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

班级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日常管理是班级工作的基础。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从时间上来说主要包括班级阶段性管理和每日管理工作,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班级教学管理、班级德育管理、班级体育卫生管理、班级安全管理、班级财物管理、班级档案管理等等。因此,班主任的教学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如果说任课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那么班主任的学习指导任务主要就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第一节 班级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

班级日常管理是班级工作的基础。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从时间上来说主要包括班级阶段性管理和每日管理工作,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班级教学管理、班级德育管理、班级体育卫生管理、班级安全管理、班级财物管理、班级档案管理等等。

一、班级的阶段性管理与每日的管理工作

(一)班级的阶段性管理

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的管理:

1.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主要有:做好新生的编班或交接班工作;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和要求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制订班级教育管理工作计划或工作要点;领取班主任工作用品;检查教室内的各种设备,如发现损坏或不齐备要及时修理、备齐。

2.开学初的工作

主要有:做好学生的报到注册工作;指定好临时班干部,组织学生打扫教室,布置好学习环境;指导学生领取教科书、练习和教室公用用品;抓紧对学生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组织开第一次班委会或积极分子会,指导学生制订学期计划,报名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小组等。

3.期中工作

主要有:向科任教师了解学生半学期以来的学习、品行情况,并与其共同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品行中的问题,以及提高改进的措施;听取班干部和学生对半学期工作的意见,检查班主任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做好半学期工作的小结,召开家长会等。

4.期末工作

主要有:组织好学生期末复习和考试,并做好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组织学生评选“三好学生”,写好学生操行评语;布置假期作业,安排假期活动;认真做好班级工作总结,提出下学期班级工作的设想。

(二)班级每日的管理工作

每日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经常性的管理工作。班主任每日要做的管理工作主要有:早晨,组织好学生到校后的早读,晨检或晨会;课间,组织好学生做好“两操”,即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中午,安排好留校用餐学生的休息和活动;下午,组织好学生的体育锻炼、课外活动,清扫教室和包干清洁区,组织好放学。有住校生的学校,班主任还要组织好学生的晚自习和早操,检查学生就寝,关心学生住校的生活等。除以上管理工作外,还要及时记载学生出勤情况、安全卫生、纪律情况,做学生的个别教育和处理学生中的偶发事件等等。

二、班级的教学管理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学管理促进和保证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班主任的教学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不仅是学生在校从事的最经常、最大量的活动,而且是学生成长为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一员的主要训练途径。班级是一个学习的组织,把班级学生的学习活动管理好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和中心任务。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应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制度、学习纪律、学习评价以至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等等,都是学习管理的内容。

(一)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强学习动力

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任课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当然也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那么班主任的学习指导任务主要就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班主任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具有目的性,而学生学习的目标的是推动自身学习的动力。班主任应帮助小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产生于学习的需要。学习需要的满足,会使学习需要得到强化。学习动机对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应努力使具有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促进其学习活动。

2.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表现,是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人们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然会有效地学习。教师应有意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认识兴趣。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的好坏影响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态度较易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对班级学习态度的教育管理,应坚持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通过教育集体影响个人,通过教育个人促进集体。要教育全体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班主任要领导全班同学建立必要的学习制度,规范学习行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塑造亲切、自然、可敬的教师形象;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举行一些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消除学习中的消极情绪,加强对学习环节的指导与协调,使学习的每个环节都有高涨的热情。班主任应使每个学生进步,要引导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让学生体验成功。当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上取得成绩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导致学习和工作的抱负水平提高。小学生更是如此。

3.培养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品行

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动化了的、持久的学习行动方式。这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定型,往往成为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学习的成败。小学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小学生习惯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在学习环节中应培养他们制订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讲、课堂笔记、认真答问、课后复习、单元小结、冷静应考、试卷分析等好习惯,课外延伸方面应培养他们珍惜时间、定时定量、用参考书、课外阅读、资料积累、诗文背诵、学思结合、学以致用、课外活动、学习卫生等好习惯,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奋发努力、虚心好问、独立思考、科学用脑、乐于想象、善于观察、认真专注、勤于动笔、正确书写、珍惜时间等好习惯。

4.克服学习困难,培养学习意志

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但仅有兴趣是不够的,因为,学习毕竟是一种艰苦、细致、持续的脑力劳动,学习过程中会有各种困难,必须培养学习意志。学习意志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的心理过程。要学有所得,必须坚毅顽强、刻苦钻研,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班主任要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确立符合个人的情况的学习目的;在平时不断地鼓励学生克服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志;强调自我的努力,这是培养学习意志坚强的人的基本途经。

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的教育,学习习惯、意志的培养,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以榜样,让他们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乐趣,由内向外地形成正确的态度;又要提出要求,进行学习纪律上必要的约束,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由外向内地强化训练,形成正确态度、良好习惯和意志品质。

(二)强化学习过程管理,提高学习效率效果

学习过程直接决定学习效率效果。班主任一定要切实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学习过程管理一般包括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做好课前预习、抓好课堂管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有效地完成各项作业等。

1.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一般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休闲娱乐、时间安排等四个要素构成。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制订好学习计划,正确确立学习目标,有效、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既有每天的学习计划:早读课的安排,自习课的安排,晚自习的安排,休闲时间的安排;又有周末的学习计划:安排对一周学习内容的系统复习;还有阶段性复习计划:为迎接阶段考试(期中、期末等),安排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制订学习计划要贯彻差异性、整体性、发展性、可行性和变通性的原则。

2.教育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要做好思想准备,备好课本、笔记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具。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要了解各学科下节课学习的内容,课前尽量安排预习,任课教师如提出预习要求,一定要学生切实做到。

3.切实加强课堂管理

课堂是班级授课制中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是学习主体,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课堂不断得到改革、完善和发展,但课堂作为一种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主要在课堂上进行,为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进行,保证高质量的教和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管理,制定必要的课堂规范,并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使之成为学生的课堂行为方向和范围,成为引导学生行为的指南。通常的课堂规则是:①上课预备铃响后,学生应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②保持教室安静,遵守课堂的教学秩序。③任课教师进入教室后,全体起立,待教师还礼后坐下,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时应起立。④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迟到时应在教室外报告,获得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⑤教学仪器、学习用具摆放整齐。⑥上课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按要求做好笔记。

4.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各项作业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一环,是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要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复习。指导他们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多种感官参与、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形式多样化,巩固所学知识。学生作业的直接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此外,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按时、独立、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作业。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的效率取决于方法,班主任应十分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1.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要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的自我规划,正确地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对学习有着不同的认识水平,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此外,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究。班主任要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为他们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2.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从课程的学习来看,一般有预习的方法、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作业的方法。知识的掌握少不了记忆。小学生对记忆过程以及自己记忆水平的认识能力较差,因此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记忆的方法很重要。比如,帮助小学生在理解记忆目的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小学低年级学习,不善于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识记的目的任务。教师应特别注意加强具体指导。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指出哪些字必须会认或会用,哪些课及段落要背诵或讲述,哪些公式、定理和口诀要熟记,并说明记住这些知识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要求小学生记住的内容,必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检查,既使学生正确理解记忆的意义,又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水平。

3.指导学生学会思维

学习总是伴随着思维。概念的学习、题目的理解与解答都涉及思维。班主任应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来指导学生学会思维。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水平不高的特点,应指导学生以直观材料帮助思维,同时教给学生逻辑推理的方法,随年级增高还应培养学生归纳、演绎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方法、策略的训练。

4.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时间的概念、合理利用的意义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都需要逐步指导。

5.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与写笔记

小学生的读书生活是为一生发展奠基。读书可以开阔人的眼界,拓宽人的思路,发展智力;读书可以理解人生活的价值,陶冶情感等等。班主任要向小学生宣传介绍好书,启发和诱导他们产生强烈的读书愿望;指导读书方法,让小学生逐步学会精读和速读。写读书笔记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许多儿童爱看书,但往往看过就忘记。有效的读书方法是写读书笔记。低年级的小学生不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只要求他们简单地写读书日期、书名、书籍作者、重要的话语摘录。这些对于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有好处。要求三四年级小学生开始写读书笔记;五六年级小学生,可写感想、体会,摘录书中精彩的词句,也可以发表对书的评论和意见。

6.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中国古训中有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前者强调活动、实践、躬行对于知识学习和掌握的意义,后者强调的是悟。我国现在深入推进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指导小学生养成主动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的习惯,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课外学习指导,拓展丰富学习内容

课外是指课表上安排的课堂学习以外和校外的时间与空间。课外有广阔的天地,是学生学习、锻炼的好场所,尤其是实行双休制以后,属于课外的时间更多。由于对课外学校没有具体的、严格的纪律规定和管理,加上当前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与复杂多变,特别是计算机与互联网逐步普及,加之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辨别力弱,因此,班主任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和学习指导的研究,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课外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总的来说,课内课外要以课内为中心,课内学习指导课外,课外活动的学习要丰富课内学习。

对课外学习,总的有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延伸完成课内的学习。第二,进行丰富的、有益的课外活动和学习,发展个性特长。锻炼、娱乐、兴趣小组,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身体,增长智慧与经验,锻炼意志、情感、思想与道德,发展个性特长,这是课内无法满足的极有价值的学习。第三,辨别、抵制不适宜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这需要班主任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抗拒诱惑的能力。

(五)重视考试思想教育,做好考试管理

考试是教学的基本环节,通过考试,既可以检测教师教的质量,学生学习的质量,同时也可以督促学生进一步巩固、系统化已经学过的知识。它既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教学成败,及时调整教育对策,完成教学任务;又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因此,班主任要认真做好考试的教育与管理。

考试的常规管理要求分考试前、考试中和考试后。考前要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系统复习,以迎接考试。考试中要沉着应考,诚实考试,考试不作弊,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起码道德品质的检验。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考试道德的教育,考试中要运用监督手段,杜绝舞弊。考试后,班主任则要引导学生分析考试中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学习。同时,要做好各类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是要关心那些在考试中失利的学生。

学生考试作弊大体上分无意作弊和有意作弊两种。无意作弊,多为低年级学生所为,他们或出于好奇心,或出于好胜心,借机表现自己能“帮助”较差的同学。有意作弊,多为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受错误意识支配,或为取得较高的分数,以获得父母的奖励;或为出人头地,满足自尊心和虚荣心;或为表现江湖义气等等。班主任不仅要运用监督手段防止舞弊,还应当分析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机,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具体如下:

1.强化思想教育,杜绝作弊根源

考试作弊,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更为严重的是污染了一代人的纯洁心灵。要重视思想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目的性、学习态度的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诚信教育,强调考试的意义、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思想上杜绝考试作弊的根源。

2.淡化分数观念,消除精神重压

作弊的直接诱因是为了追逐分数。所以应该淡化分数观念,纠正纯粹以分数来衡量教学质量高低、决定奖罚的不正确做法;同时,教育学生懂得分数不是命根子,只有会学习,能创造,才能终生受益。

3.改革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

教师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指导学生能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水平,及时与教师、同学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开发自己的潜力。

4.协同配合,根治作弊陋习

要与家长配合,以全面协调发展要求学生,不能单以分数来衡量学习的优劣,让学生从分数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这有利于根治考试作弊的现象。此外,健全考试制度,对考试作弊行为从严处理,也是杜绝作弊的有力措施。克服作弊行为,关键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三、班级的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通过学校教育的多种途径来进行。在小学,这些途径主要包括: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由此可见,班级管理本身就负有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而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要上好(或配合上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做好学生周记、班级日记、学生档案、班级总结及奖惩、评定操行等工作,贯彻落实好《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训练,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这些都是班主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其实班主任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应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应从本班实际出发,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班级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

四、班级的体育卫生管理、安全教育与管理

(一)体育卫生管理

体育卫生是指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学习、生活、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证。指导学生学会健体,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班主任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健体放在班级工作的首位。要帮助学生建立进行体育锻炼的制度和体育锻炼的组织,也要对学生参加学校统一的体育活动进行组织督促,大力开展有益于健康的体育活动。如早操、课间操、游戏活动、体育竞赛活动、课余体育活动等。在卫生保健方面,要加强班集体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管理,使他们讲究卫生,学会保健。如让学生了解饮食卫生、学习卫生、个人卫生的基本常识,按要求做好眼保健操,安排与督察卫生值日工作,培养良好的集体卫生与个人卫生习惯,预防常见病,检查学生身体,关注学生的性健康等。班主任可利用班会对学生加强教育提出要求,安排卫生值日表。安排时,最好以周为单位,一个小组值日一周。这样,学生不易忘记。眼保健操要求按时认真,动作到位,教室安静。常见病预防、学生身体检查应配合医务室做好相关宣传发动工作。要着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学生学会科学的饮食,爱护眼睛,保护牙齿,衣着整洁,讲究个人卫生,保持桌面、课本及个人物品整洁有序,达到讲究卫生的目的。

(二)安全教育与管理

安全教育与管理,是小学班主任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据统计,全国每天平均有一个教学班的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每年近2万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其中死亡原因占第一位的是溺水,其次是交通事故。由此看来,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班主任要把学生的安全、法规教育与管理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杜绝安全隐患,确保每个学生在校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生存、生活、自防、自救及遇事处理能力。

五、班级财物管理

班级费用的收入、支出和保管,应主要由学生自己负责,班主任指导即可。一定要注意:不要随意收学生的费用,即使学生自愿,也要加以控制;不要随意支出,更不能不恰当地支出,或是作其他不合适的开销。班级设备、财产管理也是班主任的一项工作,这项管理的主要内容有:财产设备的数目、质量、使用情况,财产设备交接,财产设备消耗、损坏情况等。

六、班级环境管理

班级环境管理主要是指物质环境的管理。班级物质环境实际上是以物质为载体的环境。这种环境会打上人的烙印,因此,对生活于其中的小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班级物质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布置、座位编排等。

(一)教室环境布置

教室是班级组织存在的物质条件,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班级生活的主要场所,还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心灵家园。教室的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优美的教室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创设一个具有教育功能的优雅舒适的教室环境,是教室布置的核心,也是班集体建设及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室的布置应该以教育目标、年龄特点、学生的需求、审美观念、兴趣爱好等为基础,体现教育性,突出班级特色。教室的布置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怎样才能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生动、积极而又受学生们欢迎的教室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完成。教室布置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教育性

教室布置应与小学教育目标和学生活动特点协调一致,体现教室环境的教育功能。教室的布置要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必定有赖于富有教育意味的教室布置。例如,设计小小信箱、心声板之类的交流区,可以产生同学之间互相激励、巧妙化解师生和生生之间矛盾的作用。

2.实用性

教室布置不能只是装饰与点缀,应配合教学单元内容的需求,适时布置与教材有关的辅助教学资源,以符合时效及达到实用性。如开展地理教学时,老师可贴一张中国地图在教室后面,以促进教学。

3.安全性

不要使用有危险性的材料布置教室,如果布置的物品有易破损、毒性或危险性的,都应特别注明予以警告。若为悬挂物应牢固,避免掉落伤人。

4.时效性

配合学期的工作有些布置可以不用变动,但学生的书画作品、手抄报、好作文、优秀作业等要定期更换,有些可以每天变动,如黑板上每天写一条名人格言,随时保持新鲜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去观赏、探究,实现教室布置的教育效果。

5.心理性

教室布置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教室布置应有所区别,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形成特色。整个布置,既要生动活泼、简洁明快,又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比如教室前面一般可安排班训、校训等内容,而不宜张贴色彩绚丽的书画作品。同时,要考虑到色彩的心理效应,如暖色系的比重(如红色)太多,会使学生在进到教室时产生躁郁不安的感受。

6.美观性

要努力做到教室整体结构和谐,合理利用空间,色彩搭配自然,用色不可太多,不要以为颜色的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即为学生所爱;内容丰富生动,形式优美多样,使教室成为一个有班级特色、积极向上的优化美观的教育环境。

7.自主性

教室布置最好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小学低年级可由师生共同设计制作,高年级则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参与设计、参与布置,使教师布置的过程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增强班级凝聚力的过程。

8.经济性

教室布置由于要经常更换,所需材料和经费应该加以考虑。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以废物利用或社区资源为主,以师生动手为主,减少成品购置,以达经济实用的效果。

(二)教室座位编排

座位的编排是指学生日常座位次序的排列方式。座位的编排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以及整个教育活动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班主任要以学生为本,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因素,既要科学地安排座位,又要注意方式方法。

1.座位编排应考虑的因素

班主任在座位编排和管理方面,要注意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来考虑。即从学生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综合考虑学生座位的编排。

(1)生理因素方面。①身体的高矮和视力强弱。在一般的情况下,身材矮、视力弱(听力差)的学生座位往前排,身材高、视力强的学生座位向后排。如有的学生身材很高,但视力(听力)却很弱,要作为特殊情况,在不影响后排同学视线的情况下,安排在前一点的座位上。②性别的不同。小学生可以男女同桌。

(2)个性因素方面。①性格、气质的差异。性格、气质不同的学生结合为同桌,可让好动的学生与文静的学生坐在一起,这样可以“静”制“动”,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让性格孤僻的学生和性格开朗的学生坐在一起,让遵守纪律的学生与自我约束差的学生坐在一起,这样在某些方面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制约,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②智力因素的差异。善于思考、学习成绩的好与学习方法掌握不好、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排在一起,注意力好的与注意力较差的搭配安排,兴趣爱好相同与不同的合理安排,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3)视角环境因素。排完座位后,还要根据新出现的情况随时调整学生的视线,防止产生斜视,同时让学生左右视力、听力和脑神经得到均衡的刺激,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建议每周或每两周班级座位循环调动,下学期可反向循环。

2.座位的编排方式

应从有利于不同类型学科上课的需要,考虑座位的编排方式。适应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改变学习方式和有利于课堂教学出发,恰当地选用座位编排方式。常见的座位编排方式有:

(1)秧田式排列法。这是最常见的排列方式。所有学生面向教师排列,教师容易控制学生,教学效率高,传授知识的效果比较理想,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

(2)小组式排列法。将课桌椅分成若干小方阵,每一个小组由4~6桌组成。这种排列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对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十分有利。

(3)圆形排列和“U”型排列法。即把课桌椅排成圆形或“U”型。这样编排有利于小班化教学,增加了学生交流机会,学生也有自我展示的空间。

七、班级的档案管理

班级档案是记载班级活动和学生情况的文件,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有的材料。班主任要重视建立和管理好班级档案,力求做到完善和实用。班级的档案包括班级组织档案和学生的个人档案。班级档案记载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班主任不仅要注意记载,还要注意使用——经常分析学生的情况,从中发现教育活动中所必需的资料。学生档案是学生的成长“史料”以及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文字依据。

(一)班级组织档案

班级档案由班主任填写,它的具体项目内容,有的学校有具体规定,有的学校是由班主任设计,大致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简况、学生名册(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家庭简况等)

2.学生各种成绩(包括各种比赛成绩)记载

3.学生的课程安排及变动情况(必修和选修)

4.学生出勤登记

5.班级各项工作负责学生的简表

6.学生情况记载

学习状况,体育达标情况,学生身体和生理情况,学生家庭情况、家庭变动情况、所受家庭影响的主要方面等,学生有无经常性的社会交往,学生的特长、爱好,奖惩情况等。

7.班级学习考试成绩质量分析

平均分数、高低分数、优秀率、及格人数、及格率、不及格人数、不及格率,与上次考试对比,得失的原因等。

8.班级集体组织的大活动的记录,活动内容、参加人数、活动状况、得失分析、学生反应等

9.学生品德表现记载

突出品德表现、不良品德表现、外部对本班学生品德表现的反应,重大的品德事件、偶发事件等。

10.班会记载

11.教室日志

12.班主任家访记录、与家长联系及家长来访记录、家长会议情况记载

13.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记载、班级与外界交往记载

14.其他

班级档案有列表式、陈述式等。班主任最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使用方便来设计。主要是立足于内容全面、使用价值高、方便实用。班级档案也可以体现班主任工作的走向以及班主任工作的成果,可以永久保存,以便总结和积累经验。

(二)学生的个人档案

班级档案中的一项重要部分是学生的个人档案,学生档案可单独使用和保存,其最简括的形式是学籍表,交由学校主管学生的部门保存。

班主任使用的学生档案应该列入更多的内容,是为了班主任教育学生作为参考的材料。学生档案一般记载下列内容。

①学籍记载。入学年月,出生年月,性别,入本班前的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品德表现、受奖惩情况、家庭情况。②学生生理心理的主要状况、生理发育障碍、心理障碍、性格、兴趣、特长等。③学生智力状况、一般智力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及学习问题等。④非智力因素状况。⑤考试成绩。⑥考勤记载。⑦品德表现记载、受奖惩记载。⑧在家庭中的表现。⑨生活作风、劳动态度、人际关系、社会活动能力。img1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参加体育锻炼及体育项目达标状况。img2家庭记载(变动及特殊情况)。img3偶发事件记载。img4在班级活动中的表现。img5学生特殊情况、特殊表现记载。img6其他。

学生档案可用陈述式、列表式的形式,要每人一份,全班合订成册。班主任要经常翻阅学生档案,要经常填进新内容,要注意分析学生的情况,把学生档案用好、用活。

班主任建立学生档案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以帮助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成长进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档案绝不是给学生“记账”或用来作为整学生的材料。班主任所使用的学生档案应保管好,一般不能在学生中传看,更不宜由学生来填写。

班级日常管理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班级活动管理、偶发事件处理、学生评价、个别教育等,后面将有专门章(节)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