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认可标准的理论基础:目标评价理论
NCATE1957年的认可标准是以泰勒的目标评价理论为基础的。
从美国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来看,20世纪初在桑代克(E.L. Thorndike)的领导下,教育测量运动在美国蓬勃展开,各种标准化测验被大量编制出来。进入20世纪30年代,教育测量运动受到批评,从而导致了教育评价的产生。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是教育评价的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出现了以教育目标为依据的“泰勒评价模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泰勒期”。
泰勒评价理论的形成与“八年研究”密不可分。1933~1941年,在卡内基基金会的资助下,由艾钦(W.M.Aikin)领导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开展了为期八年的课程改革研究,史称“八年研究”。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总结课程改革实验的结果,成立了以俄亥俄大学泰勒(R.W.Tayler)教授为领导的评价委员会,用所设计的新的评价方法,对课程改革实验效果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评价。研究结束后,泰勒于1942年发表了关于教育评价的文章,首次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并论述了有关的原则和方法,这标志着教育评价理论的正式形成。泰勒也因此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
泰勒评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1)教育是使人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和改进的过程,教育目标是学校希望实践这种变化和改进的愿望。(2)教育计划能够通过对该目标实际完成情况的分析来进行评价,所以教育评价是一种衡量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3)人类的行为是复杂的,所以要从各方面进行评价。教学活动类型和方法是评价的重要对象,是可分析和综合的。(4)除了纸-笔的测验外,应采用包括观察行动、调查、评定在内的多种评价方法。总之,泰勒的评价理论强调,学校教育评价的目的是衡量学校教育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包括教育目标所规定的掌握知识的程度、预期学生应达到的价值观、心理状态、知识应用、能力水平等方面的程度,而教育测量只是它的手段,这种手段应因评价对象的不同而不同。[38]
泰勒的教育评价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确定教育目标,这是整个评价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其次是设计评价情景,要依据预定目标中期望学生变化的那些行为来设计;再次是选择和编制相应的评价工具,这些工具要能够引发出符合预定目标所期望的行为变化;最后是分析评价结果,以预先确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来分析评价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程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泰勒的评价模式以教育目标为依据,以衡量教育活动的目标达到程度为评价目的,因此泰勒模式也被称为“目标模式”。
泰勒对教育评价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评价“八年研究”的实践基础上,泰勒首次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创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教育评价史上的里程碑。
第二,泰勒的目标模式以教育目标为评价标准,用预定的结果作为尺度来衡量学生的进步水平,从而避免了教育评价的任意性和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39]
第三,从评价的对象看,以往的教育测量评价的是学校的教育成就和效率,如升级率、退学率、学生学业成绩等。而泰勒的评价模式以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为主要对象,如课程、教育计划、学生学习效果等。评价的对象更为广泛,从各个方面来综合进行判断,所以这一模式比较符合教育和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对评价提出的要求。
第四,从评价的手段看,泰勒提出了多样化的评价工具,除教育测量外,还包括观察、调查等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