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有哪些,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有哪些,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工作和处理知识信息,但它却推动知识信息的加工处理。具体的非智力因素由12种具体的心理因素组成: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坚持性、自制性、独立性。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情感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及构成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20世纪初,随着智力概念的提出和心理测验的蓬勃发展,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美国心理学家亚里克山大(W.P.Alexander)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非智力因素”的(nonintellective factors)概念。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非智力因素及其与智力因素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非智力因素开始备受关注。在我国,燕国材最早就非智力因素问题进行了研究。1983年他发表《应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一文,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

非智力因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概念,为了进一步揭示其性质,可以运用系统的观点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次来考察。

1.广义的非智力概念

一般认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

2.狭义的非智力概念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五种基本的心理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工作和处理知识信息,但它却推动知识信息的加工处理。

3.具体的非智力概念

具体的非智力因素由12种具体的心理因素组成: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坚持性、自制性、独立性。

(二)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如前所述,非智力因素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5种基本要素构成,它们与智力活动和学习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实际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主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1.兴趣与学习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它从一定的需要出发,并伴随着满意的情感。在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中揭示,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学习。

兴趣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学生兴趣的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兴趣的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是逐步深化的。有趣处于兴趣发展的最低级水平,是由外在的新异现象吸引所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不稳定。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型发展而成的。其特点是已基本定向,基本稳定。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结合,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其特点是积极自觉,相当稳定。学生的兴趣只有达到了志趣的发展水平,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因此,教师要关心学生兴趣的发展,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和诱发他们的兴趣,为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有利条件。

2.情感与学习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情感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它虽不直接起作用,但其影响却十分明显。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情绪和情感可以影响和调节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识过程。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都告诉我们,轻松、乐观、愉快的情绪可以使人肌肉放松,心情平静,持这种情绪学习,就可以使人精力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敏捷、活跃。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看,愉快的情绪可以使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保持大脑活动的高效率;而不愉快的情绪可以引起心率加快、紊乱,促使人垂头丧气,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扰整个认知过程,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如不少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错,考试时因过于紧张,成绩反而下降。

情绪和情感影响学习效率。心理学家泽尔勒(Zeller)就情绪对学习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他让甲、乙两组学习能力相等的大学生都学习无意义音节,同时让他们进行排列方块实验,然后测验他们对所排列图形的记忆效果。当甲组学生测验时,给予了赞美的评语,接着再让他们继续学习无意义音节;而对乙组学生给予非常严厉的批评,随后,让他们再学习无意义音节。结果发现,乙组学生受到批评后,心情沮丧、紧张,方块测验成绩越来越差,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效果也大大降低;而甲组学生却积极性高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这表明,愉快而热烈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人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精力集中,记忆效果好;如在痛苦、烦躁不安的心情下学习,注意力涣散,记忆效果就会差。

总之,情绪和情感对人的学习活动的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既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增强学习效率,也可能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削弱、降低学习效率。一般说来,高兴、快乐、喜悦等积极情绪,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痛苦、忧伤、愤怒等消极情绪,对学习起阻碍作用。

3.意志与学习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去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学习活动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要使学习活动坚持下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的参与。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是不行的,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

张一雄、马加乐(1993)曾就四种意志品质与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意志品质与其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其中有1/3多的被试,其意志品质与学习成绩之间有着较高的正相关。总的来看,初中学生的相关程度高于高中学生的相关程度。这说明,意志在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意志的四种品质中,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性与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程度都比较显著。而以上品质中所包含的独立性(包含于自觉性)、原则性(包含于坚持性)和自励性(包含于自制性)与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程度较其他特征(如指向性、灵活性和控制性等)的要显著高些,说明意志的这些特征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心理因素。由此看来,从意志的品质着眼,从影响中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意志特征入手,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提高中学生学习效率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4.性格与学习

性格是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1]。性格特征对一个人的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控制作用,对其学习活动效率有着巨大的间接影响。性格特征可以较好地预测一个人的学业成就。有一个研究表明,对进入幼儿园的儿童进行自我观念的测量,可以预测这些儿童两年半以后的阅读成绩,而且这种方法的预测效果要好于智力测量的预测。

美国心理学家高夫(H.G.Gough)运用加利福尼亚州心理调查表(简称CPI)研究了18种性格因素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结果发现,支配性、上进心、责任心、社会化、宽容性、遵循成就、独立成就和智能效率8种性格特征与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29~0.44)。沈德立教授等(1995)研究了11种非智力因素与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1)学习坚持性、注意稳定性、好胜心等性格因素与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学习成绩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2)情绪稳定性和支配性与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学习成绩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3)学习责任心与小学生和高中生的学习成绩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

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其学习效果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良好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学业成功,而学习上的成功又会增强学习者的信心,产生良好的心境,提高学业上的抱负水平,学习更加勤奋,进而促进其“开朗、乐观和积极进取”等性格特征的发展;反之,如果学习上经常失败,必然会导致其消极、颓废、恐惧和羞愧等情绪,时间一长,会使学生形成消沉、悲观、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征。

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即动力系统,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型、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过程、知识的掌握以及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主要起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一)动力作用

学生的需要及其表现形态,是引起学生学习以及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内驱力。一个人一旦确立了远大的动机,并在广泛而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驱使下,必然能坚持不懈为之拼搏,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这是非智力因素极好的表现。其实智力的本身并没有积极性可言,智力的积极性只有通过非智力因素来调动。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非智力因素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健康发展,学习积极性高,态度正确,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这就有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促使智能发展;反之,非智力因素发展不良的学生,则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觉性,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缺乏毅力。因此,教师抓学生的智力发展,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刻苦学习的态度,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定型作用

定型作用也就是把某种认识或行为的组织情况越来越固定化。在学习、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中,良好的智力或能力的固定化,一般取决于学生主体原有的非智力因素和各种技能的重复练习程度。意志直接影响学习、智力与能力目的性、自觉性和坚持性,从而影响认识或活动的质与量。

(三)补偿作用

非智力因素能够弥补智力和能力的某些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爱好、毅力、自信心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因知识基础差而带来的能力上的不足,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的就是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补偿不良智力因素。正因为发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某些智力水平不是太高的学生也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成绩、能力、耐力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