、记忆。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的过程。
多元教学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尊重学生的多元思维。教师不再用传统的定论去束缚学生的思维,也不用标准答案去排斥学生的异议,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教学内容,提出不同见解,这对发展独特个性,培养创造精神,挖掘创造潜能,大有裨益。
鼓励教学的多元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提倡教学的多元性并不意味着排斥一元性。我们反对的是片面地强调一元性,因为无条件地求同、求统一,容易导致事物和价值的单一、凝固,导致封闭、循旧、排他甚至专制。
第二,多元教学也需教师的价值引领。课堂上的开放话题,有利于师生与教材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人生观的渗透。在这个过程中,巧妙的引领将会使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实现真正的统一,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多元解读文本时出现的不良倾向或价值偏离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否则,有学生解读出拾金不昧者缺少经济头脑,舍己救人者不懂珍惜生命时,就不仅仅是教育的悲哀,而是人类的悲剧了。
案例1:《江雪》[2]
生: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
一石击起千层浪。是啊,不在钓鱼又是在做什么呢?是照搬教参中现成的答案,还是允许学生的多元解读?说不定有意料之外的精彩呢!
生: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
万里江山,银装素裹,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之美也!
生:老人感到十分孤独、寂寞,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
妙!
生:我觉得老人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
生: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
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隐含其中吗?
生:老人是在钓一个春天!
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遭受重重打击之下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至情至性,独具慧眼,精彩!
这样的语文,才能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是的,学生也有思考的自由,也有说自己话的权利。教师要放弃“话语霸权”,关注学生敏感的心灵,微笑地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教师要创造性地带着审美的眼光处理教材,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吟咏、体验、感悟、表达,去自我建构,自我觉醒。
案例2:周益民老师执教《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3]
师: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
生:因为大自然里充满着知识,充满了科学的奥妙。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师:哦,那就是说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科学课本了!谢谢你,你打开了我的思路,我的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咱们不妨来讨论讨论:大自然是本什么课本呢?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本语文课本,当你看到树木的时候,就会想起“木”字。我们倚靠在大树旁,不就是“休”字吗?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音乐课本。小燕子是音符。《燕子》中写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生:我认为是美术课本。它色彩鲜明,线条多样,层次丰富。山川田野,鸟兽虫鱼,都是画上的景观。
师:好美呀,我又想起了一句诗:云是天空的画。
生:我不说课本了,我认为大自然是一本童话书,一本用绚丽色彩描绘成的童话书。春天的童话是嫩嫩的,夏天的童话是碧绿的,秋天的童话是金色的,冬天的童话是雪白的。
师:好浪漫的想象啊!同学们,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又美妙,打开它,你就会感受到它的魅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它还会是数学课本、体育课本,甚至舞蹈课本。我们只要用心阅读,也同样会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大自然课本。
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表达各自对大自然的感悟。相对于一元化的标准答案,如此丰富生动的阐释价值更胜一筹,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油然而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不是教师强加的,也不是课本所能给予的。在平和从容的氛围里,教学如一幅绿意浓浓的画卷,在亲近的谈话间,学生链接生活体验,激发智慧的火花,舒展思维的触角,展示语言的魅力,习得语文的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