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班风校风与学习
一、班风与学习
(一)班风的概述
班风是班集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整体风貌。班风主要体现着班集体的整体面貌,是班集体中处于不同身份的成员精神面貌、思想道德、认知行为等的共同倾向和集中表现。它是经过长期细致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在全班师生中逐步形成的一种风气,通过群体成员的思想、言行、风格、习惯等诸方面表现出来,对全体成员起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班风的形成过程
1.班风建设的主体
(1)班主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决定着班风的发展方向。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教育理想和班风建设目标,并在班风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班主任在班风建设中具有目标导向作用,引导着班风的发展方向。
班主任担负着统一和调整本班教师教育教学的任务,通过对任课教师的协调作用对学生发挥间接的影响。班主任还担负着组织和指导学生活动和生活的职责,对班风的形成发挥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班主任又要联系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探讨教育方法,指导家庭教育,从而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
(2)学生。在班风建设的过程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影响,而是在其原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主动地接受教育影响。同样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不同的班级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正是在这种个人与集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生个体和班级都获得了发展。建设优良班风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的发展是班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班风建设必须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任课教师。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规范和道德的化身,是学习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态度、情趣、行为习惯、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基本态度和作风比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技巧和方法更具有一致性、稳定性,从而对学生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改变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世态度和行为习惯等。在一个班级形成良好班风的过程中,任课教师群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2.班风形成的阶段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班风是在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精神风貌,通过师生员工的思想情操、科学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反映出来的。班风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确立班风建设的目标阶段。一个班建立起来之后,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要求、本班师生的实际情况,确立班风建设的目标。确立班风建设目标的过程就是班风建设的过程,如组织全班同学讨论班风的标准、实现班风建设目标的途径、班风建设中可能要遇到的问题等,使全体成员明确自己的班风建设目标,认同自己班风的建设目标,用目标来激励全体成员。
(2)建立群体规范阶段。必要的群体规范是维系班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具有规范成员行为、确保班级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严格的纪律既是班风建设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又是班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基本保证。它能对成员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训练,使全班同学在班风建设的总目标下,形成统一的认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班风建设中,必须重视群体规范的建设,这是优良班风形成的重要步骤,也是班风建设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
(3)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阶段。集体舆论是一个群体经过相当长时间形成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公众意见,正确的集体舆论既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又是形成和发展优良班风的巨大力量。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比班主任个人的力量要大得多、有效得多。班风与集体舆论是密切联系的,要建设优良班风必须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要充分运用正确健康的舆论来建设优良班风。
(4)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阶段。当集体的目标和对成员的要求被全体学生所普遍认同之后,集体的规范会成为每个成员自觉的行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争光、为集体的发展而作出自己的贡献成为个人的内在需要。这时学生对集体有相当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班级的规章制度和一些重大原则问题,班级大事能保持相同的认识和评价,因而能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集体心理氛围。一旦进入这个阶段,班风建设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良好的班风也就形成了。
(三)班风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并且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优良的班风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沃土、成才的摇篮。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发挥着任何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所不能取代的特殊教育作用。
1.规范和约束作用
优良的班风是长期对班级良好管理的结果,也是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努力进行班级集体建设的结果,一旦形成,它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精神教育力量,对成员的行为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一个新成员加入班级后,他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很快就会被班风所影响,自觉地去克制或改变原有的与新的班级不相适应的作风,去适应新环境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后,个人对集体观念和行为习惯会逐步内化,变成自己的观念和行为,这时他将由最初的被动顺从到主动参与,使自己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关心集体的事务和荣誉,与集体融为一体。班风对成员的约束和管理作用不同于制度管理,也不同于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它是学生的自主管理,是通过集体舆论、群众监督来实现的,是以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2.导向和激励作用
良好的班风虽不是固定的课程,也没有专职教师,但它作为一种氛围、一种风尚,能激发一个人的激情,产生暗示作用,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有人称之为隐形课程、第二教师队伍。良好的班风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把个人的目标同党和国家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推动个人去争取成功和进步。
3.凝聚作用
良好的班风能够使班级成员产生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生活在愉快、信任、和谐的心理氛围中。这种氛围能激发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并在认识上保持一致,使成员更加珍惜和关心集体,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集体成员自觉地团结起来,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使班集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凝聚力强的班级有利于形成自信、尊重、信任、合作、乐于助人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四)建设优良班风
班风的形成是伴随着班集体的形成而形成的。所谓班集体的形成并不是指简单地将几十个年龄相近、学习能力及学习基础相似的学生编制在一个班级之中,而是指这几十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领导核心、常规管理模式和独特的班级精神风貌。它不再是几十个人的简单集合,而是几十个学生为同一个目标步调一致地努力的集体,因此我们认为班风形成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班集体的形成。而一经形成某种类型的班风,又将对班集体的巩固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班风的建设在实践中应有以下基本的过程。
1.提高认识,确定班风标准,建立班级目标
确立班风标准是形成班风的先决条件。其基本依据主要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如义务教育法、德育大纲、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总之,班风标准既要依法合法,又要结合实际。班级目标是指班级内成员共同具有的期望、追求和所要达到的成果,是班风发展的方向,也是全班学生人生的导向。一个班集体的班训应具有丰富的内涵,应体现班内奋发向上的班内精神和班级奋斗目标的主要内容。
2.应用正确的舆论建设班风
健康的舆论是实现班集体目标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有健康舆论的班集体中,舆论会鼓舞同学们奋发向上,启发学生与班主任的要求产生共鸣,并去努力实现或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任务。班集体健康舆论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在创建班集体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结果。在具体的实践中,如要建立严格的班级纪律,要创造积极生动的气氛,还要发挥榜样的作用。
3.建立班级核心
班级的核心是班级干部,建立一支称职的干部队伍,是创建优良班风的保证。因为班干部是集体的骨干力量,在创建优良班风中,他们是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是班级的先进部分。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干部和积极分子最关心班集体的建设,最有主动精神。所以,干部队伍是建成班集体必须具有的条件,也是创造优良班风的推动力量。在优良班风的建设中,班主任的作用再大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外因,而班干部却是班集体建设的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才能推动优良班风的建设。
4.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轻松、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善于体察理解学生的心情,做出恰当的情绪反应,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进行能动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按照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方向发展,进而在整个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注意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提高自己研究学生的能力、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教育的能力等。
5.在活动中培养优良班风
组织班级活动是形成班集体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班风的重要途径。在班级活动中,不仅可以加深师生间、同学间的了解,使教师能够多角度地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道德行为准则等,而且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并在活动中注意帮助他们学习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培养同学们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不断深化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认识,还能在活动中向同学们进行团结友爱、遵章守纪的教育,这就为良好班风的形成开了好头。
二、校风与学习
(一)校风的概述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简称,它是学校领导者和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比较突出的、富有该校特色的、相对稳定的精神风貌和行为倾向;是在全体成员认识统一的基础上,在共同目标指引下,经过长期努力逐步形成的;是全体成员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行为和共同舆论的综合体现。
(二)校风的构成要素
校风主要是由领导作风、教风、学风、规章制度以及校园文化氛围几个方面构成的。教风与学风是校风的基础,规章制度是校风的内在表现,校园文化氛围是校风的外在表现,领导作风是造就良好校风的关键,几个方面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推动着校风建设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1.领导作风
领导作风主要指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它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领导的作风在全校师生中具有示范和表率作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领导作风在校风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引导、支配、推动或制约着其他风气的形成,是整个校风建设中的关键因素。领导作风的公正、民主、创新、务实等方面,是学校建设优良校风所必需的。
2.教风
教风是教师们在长期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特点和作风,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水平、教育教学方法和艺术等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良好的教风通过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一言一行表现出来,具体在一个教师的身上,它又是教师人格特质和执教艺术的风格,是教师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教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风是良好校风的体现。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感染力,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在用言语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伦理道德,其教学风格如仪表、教态、语言、手势、表情、作风等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对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记忆、理论联系实际都有促进作用。
3.学风
学风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倾向性的价值观念、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和态度,综合表现为一定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的好坏是校风的最终体现,也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体现。良好的学风对塑造学生人格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学风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勤学好问、博学善思;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尊师重道、虚心学习;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等。
4.规章制度
学校规章制度是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目标而制定的,是要求领导、教师和学生遵守的,以学校组织的权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对其组织成员具有约束、导向和激励作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目标,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学校的文化传统,它有助于学校的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严格的制度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能相得益彰、在校风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5.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的文化活动;广义的校园文化还包括课外活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师生关系、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带有文化特征的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心理倾向等。校园文化既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风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犹如清新的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浸润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三)班风与校风的关系
班风与校风密切相关,一方面,校风是班风的大环境,是班风形成和发展的温床,校风的好坏及其变化会影响到班风的好坏与变化;另一方面,班风是校风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在一定的条件下,班风的好坏对校风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班风也制约着校风的形成和发展,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校风与班风是相互区别的,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一所校风好的学校里,有班风好的班级,同样也可能有班风较差的班级;一所校风较差的学校同样也可能有班风较好的班级。因此,班风的好坏要受到校风的影响,但又与校风不完全一致。从时限性来看,一个班的班风会随着班级学生的毕业而消失,要受到时间的限制,具有时限性;而校风却可以由老班学生传给新班学生,代代相传,具有长期的延续性。
(四)建设优良的校风
优良的校风是每位学生和家长的期盼和要求,同时,建设优良校风也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管理环节,是教职工持之以恒、通力协作的整体工程,是校长管理学校的重要环节。
1.完整、准确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
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并接受正确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要具备优良的校风。
2.建设优良的领导作风
以校长为首的领导集体的工作作风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关键因素,在校风的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在领导作风的建设上,各级领导要做到用人处事公道正派、无偏私,要深入群众,了解下情,这是贯彻群众路线的需要,也是对学校实行民主管理、诚心诚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体现。领导不仅能够善于学习、勤奋努力、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更要大胆探索、开拓前进。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还应做到深入实际、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形成干实事、重实效的务实作风对建设优良校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建设优良的教风和学风
教师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他们对学生的接触是直接的、频繁的。教师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其思维方式、治学态度、行为准则无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知识的积累以及才能的增长。因而,教风之于学风,其影响是直接的、重要的,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是校风建设的主体,他们的学习风气的好坏,品行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校风的质量,学校领导及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优良的学风,有效地促使受教育主体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实现素质的优化超越,使优良校风的形成成为必然。
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极投身社会这个大课堂之中,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坚持开放办学的指导思想,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于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